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小学数学论文(15篇)

小学数学论文(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论文1

  在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饭店打临时工,管理人员说只要我们洗完200个盘子就行了。我负责把那200个盘子端到妈妈身边的箱子里,让妈妈洗。再把洗干净的盘子运回拿盘子的地方,放进干净的箱子里。

  我们先坐到一个地方休息一会,我趁休息的时间想了一会,我一次能运4个盘子,走一个回合能运4×2=8(个)盘子,这也证明我运200个盘子,相当于200×2=400(个)盘子,我应该走400÷8=50(个)回合就能把盘子全部运完了。我又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听了连连夸奖我,说我真聪明。然后我们就开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真的走了50个回合。哈哈,生活中到处是数学呀!

小学数学论文2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小学数学论文3

  19世纪数学家J.J.西尔维斯特指出:“置身于数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能把人类的思维活动升华到纯净而和谐的境界。” 当代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先生也说,数学具有纯净的美。J.阿巴思诺特说:“数学知识使思维增加活力,使之摆脱偏见,轻信和迷信的束缚。” W.E. 塞劳尔说:“正如文学诱导人们的情感一样,数学则启发人们的想像与推理。”

  总之,数学能令你的思维纯净,和谐, 会为你的思维增添活力。 它赋予你想象的翅膀, 为你开通推理的渠道。数学是被我们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它教我们去识别一些东西,教我们如何才能取得利益。有时候数学还能帮我们认清欺骗,甚至创造欺骗。

  有不少的同学也许试过电脑算命,可能还曾信以为真。“电脑算命”看起来挺玄乎,只要你报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据说这就是你的“命”。

  其实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脑游戏而已。我们用数学上的抽屉原理很容易说明它的荒谬。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数学中证明存在性的一种特殊方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3个苹果按任意的方式放入两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运用同样的推理可以得到:

  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

  原理2 把多于m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多于m+l个的物体。

  如果以70年计算,按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组合数应为70×365×2=51100,我们把它作为“抽屉”数。我国现有人口11亿,我们把它作为“物体”数。由于1.1× =21526×51100+21400,根据原理2,存在21526个以上的人,尽管他们的出身、经历、天资、机遇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命”,这真是荒谬绝伦!

  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懂得用抽屉原理来揭露生辰八字之谬。如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就写道:“余最不信星命推步之说,以为一时(注:指一个时辰,合两小时)生一人,一日生十二人,以岁计之则有四千三百二十人,以一甲子(注:指六十年)计之,止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已,今只以一大郡计,其户口之数已不下数十万人(如咸丰十年杭州府一城八十万人),则举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至小民,何啻亿万万人,则生时同者必不少矣。其间王公大人始生之时,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在这里,一年按360日计算,一日又分为十二个时辰,得到的抽屉数为60×360×12=259200。

  所谓“电脑算命”不过是把人为编好的算命语句象中药柜那样事先分别一一存放在各自的柜子里,谁要算命,即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的组合按不同的编码机械地到电脑的各个“柜子”里取出所谓命运的句子。这种在古代迷信的亡灵上罩上现代科学光环的勾当,是对科学的亵渎。

  商业中的欺骗也是离不开数学的。阿凡提就为我们做最好的说明。

  古尔邦节快到,天山南北充满节日气氛。集镇上,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店铺里、道路旁、地摊上,到处都摆满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水果商们把贮藏保鲜的苹果、葡萄、雪梨、石油、哈密瓜一并搬出来,希望卖个好价钱。

  这天晌午,阿凡提忙完半天的活计,也骑着毛驴赶集来。阿凡提以聪明能干、正直仗义闻名遐尔,谁个不认识?一路上,他不住地和熟人、朋友打着招呼。忽然,听见有人高喊他的名字,阿凡提回头一看,原来水果店老板艾山。此人奸诈贪婪,不仅常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还专门放剥削百姓,是个人人痛恨的坏蛋。阿凡提早就想教训教训这家伙,可就是没有遇上机会。这时艾山正拿着秤杆坐在两大筐葡萄跟前发愣。一筐是紫葡萄,标价为2元1斤;一筐是青葡萄,标价为1元2斤。只是问的人多,买的人少。

