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道德经·知足不辱)

导语:理解《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通行本原文: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声与生命哪个更为紧要?

生命与财富哪个更为珍贵?

在名利与生命的得失之间哪个更有害?

热衷名利必然付出巨大代价,贪图财富必定招致惨重损失。

所以,懂得知足就不会有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害,那样就可以长久。

逐句解释:

名与身孰亲?

名是名声或名誉,身则代表身体、生命,哪个更为紧要呢?一般人都会说:当然是身体和生命重要。可是在现实选择时,人们往往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不惜以身体和生命为代价。

身与货孰多?

货指那些金银财宝。那么身体与财货比起来,哪个更重要?人们可能会心口不一,表面都说身体重要,或者说两个都要。而实际行为当中,人们往往爱财如命,并美其名曰创造价值,其实就是不断满足自己的贪婪。

得与亡孰病?

亡:失去、丢失。

在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之间,哪一样更有害呢?如果可以得到名声和财富,但代价是失去健康甚至生命,人们会作何选择?人们往往会为了财富或名望而奋斗,而不重视已经拥有的健康。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甚爱:过于喜爱。必大费:一定会付出大的代价。多藏:贪得无厌,希望越来越多。

过于追逐名利,必定会付出巨大代价。贪得无厌,不断积聚财富最后会遭致惨重损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如果能懂得知足,就不会遭受耻辱;如果能够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迷失自我;如果不迷失自我就可以长久。尤其对于领导者,不迷失在名誉和财富里,社会才可以长治久安。

心得总结:

本章老子直接指出名利以及生命的轻重,告诫人们不要过于重视名利和财富,而应该重视生命和健康。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人人也都懂得,可是有多少人能真的做得到呢?

身处红尘中,人们追名逐利,都希望受人瞩目,都希望掌控更多的财富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人们的欲望无止境,贪婪无度,有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结果搞得满身疲惫,心力憔悴,最后适得其反,垮了身体,也没有达成既定目的。这真是得不偿失啊!

老子不是叫我们无欲无求,看破红尘,也不是叫我们什么也不做,逆来顺受。他是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智慧,分清主次、抓住生命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的名利所束缚,成了名利的奴隶,更不要因此迷失了自我。老子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重要,什么才是我们应当孜孜不倦追寻和珍惜的。

如果我们不能静下心来,不能清晰地区分生命中的轻重,就会去追寻生命本质之外的东西,就会本末倒置。“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如果人片面去追求物质享受,过于在于名利,那就与老子的“道”越来越远,最后就会走向败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面对财富和名利的诱惑,老子的解决方案是知足、知止。如果我们懂得收敛,懂得知足者富,懂得适可而止,那么就不会受困于诱惑而无法自拔,我们就能跳出泥潭,找到生命里本质的东西,比如:清静、自然、低下、谦卑、善良、博爱等等,这些都是让人能够长久的方式。

现代社会里讲三观,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对于世界的总体看法,也是最根本的观点,人生观是成为什么样的人,价值观是对事物的是非判断,老子这里的世界观是“道”,是一种客观自然(与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以后单独专门谈)。老子的人生观能看出来就是无我利他,与世无争,无为而治。而老子的价值观就是低下谦卑,以弱胜强,抛却名利,珍爱生命。

老子的观点其实非常朴素,非常好懂,也具有实操性。并不是空话、套话、黑话,也没有严格的约束和惩罚措施。他老人家只是温和的建议,告诉你智慧,让你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感悟,能听进去的自然受益匪浅,听不进去的那就哈哈大笑,一笑了之吧。

附帛书版: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

如何理解《道德经》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反动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道德经》: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