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课》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

  最后一课

  (郑振铎 )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这《最后一课》发生的地点是___ ___(城市名),_______ _____给我们作了提示。

  2.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月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学生们对课桌等的依恋,写学生在宣布下课时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你体会到他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上海,黄浦江(或者最后一句话直接给出的地名)(2分)

  2.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正是因为"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才有这样的心情。(找词语或句子2分,原因说明1分)

  3、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2分) 4、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反衬作用 (2分)

  5、既写出学生们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依恋,又表达了学生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愤慨。 (2分)

  6、两文情境、气氛相似,师生表现相似,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3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2

  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郑振铎神情肃然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得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

  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不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

  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定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12.选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2分)

  13.第3段中写道: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对其原因,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4.第2段中写到郑振铎的抽噎,第五段中写到几个女生的啜泣,这是否有损于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文中说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你认为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2.(2分)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 表现了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

  13.(2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动。

  14.(2分)他们为国土的沦丧而感到屈辱,极度的悲痛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

  15.(2分)这将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南大学乃至在他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这节课将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3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③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小题1: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小题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3分)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小题4: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2分)

  小题5:划线句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吻,表达了小弗郎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6: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2分)

  A.集体主义教育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法国语言; 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

  小题2:(2分)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题3:(3分)C

  小题4:(2分)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

  小题5:(3分)讽刺或嘲讽(1分)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普鲁士的憎恨(1分)和对祖国的热爱(1分)。

  小题6:(2分)C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情感合理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含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C中与主题息息相关。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常用的环境描写角度,体会听觉描写的作用。

  小题5:

  试题分析: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小题6:

  试题分析:通过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C是文章主题主题所在。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4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5.联系上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出含有“饱”字的成语。(2+1分)

  意思: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

  6.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7.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的原因。 (2分)

  8.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________ ” 、 “ __________ ” 这种写法对你在写作文时的材料选择上有什么启发?(2+2分)

  参考答案:

  5.略(3分)6.怎样除掉旷野里的杂草(2分) 7.我因为有事去不了, 但是答案你们应该都看到了,明白了之类(3分)8.点点头,微笑了一下,详略之类(4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5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甲)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乙)”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丙)你们走吧。”

  9.文中的“我”名叫________,选文节选自《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2分)

  10.为什么“我”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分)

  11.文中甲、乙、丙三处均使用了破折号,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简要说明其作用。(1分)

  12.选文结尾处写“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韩麦尔先生这是怎么啦?请你说说原因。(2分)

  [参考答案]

  9.弗郎士(小弗郎士)都德

  10.因为小弗郎士被韩麦尔先生强烈 的爱国之情所感染,对韩麦尔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他觉得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也变得髙大起来。(答题要点:“爱国之情”和 “敬仰之情”)

  11.甲:解释说明 乙:语音延长 丙:语音的延长(或“语意 的转换”)

  12.①韩麦尔先生在本乡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②他将要与这些学生告别。③暗示了祖国领土已被敌人占领。(仅答出①②,计1分。共2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6

  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中的“号声”暗示______________。

  3.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弗郎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2.普鲁士兵收操了,普鲁士兵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

  3.最后一课结束了,德语将要代替法语了,韩麦尔先生无限悲痛。

  4.受到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与教育,对老师无比崇敬。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7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朗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所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飘扬。

  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A.比喻 拟人 反问

  B.比喻比喻 反问

  C.拟人 拟人 设问

  D.拟人 比喻 设问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都德____,____法____国作家。

  3.请问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答: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8

  《最后一课》训练题

  (一)阅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答题

  1、“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把字帖想象成国旗表达了什么感情?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出现有什么含义?

  3、赏析划线句“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案:1、表现了喊麦尔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珍视,也表现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师最后一课的良苦用心。“可怜”一词表现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爱国之情;法兰西是祖国,阿尔萨斯是家乡,阿尔萨斯永远属于祖国,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和家乡。

  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钥匙,形象的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牢记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团结人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赶走入侵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二)阅读“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散学了—你们走吧”答题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3、如果将结尾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喊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的举动?

  答案:

  1、钟声宣告最后一节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育要代替法语,用这些声音烘托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2、表现了我对韩麦尔先生的崇敬之情。

  3、不好,此时韩麦尔先生内心无比痛苦,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用无声的描写更能突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9

  课外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5分)

  最后一课 老舍

  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良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隆,陵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i艮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剖艮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小题1: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师“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这两位老师的表现如此相似,他们都遭受了怎样的打击?表现他们怎样的感情(4分)

  小题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反常表现说明了什么?(4分)

  小题3:请你谈一谈你对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4:古今历史上,有许多爱国英雄令我们敬佩,有许多爱国的名言让我有]铭记。请以爱国名人、爱国名言为目标,做一点资料收集。(3分)

  我所知道的爱国名人(至少2人)

  其中一位爱国名人的事迹

  我所知道的爱国名言或古诗句(一句)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样的亡国之痛,表现两位老师的爱国情感。

  小题1:对比.做亡国奴的'苦痛使祁瑞宣老师失去了平日里的镇静,他痛苦得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了。

  小题1:“民族的春花”指祖国的语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亡了,祖国的语言之花也将枯萎,我们都将失去祖国的语言

  小题1:(1)示例:屈原、文天祥,岳飞,杨靖宇等。

  (2)事迹略。

  小题1:结合情节,了解历史;理解二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题1:答出手法对比或反衬;通过对比,重点说明在最后一课上祁瑞宣老师不能自抑的感情。

  小题1:这是一句比喻说法,结合故事情节了解国家亡了,我们都将失去祖国的语言。国没了,祖国语言也就不复存在。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事件事例具体,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0

  《最后一课》

  ①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翻,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叉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②可是能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

  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③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地

  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自,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④“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⑤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⑥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⑦“法兰西万岁!”

