美术教育学论文7篇
美术教育学论文7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育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育学论文1
艺术与艺术教育都是人类社会逐渐进步中发展起来的,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文化形式。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发现美创造美,如果脱离了美就可以说与艺术相背离。美术是通过实践而产生的视觉艺术创作,在构图布局、色彩搭配、整体的和谐等多方面,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快乐、理智上的满足和视觉上的舒适。在美术作品的熏染下,人们陶冶了情操,升华了灵魂,感受到了美究竟是什么。一直以来,认识、教育、审美三者在美术的教育活动中是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综合版画是绘画的一种,也是多年来版画新发展出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它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通过综合版机器印刷出来的图画作品。随着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制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综合版画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推进。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版种的建立健全到今日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试验性、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这些都使其被广大艺术爱好者们所接受。沿海一些城市学校已经把综合版画教学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绘画和手工实践的综合运用,对培养与提升同学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相当重要。因为综合版画不仅包括绘画技能技巧上的应用,还需要熟悉各种材料包括雕刻、化学、物理与印刷的材料特性。其制作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眼、脑、手协调能力。
中国版画历史渊源虽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版画艺术创作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当时受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世界著名版画家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影响。版画创作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都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即重在对社会现状的写照。在作品中往往表现的是深刻的对社会与人性情感的反思和对广大劳动者们的无限同情。综合版画的创作过程,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作者构思的新异性,然后再进行草图的创作,与版面的制作,直至最后进行印版完成。版画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是不尽相同的,如国画、壁画与音乐等。制作版画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开设的综合版画课程,比如木材与纸的混合材料版画,在表现上就有着可变化的布局、创意性造型手段、质感细腻的印痕等艺术特色,和少年儿童们率真活泼的性格相符合。可以说,综合版画以纯朴、童趣、可爱而又富于激情的视觉艺术语言,反映出孩子的内心。版画教学非常容易唤起学生们绘画的灵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其大胆构思,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且版画课程实践更能满足学生们好奇的心理,还能锻炼他们擅长边动手边动脑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的版画教育发展有着不平衡的特点。在新课标的大力倡导下,版画课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积极推进版画教育的发展,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版画作品的展览与交流等教学成果汇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硕果。然而,有部分家长对版画所带来的诸多好处知之甚少,繁复的制作程序使得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高、任课者的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为部分学校综合版画教育的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最终难以达到课程所预期的效果。
综合版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应当因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多样性、灵活性与方便性。准备材料困难是难以推进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版画机可以购置小型的,价格低廉又很实用。油墨、木蘑菇、滚筒与手工纸等材料往往比较稀缺,这时就可以采用性能相似的东西予以替代,有些材料实在难以配备齐全,教师可以自制或厂里定制等,总之务必要克服重重困难。例如印画或修画时使用的木蘑菇就可以用大金属勺子予以代替,纸张方面可以用国画多层夹宣纸或铜版纸代替,印出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还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版画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师应重视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活动,力图让所教授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对低年级学生还要重视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活动都得到原有学习层次上的提升;如果教学时“一锅煮、一刀切”不加以区分对待,极有可能造成低年级学生产生理解障碍,丧失学习兴趣。让各年级学生都能够认识与读懂版画,喜欢去制作版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版画,鼓励其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综合版画语言加以创造性表现,同时,教师在综合版画课堂中重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充分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因素对于综合版画的开展与大力推进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学生很喜欢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仪的动漫形象以综合版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经过装裱后还可以举办课程作品展览,让同学们在欣赏展览时能进一步认识版画在审美意义上的独特体现。笔者通过对综合版画的介绍,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版画这门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现状的分析和美术基础教育实践中策略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后认:综合版画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整体而言已有了不错的成果,只要教学方法合理,义务教育阶段版画课程的教学终将在日后结出累累硕果。
当代版画艺术蓬勃发展,版画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们都在为了将版画艺术基础化普及化,做着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作品创作观念上还是技法的完善上,甚至于是在国内外市场上,以及版画、艺术、设计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上这些教育家们都在全方位地进行着努力,让师生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去迎接中国现代艺术事业新的艺术高峰!
