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词作者:
卢纶(唐朝)
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情怀,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全组诗既是一个整体,而每一首又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翻译: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
组诗第三首,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雄壮豪放,虽是中唐时期的作品,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退。“月黑雁飞高”,是写景,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雁飞而且高,是由声音觉察到的。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诗至此,显示出一股豪迈之情。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夜遁逃”,可见敌军已经全线崩溃。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己军必胜的信念,足令读者为之振奋,于上句造成的神秘气氛中,发一惊采。敌酋遁去,己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察觉了。三、四句写己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仿佛敌人已是瓮中之鳖,只须少量“轻骑”追剿,便可手到擒来。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而大雪竟落满弓刀。“大雪满弓刀”一句,又发惊采,将全诗意境推向高了。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是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图:在静谧中蕴藏着呐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虽然是在漆黑的夜间,勇士们被白雪勾画出的英姿仍然是“焕尔触目”。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读者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了,而是迫近高了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虽然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