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明校园黑板报内容
高校文明校园黑板报内容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高校文明校园黑板报内容有哪些?以下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文明校园黑板报内容: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特征,是高校工作的目标,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形式下,探讨如何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如何提高校园文明建设的水平,对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发挥高校功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校园文明建设是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工程
校园文明建设是学校全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与学校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这是由校园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决定的。校园文明建设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只是搞搞绿化、卫生。校园文明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内涵是:建设一个优良校风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高思想素质、高文化素质、讲文明、讲礼貌的师生队伍;建设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管理机制。其外延是: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校园治安);学生学习环境(包括教师、图书馆、实验室、室外学习环境);学生生活环境(包括食堂、宿舍、校舍维护);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生室内文化娱乐场所、学生社团活动);宣传阵地建设(包括广播、电视、校报、宣传栏、阅报栏等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校风(校训)学风建设(包括校风学风培养、法制纪律教育、学生学习风气、文明行为养成)。这些表现出校园文明建设的外延非常广,涉及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搞好校园文明建设,能有力地推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拖动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推动学校管理上水平;推动师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校园文明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大部分。各高校在校园文明建设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总结带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成为鼓舞师生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的巨大精神力量,这对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将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所以,我们把校园文明建设作为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工程是决不为过的。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高校的校园文明建设的意义也越来越突出。高校校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比社会文明的一般要求要高,而成为社会文明的辐射源区和示范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骑着表率作用和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高地、思想高地和文化高地,对发展高等学校的功能,无疑是有利的保障。
总之,无论从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还是从更好发挥高校的功能来讲,校园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对这样的系统工作,必须给与高度的重视。
二、校园文明建设是育人工程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条件和环境。因此,校园文明建设是一项育人工程。校园文明建设的育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成才方向
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校园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是校园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在高校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校园文明建设的方向和制高点。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师生以坚定的思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社会注意人文精神,乃是校园文明建设根本目的之所在。离开了这一点,校园文明建设便会流于形式和偏离正确的方向。而这一切,与高校德育要求是相一致的,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才及成才的方向的大问题。所以说,校园文明建设对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级人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市场经济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效率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对学生也有负面影响,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通过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创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环境,有利于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成才方向。
2. 有利于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是校园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可以说,没有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就没有文明校园,即使通过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学习、生活、文化设施及优美的校园环境也不仅得不到维护,甚至受到惨不忍睹的破坏。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养成文明行为是高校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校园文明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文明行为的有效途径。具体表现为: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认识;二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三是实行奖罚措施,对文明行为给予处罚,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四是发挥环境对规范人的行为的反作用。前面三条无疑是重要的,它体现思想教育领先,这是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前提。但忽视了第四条也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因为前三条讲的是人堆环境的改造,第四条是讲环境对人影响的反作用。存在决定意识,如果学生生活在又脏、又乱、随处可见垃圾的环境里,我们去教育学生热爱学校,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那时难以凑效的。相反,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优美、整洁的环境里,他们就会时时处处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唤起他们热爱学校的激情,不自觉地产生为维护校园整洁的自我约束意识。优美环境的这种教育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无疑有利于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是一本天然的教科书,能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抑制、纠正各种陋习,形成文明的举止。
3. 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应具有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素质,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特别是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更为重要,它有利于人才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大学生普便欠缺人文素质,不仅理工科大学生,而且文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不高。这是由于中小学长期“应试教育“和高等学校旧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必然后果。
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设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高校校园是师生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和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它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物质文虎形态包括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布局文化、制度文化等。精神文化形态包括智能型文化、观念型文化、素质型文化。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角度讲,主要是通过精神文化的建设实现的。具体讲:其一,智能型文化的开展,如各类型学术讲座、知识竞赛、辩论会等;其二,观念型文化活动,如向英雄人物学习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评选选先活动等;其三,素质型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包括文学、诗社、琴棋书画等)、文艺演出活动、体育比赛活动、画展、集邮展等。通过上述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幕,无疑将是有力的引导学生开阔是视野,丰富文史哲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祖国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健全人格。因此,校园文明的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4,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评价一所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它既是校园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校园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各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十分重视校风的建设。
优良的校风学风,它包括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的学风,教师严谨治学的教风和干部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他是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斗注重了创新知识的培养。通过校风学风建设,广大教师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思,培养学生手机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写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放到了改革的汇总新位置,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思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校风学分建设,学生不仅勤奋学习,还要善学,会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把知学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三、校园文明建设是形象工程