美术教育学论文2
【摘 要】美术教育的定义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关键词】美术教育 素质培养 智力发展
一、课题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美术教学大纲》明确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并要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基础知识进行简单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美术教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3.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素质如何,与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智力,包括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几方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身心和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
二、课题的实验和策略
1.遵循四大原则,开展教学实验。美术教学除了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四项原则:
①审美原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区别美与丑的能力,通过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
②直观性原则,重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深入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③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美术双基,通过参与实践,大胆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思维力、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④创造性原则,这是研究的重点,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的有造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襄括世界。”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2.大胆改革课程内容,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开展第二课堂,依“纲”还需靠“本”,我们使用的美术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美、新、活三大特点,有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程内容安排时,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学生对家乡增进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他们学会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学校,还增设了陶艺、电脑美术等课程。各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术技能往往是在活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发掘,综合素质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3.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平等,尊重个性,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面对21世纪教育形势的迅猛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发展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校园网络化。要使自己不掉队,与时代同步,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前段,我们绝大部分的美术教师已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试,促进了大家的计算机学习,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有关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根据教学教学的需要,设计制定相应教学课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新的学年,我们在安排教研活动时,就注重开展有关美术CAI课件设计制作的讲座学习。同时也要加强美术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踏踏实实为美术教育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贡献。
美术教育学论文3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教育方面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也逐渐地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重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主要问题就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使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中发挥其最大价值。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艺术水平,在当代的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当代艺术元素,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艺术;高校美术教育;艺术价值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且被各阶层的人所关注,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当代艺术,不仅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在各大高校的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当代的艺术元素,使美术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美术教学的意义也越来越全面。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高校美术教学的当代艺术性分析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加入当代艺术元素,大部分学者都曾提过。当代的艺术元素可以为美术教育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样一来,自然会引起一些争论,中国的美术教育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40年代末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刚刚从欧洲传入中国,美术教育里大多沿用了国外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内容,既没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和艺术体系,也没有形成属于中国独有的美术教学方案,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体系还不是很成熟。(2)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当代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缓慢,不被重视,关注美术教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3)60年代末以后,中国开始试着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的美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逐渐传入了中国,中国的美术爱好者逐渐吸取了外国的美术观点和美术文化,并且加入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元素,形成了自己的美术文化,在这个特殊时期,美术文化刚刚走向成熟。(4)70年代初,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越来越成熟,逐渐加入了中国元素和中国艺术,虽然美术是从国外传播到中国的,但在这个时期,美术文化已经基本成熟,不再单纯地借鉴外国的美术内容和美术知识,而是逐渐地加入心理学、哲学等中国艺术,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当代艺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联系
从19世纪开始,国外的艺术就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化,并且在当时的高校里形成了一定的艺术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在当代基本符合大众的审美取向,并且被人们所接受。19世纪后期,当代的艺术体系逐渐加入了心理学、哲学、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等艺术元素,艺术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高校的美术教育内容也逐渐走向成熟。在改革开放时期,印象派和写实派的出现完全地打破了当代美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当代的一些学者在艺术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这一改革,在当时的各大高校并没有被普遍接受,而是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些学者认为,这样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高校美术教育创新和发展,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样的改革完全是荒诞之谈,不符合当代的美术艺术和美术教育,完全将美术教育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在这两种争论中,印象派还是冲破了传统的观念和束缚,没有被当时的言论所影响,这才使后来的后印象派得以发展。这些都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当代艺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1.当代艺术开阔了高校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都在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逐渐地形成世界性,也就是说,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代艺术的内容较复杂,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也给当代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作空间,同时,对我国艺术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向上的影响。艺术本身的范围就很广,不被内容、形式所局限,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多元化和世界化,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都是值得被尊重和学习的,不应该因为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而被歧视。在近年来艺术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以往所没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这也影响了艺术的发展,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思维逐渐被改变,据调查显示,各大高校也在逐渐的引进当代艺术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各大高校的学生也在不断地了解和学习当代的艺术文化,各大高校教师也在美术教育中加入了艺术元素和艺术文化,使当代的美术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不再像传统的美术教育那样枯燥、乏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为高校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以新的方式培养高校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造力
