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佛之空相道之无名什么意思(佛空道无儒)

(一、佛说“空”与色)

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世间万物都是空的,唯有因果不是空的。

我们今天就来冥想一下,佛家一直宣讲的“空”字。

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表述状态吗?还是表述一种心境?还是描述一种物理概念?好像这些都跟佛家的“空”毫不相干。佛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应该就是从“空”性而来。

诸如《心经》中说:

“照见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当你认真观想自己的内心时,你会发现,一切的因缘既定,都是空的,你会发现缘本性空,过去的一切烦恼,此刻都已消散,化作一丝忏悔,缭绕在心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并非很多人理解的色相,美色,《心经》中所指的色,其实是一切有形的物质世界。而空则是指因缘和合,没有自性的一种变化的规律。

缘起假象谓之色,缘生无性谓之空。

这个世界看起来热闹非凡,到处是人声鼎沸,到处是人间烟火,四季轮回,风云变幻,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消耗着,人们向往幸福,快乐,追逐名利,权势,好像人世间的一切都会永远存在似的。

人们醉生梦死的结局,大多凄惨哀怨。享尽穷奢极欲的人,到头来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生命的意义,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草木一秋,及时行乐,活在当下。其实,真正的活在当下,并不是你所看到的物质世界,而是一种活在当下,自然了悟的状态。

如果谁把美色,认为是真实不虚的,那只能说明太过着相。你若问为什么这么说,不妨去看看《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对一个人好色相的阐述,一个好“色”之人,其实是精气亏虚的表象。

人生皆因贪恋美色、物欲、权势,而陷入到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幻想终有破灭的一天,一切又开始循环往复,痛苦也一直在轮回。

佛家一直在强调“空”究竟是何意?佛祖曾发愿,要解救众生之苦,这个苦,就是太多的人把这个看似“真实不虚”的花花世界,当作了一生追求名利虚妄的“修罗场”。

太多人把虚妄当现实,把金钱等同于幸福和快乐,这样以来,无数的烦恼和痛苦,就像病毒一样,在身体与灵魂里不断传播,最后痛不欲生的活在人间,成为现实的奴隶。

要明了世间万物的“空”性,没有什么是一直存在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懂得与人分享,对世间的疾苦,保持慈悲心,对天地的风雨雷电,要保持敬畏,对生老病死要了然它的无常。这或许就是“空”性最好的修行之路。

人生最后的孤独,就是你突然发现,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到最后只剩下你自己。你最后的倔强,就是孤独终老,了无牵挂。

(二、道之无与有)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可见,无,在老子的思想里,是对“道隐无名”最好的引申。

老子所说的“无”,究竟是什么意思?是真的没有嘛?还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与有形的东西对立且统一。是一种状态吗?还是一种心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这个世界,一切的智慧,都升发于无中,眼睛能看到的距离极为有限,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世界,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我们听到的大部分是没有营养的噪音,而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却往往是治愈我们内心的天籁之音。我们贪欲一切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却品尝不到食物本来的味道。这些难以用一颗烦躁的心却感受的世界,其实,大能量都没有名,他们存在于一切有形物质之间,但我们只能感受到我们能触及到的,能够用五感去体会到的。

挂在嫩叶上的一滴露珠,是天地之气聚合而来,是从无中运化而来。生命,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这个规律,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个世界都是对立且统一的,你渴望什么,背后一定藏着危害,包括你追求的金钱,爱过的人,都有正反两面,往往事物都是展现好的一面,夸大了有形的一面,而忽略了无形的一面。

一个标准的制定,一定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同样会给一部分人带来利益,而且这种利弊不是一层不变的,一定会因为不断地推陈出新,而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但绝对平衡的支点是没有的。要么利大于弊,要么弊大于利。只是看在不同的状态下,人们内心更需要的感受,每个人的悟性不同,因此对于物质能量所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无,究竟有什么用呢?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为,即是遵循自然大道的规律去行事,什么是大道,大道即是天地之道,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天地有四季更迭,万物有生老病死,万物且有旦夕祸福,日有晨升夕落,月有阴晴圆缺。

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是愚民之意,但其实,这是一般性的朴素哲学,这是真理。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毕竟,真正能悟道的人,少之又少,毕竟,这世间大道,并非都是纸上谈兵,全凭想象,而是要知行合一,致良知。

你的胸怀能承载下天地,才能有一番改天换地的作为。老子悟道,是讲给真正有胸怀的人听的,小人即使照搬照抄去做,也最终只是伎巧之术,难以实现“得道者多助”的宏图霸业。

道家思想,归根结底,是让人在清静无为的修身之中,体味宇宙大道,从而戒除私欲,修炼浩然正气,以接天地之气。

佛悟空,道修无。

《西游记》中,悟空的由来,想必也是作者借助唐僧这一人物形象,来昭示天下,人间的九九八十一难,皆是一场空性的自悟。杀伐,贪色贪食,都是人的本性,而真正的修行,则是戒除自己内心的贪嗔痴。

《红楼梦》中,贾宝玉原本是一块女娲补天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灵石,因为贪恋人间的金钱富贵和温柔情缘,而被空空道人化作人形,与这红楼中,香梦一场!那些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富贵奢华背后的贪得无厌,到最后都成了红楼一梦。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在这个真真假假,看似混沌的世界里,其实,一直都有世外高人,再给你的人生指点迷津,让你走出迷茫。而真正的大智慧,都是藏在不起眼的小事里,人生应该像大自然去学习,当你回归自然,智慧就会升发。

事实证明,太过贪恋荣华富贵的人,一般都没什么好结局。

佛与道,都是修行智慧能量的法门。没有谁比谁更胜一筹,因为,世间大道,到了最顶端的风景,其实都是看似虚无,实则美不胜收,看似虚空,实则因果有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