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1

  1、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

  AB-AC=CB.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a=(x,y)b=(x,y)则a-b=(x-x,y-y).

  3、数乘向量

  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

  当λ<0时,λa与a反方向;

  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

  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②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4、向量的的数量积

  定义: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记为〈a,b〉,且〈a,b〉∈[0,π]。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x+y·y。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率

  a·b=b·a(交换率);

  (a+b)·c=a·c+b·c(分配率);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平方。

  a⊥b〈=〉a·b=0。

  |a·b|≤|a|·|b|。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2

  1、定义法:

  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

  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3

  1、求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方法:设函数yf(x)在区间(a,b)内可导,

  (1)如果恒f(x)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增函数;

  (2)如果恒f(x)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减函数;

  (3)如果恒f(x)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常数函数、

  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步骤:

  ①求函数yf(x)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f(x);

  ③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不间断区间为增区间;

  ④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不间断区间为减区间、

  反过来,也可以利用导数由函数的单调性解决相关问题(如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设函数yf(x)在区间(a,b)内可导,

  (1)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增函数,则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构成区间);

  (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减函数,则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构成区间);

  (3)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常数函数,则f(x)0恒成立、

  2、求函数的极值:

  设函数yf(x)在x0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对x0附近的所有的点都有f(x)f(x0)(或f(x)f(x0)),则称f(x0)是函数f(x)的极小值(或极大值)、

  可导函数的极值,可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基本步骤是:

  (1)确定函数f(x)的`定义域;

  (2)求导数f(x);

  (3)求方程f(x)0的全部实根,x1x2xn,顺次将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小区间,并列表:x变化时,f(x)和f(x)值的变化情况:

  (4)检查f(x)的`符号并由表格判断极值、

  3、求函数的值与最小值:

  如果函数f(x)在定义域I内存在x0,使得对任意的xI,总有f(x)f(x0),则称f(x0)为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极值不一定,但在定义域内的最值是的、

  求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值和最小值的步骤:

  (1)求f(x)在区间(a,b)上的极值;

  (2)将第一步中求得的极值与f(a),f(b)比较,得到f(x)在区间[a,b]上的值与最小值

  4、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

  (1)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绝对不等式问题)可考虑值域、

  f(x)(xA)的值域是[a,b]时,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f(x)max0,即b0;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f(x)min0,即a0、

  f(x)(xA)的值域是(a,b)时,

  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b0;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0、

  (2)证明不等式f(x)0可转化为证明f(x)max0,或利用函数f(x)的单调性,转化为证明f(x)f(x0)0、

  5、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生活求解(小)值问题,通常都可转化为函数的最值、在利用导数来求函数最值时,一定要注意,极值点的单峰函数,极值点就是最值点,在解题时要加以说明、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4

  1、万能公式令

  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

  2、辅助角公式

  asint+bcost=(a^2+b^2)^(1/2)sin(t+r)cosr=a/[(a^2+b^2)^(1/2)]sinr=b/[(a^2+b^2)^(1/2)]tanr=b/a

  3、三倍角公式

  sin(3a)=3sina-4(sina)^3cos(3a)=4(cosa)^3-3cosatan(3a)=[3tana-(tana)^3]/[1-3(tana^2)]sina_cosb=[sin(a+b)+sin(a-b)]/2cosa_sinb=[sin(a+b)-sin(a-b)]/2cosa_cosb=[cos(a+b)+cos(a-b)]/2sina_sinb=-[cos(a+b)-cos(a-b)]/2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

  向量公式:

  1、单位向量:单位向量a0=向量a/|向量a|

  2、P(x,y)那么向量OP=x向量i+y向量j|向量OP|=根号(x平方+y平方)

  3、P1(x1,y1)P2(x2,y2)那么向量P1P2={x2-x1,y2-y1}|向量P1P2|=根号[(x2-x1)平方+(y2-y1)平方]

  4、向量a={x1,x2}向量b={x2,y2}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_Cosα=x1x2+y1y2Cosα=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x1x2+y1y2)根号(x1平方+y1平方)_根号(x2平方+y2平方)

  5、空间向量:同上推论(提示:向量a={x,y,z})

  6、充要条件:如果向量a向量b那么向量a_向量b=0如果向量a//向量b那么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或者x1/x2=y1/y2

  7、|向量a向量b|平方=|向量a|平方+|向量b|平方2向量a_向量b=(向量a向量b)平方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5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6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7

  有界性

  设函数f(x)在区间X上有定义,如果存在M>0,对于一切属于区间X上的x,恒有|f(x)|≤M,则称f(x)在区间X上有界,否则称f(x)在区间上无界、

  单调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区间I包含于D、如果对于区间上任意两点x1及x2,当x1f(x2),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单调递减的、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奇偶性

  设为一个实变量实值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奇函数、

  几何上,一个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亦即其图像在绕原点做180度旋转后不会改变、

  奇函数的例子有x、sin(x)、sinh(x)和erf(x)、

  设f(x)为一实变量实值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偶函数、

  几何上,一个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亦即其图在对y轴映射后不会改变、

  偶函数的例子有|x|、x2、cos(x)和cosh(x)、

  偶函数不可能是个双射映射、

  连续性

  在数学中,连续是函数的一种属性、直观上来说,连续的函数就是当输入值的变化足够小的时候,输出的变化也会随之足够小的函数、如果输入值的某种微小的变化会产生输出值的一个突然的跳跃甚至无法定义,则这个函数被称为是不连续的函数(或者说具有不连续性)、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8

  (1)不等关系

  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参见例2)。

  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参见例3)。

  (4)基本不等式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小)值问题。

  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9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

  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锥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

  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r—底半径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高中合格数学知识点总结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