在现阶段的美术创作过程中,不可以只对传统美术教育简单模仿,而是应该注重创新和改革,只有创新,美术教育才能得到发展,才会有更加优秀的作品;只有这样,美术教育才不会被淘汰,美术文化才能被更好地传承下来。在以往的高校美术教育中,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简单的教师在讲,学生在画,没有突破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死板,只是简单的色彩绘画教学和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高校学生在平时的美术学习中接触不到新鲜的教学方式,更学不到感兴趣的内容和知识,长时间下来,学生也会疲劳,也会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并产生反感的情绪。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这并不难理解,美术学习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灵感,带给学生创作的激情,而不是死板地教学生绘画的方式方法,学生需要的并不是这些。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当代艺术,使美术教学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古至今,艺术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风格,都在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任何形式的艺术都需要创新和发展,艺术也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提到提高和升华,艺术只有经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才能为人们的创作提供灵感和想法。在我国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大多是以简单的素描和绘画的形式进行教学,高校的学生每天接触的也只是简单的色彩、颜料、书本、纸张这些基本的绘画工具,并没有接触到真正与艺术有关的美术教学。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自然就会失去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没有办法从美术教学中得到快乐,这样的学习氛围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效率,对于高校学生的美术教学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当艺术紧跟时代的潮流时,会吸取一些当代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特征,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会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目光,也会使学生对于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较快速,高校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术教学的实际意义。比如高校教师可以采用投影技术、摄影技术、幻灯片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现代的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增加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使艺术在美术教学中更有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东西方文化逐渐融合,相互吸收,相互学习,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我国的当代艺术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紧跟时代的潮流,吸取了一些当代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特征,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当代艺术也在不断地被引入到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去,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斐.论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影响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xx(16):96-97.
[2]张贺.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xx(11):166.
[3]肖晓阳.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J].高教探索,20xx(03):66-67.
美术教育学论文4
摘要:素描基础课是大学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也有巨大的作用。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教学过程存在问题,不仅影响了素描基础课的落实效果,更影响了学生绘画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美术;美术教育;教改模式;素描基础课
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升华学生的美术鉴赏力。然而现阶段的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普遍存在问题,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质量也因此一直未能“尽如人意”。
一、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模式过于呆板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至今仍然束缚着我国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很多教育者习惯于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育工作。正因为此,大学美术素描教育的重点被落在了观察能力培养、表现物体形象两方面。虽然此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夯实绘画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重要技法,但是此种教学手段非常的呆板,教学的内容相对陈旧,所涉及的面也非常的狭窄,因而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的练习很难全面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安排缺乏灵活性
对于美术专业学生而言,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方面会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安排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从整体角度看,这种课程安排有着较为清晰的目标,有益于教学工作按部就班落实,然而,这种课程安排也局限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教育者无法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加之很多课程内容相对较多,然而学校方面安排的课时可能根本无法保证教学所需时间,这就使得美术素描基础课程的安排严重缺乏灵活性,难以帮助学生领悟素描教育的内涵。
(三)个性教育需求被忽略
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然而传统教育以模板式教学手段落实教育工作,学生被当作模板雕刻,完全没有依照自身意愿发展的平台和途径,很多大学美术素描教育者所教授的知识过深或是过浅,不仅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容易扼杀学生的艺术天分。此外,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与其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美术教学需要目标,但并不是说完成了某一个目标就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的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而这恰好是现阶段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所难以提供给学生的。
二、改革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
素描基础课程教育一直在发展,然而很多教育者一直沿用着“写实画法”的教学模式,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地打破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外国艺术学院的相关教育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例如,可以将素描基础课程教育分割成三部分,从明暗素描、结构素描、人体素描三个角度出发,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帮助学生感悟不同的绘画手法,进而形成自身特有的创作风格。
(二)灵活化课程安排
首先,教育者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方面的课程安排工作,将教学需求与课程安排相结合,尽可能地妥善安排课时。其次,教育者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在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调整教学。例如,可以基于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讲授基础性知识,对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将教学内容前置,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落实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教师教学工作的个性化,另一方面指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师教学工作的个性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打造具备自身属性、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如以素描工具为载体的素描基础课教育模板、以风景素描为对象的素描基础课教育模板。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贯彻落实“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教育理念,不制约学生的发展,而是能够鼓励学生在不断的比较、思考中发挥自身的天赋,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绘画创作风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关系密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之予以重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教育者应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学,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发展自身的教学,优化素描基础课程教育质量,为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虹菲.浅析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的教改新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xx(10):124.
