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家有熊孩子咋办(家有熊孩怎么治)

乱翻东西

搞破坏

不守规矩

无法无天

这些“熊孩子”真的太难管教了。

当发现你儿子拿你的粉底液去给他的婴儿床上漆时

当你想做饭时,发现家里所有的锅都被孩子拿出来玩时

当你的孩子主动帮你洗衣服时

当你打开冰箱时

当你准备涂口红时

这些“熊孩子”的举动肯定会让你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但又哭笑不得。

现实生活中,大人们面对着自己屡教不改的小孩子捣蛋后的战场也会带着一脸无奈笑容说一句“熊孩子”,毕竟顽皮是一种天性,小孩子嘛,调皮不要紧,任性就是“师之惰、父之过”了。

熊孩子的“熊”——另一个原因是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对缺乏。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懂得根据所处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不合时宜内心冲动,这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对于熊孩子来说,如果看到某件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有机会做出某种令自己快乐的行为,他们往往不愿意等待或者忍耐,而是希望立即获得满足。这种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曾有研究者给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两个选择:

立刻得到少量的零食;在等待一天后得到一大包零食。

结果发现:

在6-8岁的儿童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抵御眼前的诱惑,等待未来更多的奖励;在9-11岁的儿童中,选择等待的比例上升到了一半;在12-15岁的儿童则几乎全部选择了等待。小孩子在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时,就更有可能受到内心冲动的驱使,表现出各种“熊”的行为。

当孩子表现出了“熊”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许多研究表明,过度放任和过度严苛都不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更好的做法是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自由,同时也设立明确的界线,当孩子越界时做出公正的惩罚,并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心智和社会发展,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而自主的人。

1、分清楚熊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成因

不要随意定义孩子的“熊孩子”行为,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 的动机和成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帮助孩子用更有益成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2、从小给孩子树立榜样,划定边界

就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比如:是不是红灯亮了,你依然带着孩子骑着电动车一溜而过?是不是告诉孩子要尊敬长辈,但你去对自己的父母凶巴巴的?

3、顺应孩子天性不等于放弃教育

很多父母平时工作忙,回家又玩手机、电脑,不与孩子交流,孩子出了问题就训斥打骂。有的父母因为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自然”生长,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说的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绝不是“放任自流”。

——————————

我是丸子妈,一个6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知识,教子也可以很轻松。

妈咪育儿有良方,关注我了解育儿小知识,互动留言不要停,轻松带娃不费劲。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舻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