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画如何用笔用墨着色(画用笔用墨方法)

导语:中国画如何用笔、用墨、着色?

中国画要讲究笔墨,无笔何能成画。中国画家一向强调“人”和“笔”,毋使“笔”用“人”。

1.用笔——

画法与书法用笔道理相通。执笔欲紧,运笔欲活。

高剑父先生言:“画画用笔,易放难收。正如下山,如从山顶向山下跑,便无法收住了,一般初学者应该宁慢勿书快。”

俗云:“快工不巧,快饭不饱。”画画不能贪快,快则易草率,过慢则易板滞。

总之,画画应快则快,应慢则慢,慢而不滞,快而不飘。线条之虚实处理,用笔之干湿,粗细、疏密、顿挫、转折、轻重必须相宜,否则书面平均,刻板。

另外,作画要练会悬肘,否则无法伸展作巨画。

画之先,必深思熟虑,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下笔,即所谓意在笔先才能一气呵成。犹如在江心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应当机立断,不能犹豫。古人云:犹豫者,事之贼也。

2.用墨——

笔墨是直接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东西,要掌握它就得下工夫。

用墨足以表达人之素养志趣。古人云:“人品不高,笔墨无法。”

用墨应设法露其光彩。墨过干枯则无气韵,过湿则无纹理,浑黑一团,是谓之死墨,无气无光彩。

古人用墨方法有二,一种是多次积成谓之积墨;一种是一遍画成。

积墨过多易伤气韵,要能薄中见厚。一遍过的虽易得气韵,但有时难得浑厚。

初学者,宜先用淡墨,以其可改可救,但有把握后,则不拘于此。

3.着色——

画山水须以整体为重,以势为主,着色亦然。大自然变化无常,不以整体取势,则支离破碎,不成画矣。此乃用色之总纲领。古人云:“色有色气。”

山水画之着色,除金碧青绿山水外,须以清淡为主,不可过重,过重则不空灵,且容易以色凝墨。昔人云:“世人皆以着色为易,其实极难,如重入炉火,再见火候,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色与墨,相得益彰。要色不凝默,应保留墨之光彩气韵,显出笔之精神。

画之落墨,从局部开始,须胸有成竹,条条有理。而着色相反,以整体为先,逐步深入,求其细部变化。渐显层次,丰富起来,使色墨相得益彰,符合整体之精神。

着色之法,不能心急,要有步骤,应浓就应淡,一遍多遍,须细心考虑而后下手,要求色调薄中见厚。

初着色,宁淡勿浓,淡者可加,而过浓则无可补救。

着色要有用笔,方见色之气韵。

着色之法,有渲染之分,有不见笔痕,有可留笔痕。染也有干染湿染之别,湿染笔痕模糊,一般用于第一遍取大效果,后用干染。

染完一遍色,待干后仔细观察一遍,然后再染。套色之法,取其薄中见厚。

中国画设色分重彩和淡彩二类。但不管重彩还是淡彩,必须以墨为主。特别是重彩之青绿,其色厚,易掩笔墨之气,用之更应注意。

青绿山水分大青绿和小青绿二种 。大青绿之画,用笔宜浓且重,线条宜少;笔沉浓重,使之色墨对比强烈,线条少使青绿突出。

重彩难在气韵,淡彩难于浑厚。

石青、石绿、朱砂均是矿物质颜色,只有厚薄之分,并无浓淡之别,故用起来较难(如石绿按微粒结构大小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等,微粒越细,其色越淡。当然还要由其本质的色决定,故选料是已初步分开头、二、三绿。越粗越难用,胶多则滞,胶少则易脱落)。

青绿之色,不可和粉,因铅粉中有铅,与青绿起化学变化,同时也无透明感 ,也不宜用桃胶。

青绿不能和藤黄,和藤黄一定发黑。

藤黄是一种树胶,有嫩黄、老黄二种。老黄易枯,嫩黄则新鲜耐久。藤黄不能泡水,泡水则退胶,干后成渣滓矣。

藤黄和花青成嫩绿。再和墨成老绿和汁绿,老绿用于山水中之夹叶,易与墨协调。

山水画中,黄紫二色宜少用,一般黄以赭石代之,古云:黄与紫,等于死。

用粉不宜太厚,如以薄之纸或强绢作画,则有时于背面衬托可矣。

着完一遍青绿之后,候干,可用水渲一遍,防止染第二遍时颜色变重。

画青绿宜用纹细之纸,纹太粗不宜用,古人则多用绢。

(文中配图为岭南大师黎雄才画作)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