  “阿凡提大哥,如今做点生意真不容易呀。您看,我在这捱一上午,还没卖出几斤葡萄,现在紫葡萄和青葡萄都还剩下60斤,不知要卖到何时呢!”艾山其实想央求阿凡提帮他出个推销葡萄的点子,又不好意思说。

  阿凡提听出弦外之音,心想:这家伙正好送上门来,使个办法叫他亏点钱吧,也让大伙儿出口气。就来到水果摊前对艾山说:“啊,艾山老弟,你可真笨!紫葡萄虽甜,但价格贵,青葡萄虽便宜,却味道酸。何不把两种葡萄掺在一起,按3元3斤出卖,也就是每斤1元,这样不是既好卖又省事吗?”

  艾山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连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阿凡提大哥真是聪明,名不虚传,名不虚传!”于是艾山按阿凡提的办法出售葡萄,果然买的人多起来,不多时,120斤葡萄卖光。

  可是,当艾山清点卖得的钱数时,不由得皱起眉头: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紫葡萄应该卖2元×60=120元,青葡萄应该卖1元×(60÷2)=30元,一共应该能卖到120元+30元=150元,可现在卖得的钱却只有120元,怎么少30元呢?他猫腰瞪眼在葡萄摊前转来转去,找遍每个角落,也不见丢失的30元钱。最后才悟到是让阿凡提给捉弄。当他想追上阿凡提问个明白时,阿凡提早已骑着毛驴走得无影无踪。

小学数学论文4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研究探讨

  摘要:所有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实现最大限度的有效性,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在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对教材的分析不够细致等方面。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和步骤,充分发挥调研的作用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教学实际作出改变,为之后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

  前言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需要事前规划的实践活动,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做好计划和具体的安排,这种规划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为实现高效的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新课标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设计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在教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进行中必须要坚持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首要目标。现阶段学术界对于教学设计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是都包含着目标、内容、学情等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只有各自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才能实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2现阶段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教学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很多老师都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对目标的界定不够明确,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落实。还有的目标设计仅仅将教学目标停留在知识领域,并没有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这会导致目标的可操作性降低,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2.2教材分析没有联系实际

  教材并不是只指教科书一种类型,而是对教学产生指导作用的一系列材料,教师对于教材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相似甚至雷同的情况,这都是盲目照搬教材导致的,并进一步导致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3学情分析以偏概全

  学情分析主要是指对学生群体的分析和研究,只有对学生加强了解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喜欢程度和重点点问题上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防止出现不科学、不严谨的情况。

小学数学论文5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也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也是大多数小学生的难点,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不仅满足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问题,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1学生对应用题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深刻的阐释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新事物的重要性。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用题由于综合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一直作为小学数学中学习的重难点,大多小学生对应用题是有恐惧心理的,更别说对应用题部分的学习产生兴趣。大多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是望而生畏的,尽管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也记住了很多的数学公式,但是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仍会是茫然无措,毫无头绪,从而不断演变成对数学应用题的望而生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失去了信心,也难以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兴趣,如此恶性循环,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只有不断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自行的在应用题的解答中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找到解应用题的信心,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从而能更好的学习好应用题。解决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学习的兴趣是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

  1.2教师太过重视题海战术,忽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改要求现代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局限于原有的题海战术中,但是,仍有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照搬传统教学模式,利用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基本数学知识点。然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比利用题海战术来强化学习要显得更重要,尤其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判断能力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因此,部分教师便代人嚼馒头,没有让学生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题海战术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巩固,尽管这样学生能够解出大部分应用题,但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定向思维,思维固化,从而导致学生未来的学科发展和智力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1.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部分,基本涵盖了某个章节或者是某些章节的知识点,以一定的线索进行贯穿衔接,旨在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与培养。但部分教师舍本逐末,未省事,对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的疑惑直接给出标准答案,从而忽略了解题技巧的传授和解题思维的训练,如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固化的思维模式只会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受到局限。授人以鱼只能让学生能够机械的解题,却不知解题的精髓在哪里,题目的真实含义在哪里,而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题目中能够随机应变,攻克各种各样的题型,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4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绝对否定

