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于成龙观后感心得体会)

由中共山西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演艺集团主办,山西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廉政题材优秀剧目《于成龙》,以于成龙在直隶任职期间发生的典型事件为视角,循序渐进地向大家展现出这位大器晚成、铁骨铮铮的清代廉吏形象,感人至深、热血沸腾。

一、主题鲜明,人物塑造丰满

话剧《于成龙》作为山西省廉政题材的优秀剧目之一,紧扣“廉政”主题,深入挖掘和提炼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事迹,通过精心编排创作,告诫大家尤其是公职人员要时刻心系百姓、敢于针砭时弊,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弘扬了历史优秀文化,又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该剧有八场戏,从于成龙初任直隶巡抚就目睹灾民垂死挣扎展开,依次为:奇英以开皇家粮仓为策抛出难题、于成龙私开粮仓接受三司会审、一桌“好酒好菜”引发于成龙与师爷激烈争论、面对征税与政绩于成龙与奇英讨论为官之道、盗匪抢夺赈灾粮牵出背后真身、查明盗粮真相牵出于成龙至亲,最终以于成龙回乡省亲又被委以重任、以身殉职落下帷幕。整个剧情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起承转合,引人入胜。

从人物刻画角度讲,该剧选取于成龙在直隶任职时期工作、生活和社交等场景,比如在升堂审案中,机智盘问大名知县赵履谦彻查赈灾款的去向;在回乡省亲中,因公务繁忙阔别二十年遇到“祖孙相见,却不相识”的尴尬局面;在面对贿赂时,奉公守法、严明纪律、坚守立场,不为酒肉金钱所动……这些细节,立体丰满地塑造了于成龙刚正不阿、勤政爱民、鞠躬尽瘁的廉吏形象。

从表达方式角度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注重精雕细琢台词。面对于成龙开仓放粮一事,群臣商议“这一面是和百姓的鱼水之情,一面是和官场上的世故人情,咱们该如何权衡”,道出官员和百姓是相互牵制的关系;而康熙在赦免于成龙时更是说到“做官不是做一方百姓的父母官,而是为一方父母做官”,这些台词意味深长、富有哲理,值得品味。在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时,重复出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台词;在于成龙接到圣旨准备赴任两江总督时,众演员以“若天下多几个于成龙,苍生之众就有福了;若天下多几个于成龙,江山社稷便无忧了……”等台词形成排比句式,落脚于“黎民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国家社稷就能万世太平”,通过重复、排比等手法运用,增强气势、烘托气氛,提升感染力,将这位垂垂老矣却又不辱使命的廉吏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肃然起敬。第二,舞美呈现恰当贴切。不管是升堂审案时左右两侧出现的两块“肃静”“回避”牌子,还是地方官漠视饥民大鱼大肉喝酒的道具摆设,尤其是与其他官员相比,于成龙作为二品官员朴实无华的衣着打扮,都在尽量还原古代官员工作场景。除此之外,还配以简约而庄重的背景音乐、点面结合的灯光效果,都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犹如身临其境,让观众对于成龙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直观、更鲜活的了解。

二、剧情跌宕,彰显家国情怀

于成龙从清顺治十八年上任广西罗城知县,至清康熙二十三年病故于两江总督位上,严惩盗匪稳定治安、助力朝廷平定三番、严明法令规范赋税、明察秋毫公平断案,有效维护了百姓利益,成为古代廉吏典范。要将于成龙二十余载的为官经历用两个小时左右的话剧清晰呈现,就需要有所侧重、有所取舍,而话剧冲突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观众注意力并带动其情绪随剧情不断变化,更容易产生共鸣。话剧《于成龙》围绕几个关键词,展开激烈辩论,剧情跌宕起伏。通过正反对比,让观众对要想清廉为官必须坚守初心、厚植为民情怀有了深刻体会。

(一)官斗:在百姓生死与个人安危、皇权威严与家族命运中抉择

第二场中,以于成龙急于救济直隶饥民而擅自开仓放粮为背景,在于成龙与保定皇家粮仓主管赫仑之间展开激烈辩论。面对赫仑咄咄逼人的攻势,于成龙自言“我一人丢了性命不打紧”,将遭受连年灾荒的百姓放在首位。而听到赫仑威胁私开粮仓属于僭越朝纲,要面临死罪时,他想起母亲说的一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爱民如爱母,爱民如爱子”,想到直隶“千万父母正在水火之中”时,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斩钉截铁高呼“开仓放粮”,展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以民为本的为官之道。