[2]范军.大学美术在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教改思考[J].美与时代(中),20xx(8):83-84.
[3]钟俊韬.对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以素描教学为例[J].大舞台,20xx,No.306(11):143-144.
[4]李婧.浅谈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改的新模式[J].通俗歌曲,20xx(8):154.
美术教育学论文5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Code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
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湘版教材第三册《巧妙的组合》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西班牙画家米罗这幅《太阳、人和鸟》不好看,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大师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再讲几何色块组合画面时要注意的地方时,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了。
3、现场欣赏
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农村学校的儿童,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我们上浙美版一册《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何况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美术教育学论文6
摘要:教师要不断丰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探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总体思路,改变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创新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式,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创新举措,推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美术教师;高职院校
一、确定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这要求教师的技能水平过硬。不同的院校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定位不同,再加上美术教师的差异,所以不同的院校在培养美术教师的过程中会区别要求。美术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艺术实践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在讲课过程中自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不同的美术教师对于美术知识的诠释方式不同,所以学生要在学习中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吸收。为了更好地推动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对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进而对美术教育课程进行整体调整。
二、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1.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美术教师在进行理论讲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美术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方向不同,教师在对美术专业学生讲课时应该注重史论的系统性,而对其他专业学生授课时应将重点放在对经典美术作品的讲解上,这些学生对于经典美术作品充满好奇,他们急于知道经典传承于世的原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授课。在给学生讲解外国美术作品时,大多数学生会对《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向日葵》等经典作品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讲解中国经典艺术作品时,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奔马图》《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等,对于这些作品,教师要进行重点解释。在讲解了学生感兴趣的美术知识之后,教师要结合美术的学科特点增加一些学术性知识。如,介绍这些作品创作者的生平、艺术经历和成长过程,最好能够针对某位大师开设专题讲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更系统地了解美术作品。
2.结合当地美术馆开展美术教育
以往的美术教学场所局限于教室,容易引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厌烦心理。为了有效改变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美术馆开展美术教学。国家免费开放了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学生可以直观地接触这些美术作品,这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结合教学内容参观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参观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美术馆中学习美术经典文化,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触。艺术作品的原作具有特殊的视觉冲击力,给学生带来和教室里播放幻灯片时不一样的感受。学生通过参观美术馆,可以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参观美术馆的习惯,提高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
3.通过服装设计的原理引导着装
现代大学生更加崇尚人格自由和个性化发展,以往的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创新教育模式。美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是一个问题。这里可以从小处着眼,如平日里的着装。当代大学生的衣着装扮往往突出自己的个性,但是,有些装扮色彩过于艳丽,色彩搭配不合理,忽视了美感。所以,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讲解相应的服饰色彩搭配、饰品搭配以及样式组合,逐渐引导学生对于美的感触。教师应结合美术教育的教学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开设创新型艺术实践课程,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逐渐引进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提高对于艺术的审美水平。通过对服装的整体搭配和设计,学生可以提高对于美术的审美诉求,循序渐进地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水平的艺术学习者。
结语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要进行全面分析,对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强调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通过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于高雅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推动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稳定发展。改变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
美术教育学论文7
【摘要】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农村小学一线岗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农村小学教师要求具备全科教师素质,美术教育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小学全科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本文提出通过强化基本技能、丰富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加强运用能力、强化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提升学生美术教育能力。