高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形象对一个学校的生存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深入,这种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招生来看:一个学校的形象好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学毕业生报考,入校生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进一步学校的声誉,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学校的形象不好,报考的人数少,第一志愿入学率低,为学生进校后带来许多麻烦。有的学生录取了,认为学校不理想,宁愿来年再考也不报道,这样的学生多了,直接会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从毕业生就业角度看:一个学校形象好,双选会或人才市场上,学生就会顺利签约,甚至供不应求。可见,一个学校的形象和招生质量、毕业就业率达不到50%,这样的学校很难再搬下去,可见,一个学校的形象和招生质量、就业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学校即招不来好学生,毕业生又难以就业,这样的学校不仅不能办成高水平,甚至会走向“破产”。好在我国目前教育竞争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期盼着上大学的人数太多,学校还不愁办不下去了,但要达到高水平就无从谈起了。
高校的形象是高校自身实力和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既然是形象,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能唤起人们情感上共鸣。好的外在形象,给人们愉悦的感受,使人产生信任感、依附感、希冀感;不好的形象,则产生相反的感受,相反的效果。高校的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学校理念形象。理念形象是一个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宗旨、校风、文化传统积淀的总和,是高校形象的核心内容与灵魂。理念形象体现着学校所培养人才的德才水平,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一旦为社会所承认、所接受,对内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对社会公众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当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为宗旨,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抗日官兵,在抗日第一线浴血奋战,为民族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在全国享有盛名,吸引了全国各地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又如,北京大学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形成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荣传统;清华大学以“自强民主,厚德载物”为校训,鼓舞学子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中山大学继承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训导,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校训,成为师生终生律己的追求;浙江大学的校训只有两个字“求是”,却含义深邃,使师生引以自豪;石油大学的校风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它继承了石油工业的光荣传统,反映了石油工业对人才的要求,鼓舞了一代代学子奔赴生产第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中为发展石油工业贡献火红的青春,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年仍有200多名毕业生自愿申请到大西北去,这在全国高校实属罕见。可见,一个学校好的理念形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在社会上树起一面旗帜,成为无数青年向往的“圣地”。
二是师生的行为形象。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往往以学校成员的德才水平、行为举止上来观察。学校成员大体由管理者、教职工、大学生三部分组成,而这三部分人的行为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形象。首先是管理者的形象。特别是大学校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如果校长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著名学者,这所学校就能在社会上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所以我国的教育部门的领导总是提倡大学校长应是政治家、教育家,能从政治上观察、认识、处理问题,又熟悉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养合格的人才。其次是教职工的形象,特别是教师的形象。如果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对学生高度负责;如果职工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家长将子女送进这样的学校就比较放心。如此,在学校自然能在社会上树立好的形象。第三是大学生的形象。大学生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的综合体现,对一个学校的形象有重大的影响。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勤奋刻苦学习、遵纪守法、举止文明。这样会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树立好的形象。相反,如果一个学校的大学生学习风气很差,记录松散,恋爱、打架、赌博成风,有谁愿意去投奔这样的学校,其在社会的声誉必然每况愈下。与此有关的是毕业生的形象,其对学校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为毕业生是高校思想教育、教学、管理综合培养的结果,能否被社会认同,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总体形象。在很大程度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就是对一个学校的评价。因此,学校应及时收集社会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学校人才培养的工作。
三是校园环境形象。校园环境对一个学校的形象也至关重要。因为校园具有外在性、直观性,是学校的窗口,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同时,校园的环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宗旨,发展战略:反映着学校的文化传统、教学水平、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如果学校建筑布局合理,系馆富有特色,图书馆、实验大楼雄伟挺拔,教室宽敞明亮,宿舍设备完善,草坪、花坛、树林成片,校园处处整洁,景点、雕塑点缀其中,如果再有湖光倒影,这样的大学自然人见人爱,令人赞叹向往,在社会上树立了一个真正“高等学府”的形象。当然,学校规模、面积有大有小,办学历史有长有短,地理位置有优有劣,资金有多有少,不可强作统一要求。但是,加强基本设施建设,搞好绿化、美化、卫生,设置一定的景点、休读点则是起码的要求。只要作了一定的努力,就会在社会上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以上讲到的理念形象、师生行为形象、校园环境形象,都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人们说,校园文明建设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是很好的概括,其实形象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校园文明建设确实是学校的一项形象工程。
四、校园文明建设是管理工程
校园文明建设水平是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校园文明是不可能建设好。因此,高水平的管理,才能建成高水平的校园文明。
1.建立管理体系,强化对校园文明建设的管理
校园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扯的面比学校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大,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行政管理工作:既有教学工作,又有后勤工作:既有机关部门工作,又有各二级单位的工作;既有教职工参加,又有大学生的参与;既有轰轰烈烈的大兵团作战场面,又有深入细致的点点滴滴的工作。这就要求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多方配合,综合治理,严密组织,科学管理,否则就会打乱仗,造成上下脱节,指挥不灵,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因此,搞好校园文明建设,需要在党委同时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灵便的管理体系,形成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上下一心、协同作战。
2. 建立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校园规范化管理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保证,是提高师生文明素质的重要措施。实现规范管理,就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仅是办事的依据,而是师生行为的规范,“管理也是教育”规范管理的过程,既是对师生进行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师生文明素质过程。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就要严格执行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对自觉、严格执行的给予褒奖,对破坏制度者进行必要的处罚,使学校走上法制的轨道。
3.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提高师生“自我管理”水平
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章制度绝不是管理者制定、管理者执行的,而是要领导带头执行。要求师生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这样各项制度踩能顺利执行。
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走群众路线,让师生参与讨论,参与制定,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合理性,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具有强制性,但在执行过程中,并不是单纯靠强制。强制性主要是少数不遵守制度者和个别有意破坏者而言的,对大多数人来讲主要是靠自觉性。要引导大学生互相监督,共同遵守,特别是采取措施,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校园文明管理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比较困难的,但却是必须的和重要的。
五、校园文明建设是党心、民心工程
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积极改善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成才环境,使教师能在教学、科研中作出成绩,为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使大学生可以健康成长,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办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深受全校师生员工的拥护和欢迎,无不拍手称快。
校园文明建设是凝聚民心的工程。有些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不稳,人心思走,其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工作条件差,难以成就事业;生活条件差,无法解除后顾之忧;校园环境差,心情不够愉悦。通过校园文明建设,改善了条件,振奋了精神,稳定了队伍,“人心思走”变成“人心思上”校园文明建设所产生的凝聚力是不可低估的。
“以人为本”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仅对教师,对大学生也是一样。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骨干和栋梁之才,是国家和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高校领导者,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对他们倍加爱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他们的学习条件,建设好教师、图书馆、实验室;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改善食堂的用餐条件,提高伙食质量,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的需要;改善校园环境,搞好校园绿化、美化,使他们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接受美得熏陶。这样,就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综上所述,我们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坚持以人为版的指导思想,把校园文明建设作为凝聚党心,民心的工程来抓。
高校文明校园黑板报: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高校文明校园黑板报内容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