  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大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的教师甚至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另起炉灶,以偏概全。如对教学情境的过度创设,不管内容和要求,一律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把数学课堂变成一场戏剧表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适应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不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过分解读,甚至是错误解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精华部分,不能否定传统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不够,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2、新课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要求

  新课标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此改变,但并不是绝对的否定,而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要求现代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或是利用团队合作,来解决与生活相关却又有一定挑战性的综合性问题,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题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应用题,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思维,数学应用题学习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解题本身,更多的是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工具,通过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解题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帮助学生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解决事情及克服困难的能力。新课程要求下,对课堂教学从原有的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过程及结果。结果是重要的,但是整个教学的过程也同样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很重要,因为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课堂以外的品质,这不仅对学生的学医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解题的过程由原有的固化思维模式转变为一个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注重团队协作重要性,这些都有助于对学生的信心及各方面综合素质产生良性影响。

  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

  3.1准确把握教材,合理的情景式教学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教学大纲的来源,也是学生知识点复习的重要资料书。新课程教材把应用题编排到各个章节,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点的要求,相应的应用题穿插在各章节之中,能够更好的让教师和学生把握应用题知识点的切入点。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把握教材知识核心,针对不同应用题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题意,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理解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泛研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尽可能的对学生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开发。如题:小明烧开水需要15分钟,做作业20分钟,打扫卫生10分钟,则小明做完上述事情最少需要多少分钟。这一类的题目就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解决此类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减,而是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由于烧水可以和写作业或是打扫卫生同时进行,所以上题中小明所花时间最少是30分钟,而不是45分钟。

  3.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等手段,不仅让学生对应用问题有直观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注重方法的传授和思维模式的培养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有时甚至可以一题多解,不能在学生不会解题时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更应该注重方法与技巧的传授。

  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应用题时,应当更多的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4、结语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在适应新课程的同时,需要对新课程进行合理的充分解读,而不应以偏概全,甚至是错误的解读,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xx(07).

  [2]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xx(05).

  [3]杨秀娟.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xx(06).

  [4]李素萍.刍议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以及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xx(34).

  [5]吴华章.情感在情境中“升华”———浅论情境性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18).

小学数学论文6

  一、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小学数学论文7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应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习惯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起始阶段,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学生“不会说”、“不会听”、“不会想”,没有想到如何使学生“会说“”会听”“会想”。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说得不完整,“浪费时间”,“不如我说给他们听”,剥夺了学生说、听、想的权利。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已有许多教师写文章指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也列举出培养哪几方面的良好习惯,值得借鉴。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呢?具体到课堂教学又应怎样操作呢?

  一、会听

  听是学生首要任务。听什么,怎么听?刚入学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不了解的,教师要注意培养。1.听老师在讲什么?让学生学说一遍。听老师讲错什么?让学生指出来(说出来),这样培养他们专心听讲的好习惯。2.听小朋友们在说什么?让学生学说一遍。听小朋友哪里讲错了,你有什么不同意见?你想怎样说?这样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3.在听的培养训练中,教师切记:教师说话的语速要慢,使学生感到亲切;语句要短,学生容易掌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认真听,认真记忆,不打断学生的说话。对学生的语言,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及时给予评价。“听”的习惯培养要贯彻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一堂课中。

  一、 会说

  “说”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有明确的阐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对低年级的具体要求:“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想”“、听”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总之,“说”功的训练,由学生不知从何说起、不会说、不完整、不准确地说,通过教师的辅导、引导,使学生逐步地会“说”,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 会写

  低年级的写字很重要。教室的板书和范例是楷模,教师写得怎样,学生就写什么样。写字要认真,不是一句空话,这要教师一笔一画地教,不但要工整清楚,而且要正确无误。一个数字、一个符号都不能马虎。不能随随便便找一张纸来写,有的学生写完就扔掉,这种习惯很不好,不但浪费了纸张,也忽略了在草稿纸上计算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三、 会做

