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如何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如何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自己成长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向全班汇报与其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钩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而拨动了诸多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得以实现。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参与辨析。
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事件中还可以引进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段,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教学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从而拓宽教学空间。
三、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连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如何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