【关键词】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能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阵地,主要面向农村小学一线岗位,从事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要求具备全科教师素质。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小学全科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基本技能
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是确保学生开展美术教育的根本,只有学生的美术基本工扎实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好小学生的美术,强化学生美术基本技能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造型能力在美术教育中,造型能力是最根本的,最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价值,影响着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与品位,涉及观者对作品的审美倾向与期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描和色彩基础造型能力,但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向小学生的特点,造型方面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计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植物、动物、人物的简笔画,并且能够结合小学各科教学内容进行造型设计以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强化这方面的造型练习。2.环创能力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教师是第二位,那环境则是第三老师。这个比喻的意思是,环境能刺激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带他们进入学习过程。比如:锚图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等挂于教室之中,这些都是属于教室环创。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小学教学内容及特点,以案例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环创设计,强化学生的环创能力。3.构图与色彩调配能力绘画的构图是一种比较复杂、难度较高的知识和技巧,构图如何更好地反映作者对客观的感受知识,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就要把握好构图的原则与形式,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在美术课堂中应以案例的方式给学生讲透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构图的基本形式。色彩的绚丽多彩与和谐,巧妙运用在美术作品设计中,会使的作品获得生命的力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感召力和美的吸引力,达到语言无法企及的艺术效果。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以欣赏、分析案例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调配技能。
2丰富文化知识
美术基础包含的内容众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1.美术常识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要求学生要了解美术的分类,能够辨别美术作品的类型,领会每一种美术类型的形式美感,掌握美术语言的表现魅力,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美术作品的特点,为欣赏美术作品奠定知识基础。2.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要让学生用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将美术欣赏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欣赏作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要应加强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化学生对美的认知。
3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教师并不仅仅需要扮演教师这个角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课程的创新。因此,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美术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成为美术家,而是让学生通过掌握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导培育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垫定一定的基础,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要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和交流,注重美术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融会。如通过寻找语文、音乐、科学等各学科与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从知识、能力等方面来找其中的联系,找到其结合点,如知识的结合点、内容的结合点、情感的结合点等,并且巧妙地设计美术作业,实现美术学习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的有机整合,达到综合学习、灵活运用的目的。让它们互相促进、互为一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运用能力
想要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的运用能力,需要依靠校内的专业课学习,以项目化、任务化、活动教学为主,即可通过美术与语文的整合、美术与数学的整合、美术与计算机的整合、美术与科学的整合等。如学习简笔画,为了让学生的美术作业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简笔画上写上一段文字,可以介绍外形、色彩、功能,也可以写写设计的创意。这样,学生的简笔画因为有了文字的说明,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作品。文字具有说服力,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图文并茂,文字与图画处理得天衣无缝,学生的美术作业与语文的恰当综合不仅能够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能够形成融会贯通的思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所教的课程,能够灵活运用美术的手段去展现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的效率。
5强化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猛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发挥了广泛的作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兴起,教学出现了新的变化。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和课堂结构,实现了教学从课堂到课下的延伸,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而想要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应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美术课程教学中也会应用到信息技术,如电脑绘图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6结语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服务于地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还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成为教学理念先进、各项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准教师,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独特性。强化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有利于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高职院校建筑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xx(2).
[2]李冬影.综合造型能力培养与构成艺术教学创新思考[J].艺术科技.20xx(10).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美术教育学论文7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