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过零丁洋教学分析(《过零丁洋》教学反思)

导语:《过零丁洋》教学后记

一、新课导入

名句导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鼓舞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你知道它出自哪首诗吗?

二、文学常识

1.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现在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2.解题:①“零丁洋”--地名,“过零丁洋”--文天祥路过零丁洋。

②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见背景)

3.背景: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过零丁洋时作此诗,决心以死殉国。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歌表现了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诗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巧妙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全诗气势磅礴,情调高昂。

三、整体感知

1.通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反复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文天祥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成为阶下囚的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呢?

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悲凉,一种孤苦伶仃,但尾联要读出一种高亢激昂之感。

3.对照注释,小组合作,弄懂四联诗的含义。

四、诗歌学习

1.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写了哪些事?

写了个人和朝廷的两件大事:一是诗人因科举而走上仕途;二是在朝廷危难之时,诗人起兵抗元。

2.颔联:国破家亡,追忆过去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3.颈联:悲愤忧惧,感叹眼前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达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巧借地名,运用了双关的修辞,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上句追忆当年被俘时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被俘的孤独处境,情景交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悲苦。

4.尾联:直抒胸臆,以死明志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何种修辞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概?

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主旨:通过回顾诗人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进入仕途、起兵抗元,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表现出其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五、艺术特色

1.一语双关,借景抒情。

诗人巧借地名“惶恐滩”“零丁洋”来暗示当时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巧用谐音,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地点,又表现了诗人当时因抗敌兵败被俘时的孤苦处境。

2.高度概括,悲壮激昂。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扬,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叙事、抒情、言志一体。诗中将个人和国家的遭遇通过叙事,用抒情笔触言自己的豪情壮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六、布置作业

必做:背诵并默写全文

选做:为文天祥撰写写一则颁奖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