  “做”指的是操作。1.操作不仅有利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也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通过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操作不是可有可无的,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操作浪费时间,不好组织等,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学生的操作就是动手活动,学生观察某物体或操作某学具,认真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学知识,使之不断提高,增进理解力。3. 操作要注意方法的指导。操作前,教师要讲清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方法,操作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操作要和语言相结合,操作中可以互相交流,通过有序的操作后,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结论。操作要适时、适量和适度,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总之,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应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小结:只有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索的机会,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小学数学论文8

  一、从情景导入着手,引人入胜

  这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构建中较为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系统内容。我认为在生活导入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环境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改善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乘法”(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章)时可以引入下列生活环境:池塘需要注水,每小时注水量占池塘的2/7,求2/3小时注水量占池塘的几分之几?多设计上述生活实用性环境可以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对生活中的问题从数学角度进行思考和处理,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课堂情感切入,和谐课堂

  在本次课程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我选取本学校3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取自身认为影响学习质量的课堂情感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板书质量及教学语言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分别达到85.0%、80.3%。因此,在对课堂情感体系实施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板书质量和教学语言,从上述三方面优化各项课堂内容结构。板书书写时要清晰、工整,让学生能够看清楚、看明白,从内心形成一种严谨、认真的数学学习态度;教学交流时要和蔼可亲,让学生在内心形成一种师生平等的感知,将教师作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良师益友,确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内心的问题。

  三、从教学观念出发,转换角色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日渐完善,各项改革已经深入到教学各个方面、各个内容,教学观念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但是由于缺乏细致的观念认识,各项教学理念还缺乏层次感,我就上述问题阐述自身的观点。小学教学观念革新的过程中从学习观、师生观、动态生成观、互动交流观几方面出发,逐层深入,逐层落实,确保扎实教学根基,达到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习观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由个体化转变为社会化学习,鼓励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将提升数学技能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师生观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让学生能够认清自身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动态生成观主要是针对学生思维锻炼的一种观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探索、总结,让学生自主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中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三角形事物的特征。然后由教师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生成的三角形知识上加深认识和理解,提升掌握程度。互动交流观是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积累、再创造,在不同的基础层次上累加,对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四、从教学总结反思,步步高升

  总结是数学教学工作中历来的传统,但随着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单纯从教师角度实施教学或总结已经无法满足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无法对学生各项数学学习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在当前数学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也融入到反思工作内,让学生首先从自身角度对小学数学工作开展、落实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及学生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交流、反思,为教师总结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事实。例如,在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反比例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专门开展一堂反比例讨论课,让学生对反比例知识、问题交流和解答,对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真实反映。教师依照该课堂上学生表现对反比例课程设置进行评价,从学生理解状况、学习状况、应用状况三方面分析教学目标落实效果,对今后教学中注意事项进行列举,优化后续课堂构建质量。教师要从学生总结及自身教学发现两方面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总结教学规律,对存在问题的操作进行改正、优化,形成系统性反思。

  五、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依照原有教学模板不断雕琢,完善。只有将数学课堂与当前教学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双管齐下,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善课堂学习质量,提升小学数学能力培养效果。依托情景导入,消除课堂情感影响因素,树立正确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工作反思,以不同手段、方法、态度对小学数学课堂构建进行深化,已经成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小学数学论文9

  论文3:数与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数形结合带给教学以蓬勃之生命,赋予教学以持续性的活力,使有效教学的策略更丰富,更清晰。

