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注意探索教法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做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精心设问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
三、创设情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四、动手实践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方法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