(二)政绩:在解民于水火与苛捐杂税中权衡

在古代,苛捐杂税是老百姓深恶痛绝却又有口难言的事。在布政使奇英看来“人人都道做官,一定要做一个好官,可是如何判定好坏,这当中有杆秤,而这秤砣便是政绩”,认为多收税才容易出政绩。而于成龙则认为国之根本在于民生,“在百姓的疾苦面前,恐怕比我们所谓的政绩,比这头顶的乌纱帽要更重要”。出于这样的政绩观,于成龙在直隶任职期间针对发现的问题,颁布《严禁火耗谕》,以制度约束乱摊派的行为,勇敢挑战谋私利者的既得利益,有效维护了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三)法与情:辨析法可容情与法不容情

法理与情理既对立又统一,尤其是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理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剧中,于成龙面对小舅子邢家良私存赈灾粮依旧期盼法外开恩时,说到“法度的衡量,当看行事者的本心,若行天下人之事,行天下人之善,那法自当容情;若为一己私利、伤天害理,置天下百姓而不顾,则法必严惩。”于成龙用满富哲理的话向邢家良解释,之所以在开仓放粮的时候强调“法必容情”,是出于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公心;而在审理赈灾粮贪腐案中强调“法不容情”,是因为不能出于顾及亲情的私心,就枉法裁判、滥用职权。

通过几段剧情,可以看出于成龙不仅是一位敢于为民解忧、担当作为的清廉官员,还是一位善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心怀远大抱负、永葆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士。

三、聚焦家风,传递优良品质

于成龙年轻时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孔孟之道影响。因此,在考取功名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兄长去世、为父守孝、抚养孩子等耽误仕途而有过丝毫抱怨。走上仕途后,依然保持严以律己、谦虚谨慎的态度,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话剧《于成龙》第四场中,当于成龙看到身边人在府内准备的一桌“好酒好菜”,顿时大怒。了解实情后,道出对身处艰险环境和济世报国心愿的矛盾与警醒。第七场中,于成龙在叹息邢家良私存赈灾粮的同时,更为早年邢家良为自己挡箭有过救命之恩而心生怜悯,“这份情太深太重,姐夫到死都还不清”,在剧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于成龙在面对与至亲生死离别时的悲痛欲绝,但在法律面前还是忍痛割爱。第八场中,面对家中年迈的老伴,虽有几十年在外未能分担家务的遗憾,但在公务面前没有丝毫犹豫,毅然独自踏上征途。正是这种“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态度,成就了于成龙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性格,也为干出一番业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样的家风与奇英对女婿赵履谦的失管失教、纵容放任,甚至同流合污形成鲜明对比。

加强家风建设,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于成龙对于身边人、枕边人的严格约束,不仅有助于对家族后人的教育引导,更能为大家树立良好榜样。当然,该剧通过正面直叙、反面对比的表达方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呼应现实,教育意义深刻

该剧对于成龙面对贪污贿赂、团团伙伙、滥用权力等侵害老百姓利益的行为进行描述,正好契合当前在清廉建设过程中关注到的一些重点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于成龙在晚年回顾一生,总结仕途经验教训,写下《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以对百姓的情为线,鞭策同僚要“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涉及面广、条理清晰、简洁明了,系统阐述了“恤千万百姓之情,守仁爱众生之法”的德政理念。注重建制度,是于成龙为官中惯用的方式。比如在广西罗城任职期间,体恤百姓徭役繁重,出台《粤西引盐利弊议》,整饬食盐垄断行为,缓解了百姓赋税压力;在直隶任职期间,面对官场腐败,果断出台《饬查劣员檄》,并配以《严禁馈送》《严禁奢靡》《严禁火耗》等文,给腐败官员以威慑,在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除了建制度,于成龙还注重严格执行法令。针对贪污受贿行为,不畏权贵、严格依法办事。对于一位年迈的老者而言,之所以这样殚精竭虑,归根结底都是根植于内心深厚的民本思想在起作用。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对新时代严明党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文 张晓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