  1以童真唤起兴趣,营造乐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在我们的童年的记忆中,好的动画片和童话书总会给人一种最美好的的印象,那种感觉挥之不去,抹之不灭。新课改教材里各种鲜艳逼真的情境图,各种平移、旋转、对称的美丽图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与学生互相问好后,笔者设计了“分数乐园”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的卡通画面,可是“智慧大门”却关闭着。生动形象的动画谜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和战胜困难的斗志。学生猜对后,引出生活中分东西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导出课题“认识几分之一”。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孩子们特别熟悉和喜欢的———“分数乐园里智勇闯三关”的游戏,使学生们的自主参与意识自然而然的产生,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2看图说话,鼓励多提问;先学后导,作图更有效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学生没将题目读懂时,他是没有问题的,这与他没读题效果一样。只有钻研之后,才会生出“看似绝壁,却辟小径”之感。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新授部分,笔者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分三次展示课件“分数乐园”,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地让学生观看直观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地学习新知。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和一些食物(包括:两瓶水,四个苹果和一块月饼。)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苹果和水后,引导只有一块月饼,要分给两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呢?随之“半块”的答案就悄然产生,紧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那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半块?”那半块是怎么样的呢?经过动态展示比较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的“一半”月饼,让学生形象充分地理解平均分,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介绍二分之一的意义,从而自然引出1/2的写法和读法。

  3数形结合,不忘操作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在本课中设计了“折一折”这个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折纸,来突破难点,完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的转化过程。学生兴致勃勃地在“折一折”中玩起了折纸游戏,使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笔者还设置了“快乐猜猜猜”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3.1强化认识,完整叙述

  由平均分实物导出,图形也可以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折出它的1/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合作中解决疑难。通过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图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使学生能够完整叙述1/2的含义,提高表达能力。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让他们明白数学无处不在,源于我们的生活。最后,在共同交流,检查所学习的新知识,达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3.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紧接着,顺势引导:你能继续折出这个图形的1/4吗?引发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欲望,逐层深入的诱导新知。交流汇报意义后,课件引出长方形的4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这个过程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学生自主探索,欲望强烈,解决了疑难问题,使他们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

  3.3顺势引路,巧妙迁移

  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让孩子们乘胜追击,继续研究各种几分之一。顺势教师要求: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拿出学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选择一样试一试。经过折涂,学生之间的交流介绍,让学生展示并解说成果。通过变换板书的数字,引导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师提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6份、100份呢?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锻炼他们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形→数”、“数→形”,分阶段把握数形结合知识难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低段学生及图形建构差的的学生适宜“形→数”的直观思维,其教学大多以观察、操作等活动开始,在感知和积累了大量空间图形的具体形象及抽象化图形后,自然过渡到复杂、抽象的图形学习。高段的学生适宜“数→形”、“数→数”的抽象思维,因其数形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后,几何直观图形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在观察、分析、思考题目后,对于简单的图,不一定每次都要画出来。数量关系式、图形能用“脑图”表现出来再好不过,“脑图”才是我们最美好的追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数与形的知识结合起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使问题迎刃而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视其情况,降低层次,回溯到相应的基础上再予以教学。

小学数学论文10

  这学期妈妈给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奥数班,是在每个星期天的早上上的,这个早上我们学了第5讲 流水问题,课后还布置了一题作为家庭作业,柴老师说: 当天的作业当天做完,头脑的思绪最为清晰。 所以我回到家早早的就开始做。

  这题的题目是: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52千米,一艘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9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4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我盯着题目努力理解题意,手握紧了笔,心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还有柴老师说的是什么理论,我现在明明思绪最模糊。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 不要着急,你先想一想,柴老师上课怎么说的,讲了什么流水问题的关系式。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题怎么做就靠关系式了,我又想了想,老师写了六条关系式分别是: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 水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 逆水速度)2=水速

  路程=顺水速度 顺水时间

  路程=逆水速度 逆水时间

  我用上了关系式,把所有能替换的数字,都替换成了关系式上所讲的逆水速度顺水速度什么的,很快算出了这题的答案,答案是:

  2529=28(千米/小时) 顺水速度

  25214=18(千米/小时) 逆水速度

  (28+18)2=23(千米/小时) 船速

  (28 18)2=5(千米/小时) 水速

  答: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3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5千米/小时。

  做这道题我明白了:遇到难题时不要着急,要仔细的审题,细细的回想老师所讲过的内容,做题其实就很简单!