  ⑧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阅读题:

  1.钟声和号声对小弗郎士来说意味着

  A.祈祷活动开始。

  B.普鲁士_L兵已经收操。

  C.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们。

  D.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2.从选文①段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境?小弗郎士认为老师是一个“可怜的人”,他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说明了什么?

  3.选文②段中画线句子对郝叟老头儿的描写意在表明什么?

  4.文中画线的“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

  A.韩麦尔先生原来坐着,现在站起来了。

  B.韩麦尔先生头上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

  C.韩麦尔先生的精神崇高,人格伟大。

  D.韩麦尔先生站在讲台上,学生们坐在板凳上。

  5.“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举止和表情?

  6.“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我”为什么对这最后的一课有如此深刻丽又难忘的印象?

  二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话唱歌吧!”

  《最后一课》阅读题: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字帖强迫

  2.这里的“我”指__________,用第一人称写显得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4.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出了小弗郎士心里的恐惧,他害怕敌人伤害他喜欢的鸽子。

  B.这句话用感叹句写出了小弗郎士的愤慨,表现出他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C.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小弗郎士喜欢鸽子,希望鸽子用法语唱歌。

  D.这句话通过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表现他是个淘气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走神看鸽子。

  5.你认为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最后一课》参考答案:

  一1.D2.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即将告别家园时依依不舍、痛苦难耐的心境。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表明他由贪玩、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成熟懂事了。3.即将亡国的法国人民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郝叟老头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现在最后一课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显得更加厚重、感人。4.C5。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6.最后一课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之情。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也浓缩在这最后一课上。所以作者对这最后一课有着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二1.tièqiǎnɡ2.小弗郎士真实亲切3.比喻。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也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由幼稚变成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4.B5.爱国主义教育课。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1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文中有句话表现小弗郎士决心回答好老师的提问,决心学好祖国语言,请用波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1分)

  小题2:本文段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从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小题3:“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中“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4分)

  小题4: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下课前的动作与神态(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小题2:外貌、语言、行动、神态 强烈的爱国感情、痛恨敌人、有祖国必胜的信念。

  小题3:“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小题4:表现了先生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因即将失去国土而痛苦的心情。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2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_哽____

  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10.“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这篇小说比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五.1.一是营造与往常不同的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展开蓄势;二是结构上有一种呼应美;三是升华小说主题。 2.一是贯穿故事情节,二是深化小说主题。 3.从小弗郎士的视角叙述,主要是通过对他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现他内心的巨大悲痛、愤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连接故事中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

  六.1.qí gěng 2.高了和结局 3.最后一课的结束。 4.普鲁士占领了法国。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6.内心悲愤。 7.被他的爱国精神打动,对老师的热爱崇敬。 8.语言、动作、神态 表现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9.暗含最后一课已经结束。 10.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七.1. 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用第一人称真实自然,而第三人称无此效果。 2. 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读者只能从衣着、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3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 访问)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把他的学生带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成了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学生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学生们说:“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们:“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学生们非常惊愕(è),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大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果然 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学生首先开口:“老师,只要有铲子就行。”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学生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学生,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大家一个一个都讲完了,哲学家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在住宅附近按照各自的办法试一试。至于这里的杂草,由我负责根除。一年后,有了结果,我们再来相聚。”

  学生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办法除草。第二年春天,小草又偷偷地钻出了地面。唉,效果不好!不过,他们还是按照约定来相聚了。

  学生们来到郊外发现,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麦子的庄稼地。他们围着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于是 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哲学家去世了。学生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最后补下了这样的内容: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让有用的东西占据它。同样,一个人要想铲除心灵中丑恶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___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_占据它。

  1. 把( )中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 为什么学生们会认为老师的最后一课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3. 根据短文内容和你的理解,把结尾补充完整。

  4. 概括回答:学生们和哲学家铲除杂草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5. 文中的哲学家是怎样教给学生懂得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的?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答案

  1.访问 果然 于是

  2.两个要点:老师是探讨人生奥妙的大哲学家;这个问题简单得任何人都知道答案。

  3.(多做好事),――让(美好的心灵)或(善良的品质)占据它。

  4.学生们都是从如何“铲除”的角度进行思考的,而哲学家是从“利用”、“占据”的角度考虑的。

  哲学家不是像普通的老师那样,在课堂上,用说教的方法,而是(1)将学生们带到旷野中,(2)通过实际问题,从看似简单的事情入手,(3)让学生自己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4

  阅读《最后一课》(节选)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小题1:文中说“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严肃的气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6)

  小题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小题3:最后一段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和“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小弗郎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6分)(1)老师穿了礼服;(2)后面坐满了镇上的人,他们跟我们一样肃静;(3)个个脸上都很忧愁。

  小题2:(4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监狱大门”比作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作法国语言,表明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怀念祖国的真情实感,表明祖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3:(4分)金甲虫:反衬出教室的安静,孩子们学习的用心;鸽子:表明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小题4:(2分)以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他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第一段文字,从主要人物韩麦尔老师的穿戴的严肃、教室环境的安静和人们忧虑的表情几个方面来分析。

  小题2:

  试题分析:从两句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人物情感的角度来分析,强调两句表现的人物爱国主义的思想。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从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这个角度来分析,第二句从人物(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来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小弗朗士与文中情节的关系,全文是以其所见所闻推动情节的,而且作者描写他的心理活动,又较好的突出了文章主题。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5

  阅读《最后一课》文段,完成第下列各小题。(11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文段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3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小题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4: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的用法。(2分)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散学了,—你们走吧。”(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

  参考答案:

  小题1: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3分

  小题2:D (3分

  小题3:倾注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3分

  小题4:(1) B (2) C(2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最后一课》阅读答案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