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后记怎么写(观沧海教后反思简写)
一、诗词知识,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小知识导入《观沧海》的学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由。
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五⾔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的管理⾳乐机构,汉武帝时期⼤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量的诗歌,后⼈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种诗歌体裁。《观沧海》就是一首四言古体诗,亦是一首乐府诗。
二、检查预习,做好积累
1.学生朗读课文,走进文本,感知大意。
2.教师听读,检查字音并强调:
碣(jié)石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亳(bó)州 乌桓(huán) 萧瑟 谯郡
3.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把统一中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大追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优秀的诗篇,其诗歌以“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留名于后世。
4.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兵讨伐乌桓;八月即大获全胜;九月,班师凯旋。归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山观海,看到了雄伟壮观的沧海景象,触景生情,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佳作《观沧海》。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5.范读引导,朗读指导
①读准节奏。四至句的节奏是: X X/ X X (2/2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②读出情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此时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更是触景生情,坚定了他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人生信念。③读出语气。要用“激动、豪迈、乐观、激昂”的语气,读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三、疏通诗文,讲读结合
(一)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指名小组分享,教师订正诗文大意。
(二)合作探究,精讲解读
1.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中那一个字能够统领下文?
立足点:“东临碣石”。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作者登上碣石山看到了那些景物?(实写)采用了什么写法?
海水:水何澹澹
山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洪波涌起
海水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相互映衬之中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丛生是静景,洪波涌起是动景,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动静之间展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3.看到大海,诗人联想到了什么?(虚写)
山岛繁茂激发了他的昂扬斗志,自己应该像深秋草木那样仍然焕发人生的活力;
海水浩荡给他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动荡的局面应该有人稳定大局;
沧海吞吐日月拓展了他博大的胸襟,一个人有了博大的胸襟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什么意思?
乐府诗原是可以歌唱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5.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通过描写沧海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抒发了他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三)再次朗诵,探究写法
1.诗歌的抒情方式大致有三种:写景抒情、叙事抒情、议论抒情。本诗属于哪一种抒情方式?(写景抒情)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2.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四、小结及作业:
1.小结: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实景,后四句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作业
B级: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这是一首_____诗,选自_____。作者是_____,他是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其诗歌的艺术风格是_____。
A级:(附答案)
1.赏析千古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 看出。是他看到波涛汹涌丁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汇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2.想象诗⼈写作时的情景,诗人借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展示了他胸襟博大、气吞山河的气魄。
本诗是学生入初中来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将朗读作为训练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宽广的胸襟,一定要把“读”作为训练重点在读中悟,在读中背,在读中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