小学数学论文11

  最初打开一的课本,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实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存当中,与的现实生存细密相连。在现实中,我看重作育良好的要领和风俗,开端学会用的头脑要领去视察和阐发明实生存,用的去管理一些一样平常生存中的题目,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作育,怎样才气使乐意学并学好呢?

  1、作育自动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孩子,大部门都受到学前,以是说,他们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搪塞的兴趣却是不尽类似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存中的数》时,我先让视察他们新的情况--课堂,让他们探求课堂中的数,又领到校园举行旅行,探求校园中的数,然后陈诉:“这即是,着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对渐渐孕育发生了亲昵感。

  2、故意识建立生动的气氛和生动滑稽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气让孩子在玩中得到知识呢?我针对每课差异的内容,编排计划了许多差异的游戏、故事。。。。。。如:在上“相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元先容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光使相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作育了孩子的相助风俗。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视察猫家四兄弟的差异样子容貌形状,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举行模仿演出,充实发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

  3、引导从差异角度去视察、思考、管理题目.各人都知道本课本的实习题中,有许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须要我们捉住机遇,勉励多动头脑,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差异的?”时,许多的心情都很茫然,以是这时,只要有能议决思考来回复题目,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勉励,表彰他是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 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 4 我故作惊异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 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其时特别开心,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头脑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 “伶俐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着实议决这幅图还能列出许多差异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的头脑马上生动起来,着末不停深挖到凭据衣服、袜子的差异颜色来列算式,乃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通常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自动去探求差异的来管理题目。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捉住时机,并加以准确引导,信托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许多孩子在入学曩昔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要是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存现实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要是不能与生存有用地讨论起来,那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意义。以是,在中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也是至关紧张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部署到书店、超市等地方举行视察,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举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带来了种种差异的工具,叫饰演“中。墟市小司理”把种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举行归类。这样,使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真正融入到现实生存.

小学数学论文12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

  ⑴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

  ⑵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这表明小学生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

  2、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从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感兴趣。

  3、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当前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是指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的、为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学方法,如叙述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对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主要源于教师对于传统课程教学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学模式,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得小学课堂缺乏活力,许多低年级的学生从一二年级起便开始对于数学失去了兴趣,这是典型的教育失败结果。因此,新课改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教学方法在一堂课程中往往是交替使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参与,通过引起学生注意、给予学生关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满足。而趣味性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参与,进而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新课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可以了解到新课标对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新课标中要求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基础性就是“三基性”,即数学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概念。

  ⑵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学的价值教育,即要重视数学应用功能的发挥,重视数学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用的发挥。

  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四、营造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综合学科,光依靠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在小学生心底引起共鸣,是难以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只有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实现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和谐发展。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

  ⑴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融逻辑、推理、概括和综合等为一体的以数理为主线的自然学科。

  ⑵提出挑战问题,开拓创新思维。

  ⑶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体发挥。

  ⑷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⑸结合现实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学数学论文13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生活知识

  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小学生的教材中的内容,更多的是贴近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结合生活知识有效地进行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有很强的基础性,结合生活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同时从生活中挖掘数学。例如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数字(小区门牌号、单元楼号等)进行数字编码,保证可以根据这些编码快速找到对应的房子。

  (二)设置情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有些数学需要细心观察,需要亲身体验,例如测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加了体验式教学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实施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为学生的数学体验创设情境。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此时创设的情境,可以是老师拿着一个纸盒包裹,将这个纸盒的长宽高设立成abc,让学生通过计算纸盒的表面积,知道邮寄包裹时需要使用的纸箱的大小。这样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生活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实践教学

  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所以在小学数学体验式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百分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对衣服纤维含量中的40%、小区绿化面积30%、家庭收入50%、纯度98%等进行感知,进而对百分数有初步的概念,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然后设计百分数问题,让学生动手计算。例如计算家庭月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是可以设立情境、实践教学的,为了强化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效果,需要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结语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特点、发展现状不适应,而传统教育也与当前的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为此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小学是正式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体验式教学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体验式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上文对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小学数学论文14

  =100.48(平方分米)

