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陋室铭》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学反思1

  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反思是思想者的灵魂,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既可以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又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轮的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气氛枯燥,学生沉闷,而现在新课程的实施给老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使我们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陋室铭》一课的教学中,因为是文言文,我总担心学生不理解,学不来,因此整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精打采,一堂课下来往往成效不大。课后我作了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包办太多,缺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培养,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我还忽略了本课的一个重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诵读文章中体会文章的`意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的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针对这一节课存在的问题,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1、故事导入,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美文四读:

  一读:读顺课文。(1)先听录音朗读。(2)学生自由读一遍。(3)齐读。(4)学生读后,说一说,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二读:读通。(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分小组,利用课文后的注释,工具书,讨论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2)学生质疑,将在讨论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3)学生动手做一做,检查字词句的理解是否过关。

  三读:让学生女生读,男生读,个别读,读出文章中音韵和谐之美与整齐匀称之美。

  四读:读出文章的意境之美,体会文章的情感。让学生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相信能让学生逐步达成有感情地读,熟读读诵,从而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

  3、把仿写课文作为课外拓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进行创作。

  结果在第二个班上这课的时候,一改前一个班的沉闷,学生动起来了,活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效果明显比前一节课要好。

《陋室铭》教学反思2

  一.分层次的朗读教学贯穿文章的始终。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讲完背景故事后,学生已有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我于是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产生阅读的欲望。2,学生自由读,这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课文,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4。女同学朗读,男同学画出描写陋室的语句,品析这些语句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的。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而且并不太有文字难度的文章,已经理解得比较好了。

  二.想出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屋外到屋内,从景-人-趣,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交流探讨深入进去,使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理解全文。

  四.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解答。对于重、难点教师适当点拨、强调。

  但可惜的是这个环节安排的.时间太少了。文言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活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连字面意思都还没有搞懂,就很难理解此文的深层含义了,因此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应该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可是,我因害怕设计的内容上不完,有意缩短了这个环节,使很多重要的字词没有得到解答,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因而在后面了解文章主旨这一环节时,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冷场,虽然这次冷场被我巧妙的解决了,但仍然感到遗憾。

《陋室铭》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还学生以调控策划课堂流程的权利,而不止是按教师自己的计划演进。精心设计了评价性语言。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让评价性语言具有幽默感。课堂中最精彩的部分应是师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迸发的思维火花,是随着教学环节的调整变化流淌出来饿教学机智。从这点出发,教师备课,应该是备教学资料,备对教材及教学的独特理解。所以,有的老师课后问我要教案,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我只有七、八页的资料和感悟性的.东西;以朗读为主线。这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层读:一读疏通字词,二读把握主旨,三读弄明白文章是怎样写的,四读弄明白文章为什么这样写;以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生活积淀,以丰富语感,提升修养;以运用为旨归。注重语言实践。通过评价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堂课以朗读为主线,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由外到里,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地统一了。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力求准确生动。课堂上学生互助互动,像自助餐,老师也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紧扣标题,处处围绕“陋室“来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智慧和才华,煽动了学生的所有积累,如关于”苔痕上阶绿“一句的理解,有的学生甚至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加以诠释。

  我的评价性语言还缺乏启发性与生动性。我本来想在第四个环节“放胆评,出口诵”中听到学生关于主题的局限性的发问,可惜没听到,后来时间紧了,便没有再做引发。刘禹锡的思想很矛盾,一方面,从“无案牍之劳形”中可以看出他不想混迹官场、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又可看出他有大展宏图之志。那时他刚贬谪洛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刘禹锡此时的复杂心境便是儒家人格的生动体现。但因学生的提问没有涉及到,时间也比较紧,就没有深入进行。这真是应了一句话,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我想,《陋室铭》的解读时空是会伴随学生一生的。

《陋室铭》教学反思4

  汤老师说:“很显然今天你的课是个新的模式。”

  不错,我确实一直在尝试新的模式。只是作公开课是第一次“特色突出”。

  学校这学期要求实行三段六环教学模式,最开始我是极其痛苦的。因为我已经“裸备”教案一年了。

  所谓“裸备”,就是先“裸看”课文几遍,一直看到有自己的上课思路,再着手备课。这中间不看教参和辅导资料。备完课再结合教参重新确定教学内容和流程。

  这样坚持的好处是:明明是老熟的文章,硬是能读出新意。如果必须说坏处,那就是我和学生碰撞出的答案不太“标准”。

  三段六环有模式,配合有教参和习题。对于新手来说,肯定是件好事。但我这学期实践的在“板块式教学中”用活动和训练推动学生学习,势必要受到“伤害”。

  反复思考中,我决定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学生“自学”“讨论”“释疑”中,用活动来训练,从而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得到“语文读写”的'训练。尤其是在所有学生都参入这一块,我极有耐心地“示范”,从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训练中有所提高。

  今天的公开课《陋室铭》,我就践行了这一理念。

  由于心有“预设”,有对“课本”的通透掌握,在学生的知识架构没有我预测那样水准时,我仍能不慌不忙领着他们完成教学活动。

  每节课的铃声响起,总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惬意。

  今天,除了这惬意,还有小试牛刀的幸福和“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陋室铭》教学反思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