  又如,以上教材第40页例2,一堆煤近似圆锥体,底面周长18.84米,高1.8米,准备用载重5吨的车来运。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1立方米煤重1.4吨)。教材采用三步分步式计算,共有四次乘法、两次除法计算,麻烦不说,准确率可想而知。在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步骤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式计算较为简便,且π以外的乘除法都先计算(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中这样计算是符合运算规律的),最后再求关于π的值,学生都会做得心应手:

  3.14×(18.84÷3.14÷2)2×1.8×(1/3)×1.4÷5

  =3.14×(9×0.6×1.4÷5)

  =3.14×1.512

  =4.74768

  ≈5(辆)(这里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

  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教学某种程度说,如果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教学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发现事物并进行探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才积极有效,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拥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谈谈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验证,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实践、类推等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形成评讲与反思的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尝试完成计算,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让学生选择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验证。例如将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或者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等方法验证。是学生明白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一样,都是乘除数的倒数。学生在这种体验中,对数学知识的奥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再通过算理的揭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得到发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能容易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发现近年来咱们家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你长大后打算为家乡的变化做哪些贡献呢?

  如果我们要把街道环境进行绿化,使它更加美丽。打算把绿化的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要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要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要18天。(1)你选择哪个施工队?为什么?(2)为了加快完成速度,你又该怎么选择?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小学生特有的性格特点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重视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操作,在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得到的。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节省时间”,忽略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即使学生在教师的操作演示下掌握了知识,我想那种获取知识的印象也是非常模糊地,它经不起时间的推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知识。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通过对圆的认识,了解圆的周长也直径有关系。到底圆的周长也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直接给学生演示得出结论,或者直接给学生说出来,通过练习,学生也能了解。但这种学习可谓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显得空洞。我在教学中,让各个学习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的圆形,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操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明白:圆无论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充分肯定学生探究成果,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印象深刻,形成学生对自主学习数学成功的自豪感,同时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受到情感的支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多样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论文3: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

  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小学数学论文15

  一、留出反思空间,培养反思意识

  通过给小学生留出一定的自我反思空间,教师能够培养小学生养成反思意识,这样,小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在学习前注重制定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过程、在学习结束后注重对结果进行反思”等活动,帮助教师让小学生明确认识到反思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及时改正错误,还可以让他们知道“缺乏反思,自我改错纠偏也就无法进行”的道理。在反思意识获取强化之后,就可以在小学生的心理之上加上一道“警戒线”,这样就能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疑问就要立刻进行反思。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已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确定自己所学的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前后关联,教师就可以采取与新授课内容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反思空间。如在教授《加法和减法》一课时,设计诸如:仔细回忆一下你对加法、减法进行思考的整个过程,并尝试说明一下你当时是怎样区分加法与减法的;会不会存在更简便的区分方法;如果有,那发生这个错误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引导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深入、细致、全面。同时,针对重点跟难点问题设计出一些有突破作用的加减法对比巩固练习或者是反思性的操练习题,以帮助小学生们拓展其数学思维,培养其数学反思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反思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们形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只有在一定的教学中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学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场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小型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促使学生从纵深程度上去发展其思维,启发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同时进行深刻的反思。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不断变换数学教学空间的形式,依据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的不同特征、认知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的积极程度等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每一组中确定出一名小组长,然后让每个小组按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跟不同要求去操作。之后教师再布置一些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的课前预习,然后将各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并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情境的沟通、交流中学会推理与反思,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反思技能

  所谓反思,并不只是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般的分析或者是简单的回顾,而是要从全新的层次与角度去发现教学现实的不足,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至少要具备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结果的意义作出有效判断的评价技能、用于对主要学习资料进行解释、描述的分析技能、对自己反思所得的观念进行讨论以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的交往技能、让学生能够依据经验对自身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能力的经验技能、促进学生把分析的实践、目的等与学习的结果完好的统一起来的实践技能等反思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技能,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高效促进其进行数学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小学生产生积极、强烈的反思动机。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促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不断的反思,进而加以修正或强化,这正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所追求的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境界,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小学数学论文(15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