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第一次读到这篇童话时,树与鸟之间的荡气回肠的友谊深深感动了我!特别是读到“鸟在灯火前凝视了一会,又唱起了去年的歌”时,我竟然眼眶湿润了……如何能把这种感情传递给孩子,他们小小年纪,能体会到这份真挚的友情吗?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故事内容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树与鸟的这份情。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体会小鸟寻找好朋友树的曲折和不易。自由朗读时,找出小鸟寻找树到过哪些地方,问过谁。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问过“树根——大门——小女孩”,最后找到灯火。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抓住故事的情节,感受小鸟千里迢迢、历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体会到小鸟对友情无比珍惜的情感。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一步升华情感。学生真的是为此动容了,当我问到“小鸟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会想什么呢?学生答,会想他们以前在一起玩的事。“唱完歌,小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这时他会说什么呢?有的答,我终于找到你了,有的答,我很想你,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的独特理解。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先感情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角色之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是文章脉络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了我设计在“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补充小鸟与“大树”的无声对话。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大树”仿佛也在说:()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大树”仿佛也在说:()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我设计这一练习,先想像、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2)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了。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深厚情谊。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本文是一则感人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鸟儿答应树朋友明年回来给它唱歌,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最后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本文虽然篇幅较短,但感情至深。
对于这样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感悟得很好,鸟儿与树告别时的难舍难分,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学生都能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所以我将高了设计在鸟儿面对火柴燃烧的灯火唱起去年的歌。最后的三个自然段文字较少,却给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在这个环节上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或疑惑吗?学生们各抒己见,问题主要集中在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2、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3、鸟儿为什么飞走之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原因,由于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所以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与说话的空间。在此我适时地在这个环节上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我想对_________说:“( )。’”有学生说:“我想对大树说树啊,树啊,虽然你已经化成灰烬,但是我们的友谊不会消失,让我们下辈子再做一对好朋友,我再唱歌给你听!”
有的同学说:“我想对小鸟说,你那为了信守自己的诺言而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地打却了我,虽然你失去了树朋友,但是我愿和你成为好朋友。”
有同学说道:“我想对伐木人说,你不要再砍伐大树了,大树能够帮助我们抵挡洪水,阻止沙尘暴的来临,给我们带来新鲜的空气,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你们继续这样破坏大自然,最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听着学生们的回答,我感觉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给学生们的感受可能是多方位的,孩子们的感受虽然不同,但都说得那么精彩,处处动人。所以,在课堂中,我尊重学生们的个人体验,不求学生只感受到“小鸟的信守诺言与它的珍惜友情”。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感受真切,我就给予了肯定。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也受到了鼓励,我想在课堂中,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说话的机会,同样他们也会回赠你一份精彩的礼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本课讲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以新颖的课件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大树的日记,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内容。在深入讲解中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但同样语文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不应该丢掉,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下换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学生理解不错。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设计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问学生答,从而对理解课文、感情思想有一进步的体会。有的学生问:“小鸟找到大树后,为什么要盯着大树看两次?”还有的学生问:“小鸟为什么还要唱去年的歌给大树听?他可能会唱什么?”“小鸟对着大树可能会说什么?”……学生们问得这些问题都非常有价值,而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达到了高了。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是部编教材三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抓住文中的几次对话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吗?有的学生说:“树啊,我的好朋友,我最后找到你了。”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课堂气氛到达了高了。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调煽动着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了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读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效果良好。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读着那朴实无华的文字,让我们不禁沉入伤感真挚的情感河流中,那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在心中激荡,畅想着鸟儿的内心独白,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鸟和树朝夕相处的欢歌笑语;依依告别时希望承诺;苦苦追寻的急切伤感,永别时的深情真挚。每一幅画面都直抵人的内心深处那最敏感的神经。教学后,学生的内心被鸟儿的真情、执著、所感染,回望着鸟与树的和谐相处,如恋人般的恩爱,如朋友般的挚爱;如对家园的珍爱,如对恩人的博爱……一种种爱的影子总是让人魂牵梦萦。然而,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透射出文章的主旨,教师的解读重点是鸟还是树呢?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文本的“原义”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间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应该克服的。我们无法解读出作者原本的意图,但在如此“大难兴邦”的社会中,在浮华的人际交往中,友情与诚信的可贵成为本课当之无愧的教育主题。但仅仅如此吗?“去年的树”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如何在语文课上诠释这经典之作的教育价值,如何与一群只有十岁左右,人生阅历几乎如一张白纸的孩子来经历、来见证这一段伤感,却又荡气回肠的友情背后的真正价值,让孩子们获得言语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成长呢?多少困惑涌上心头。
困惑一:课题的解读。文本以平实的文字叙述了鸟儿苦苦追寻他的朋友树,小鸟的“三问两看两歌”写出了小鸟对友情的珍视,然而课题是以“树”为题,文章对树的描写可谓是轻描淡写,故事刚开篇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从文本中细寻,通过三次的回答蕴藏着树的命运变化:树木被伐木人拉到工厂切成细条做成火柴点亮灯火。读着这树的命运,我们才感受到作者写作蕴藏的玄机,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难道我们真的“无法读出作者原本的意图”。也许我们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但文本终究是有它的主导价值取向。作品以“去年的树”为课题,这解读的价值取向真的和众多名家说的'仅仅是“友情”“诚信”吗?
困惑二:文本的基调。读完《去年的树》,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淡淡的忧伤。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我们是不是总沉浸在忧伤的文字中呢?除了忧伤之外,没有欣喜、欢快吗?有,文本的开篇“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欢歌笑语,和谐相处,朝夕与共的相依相伴,透过文字,我们似乎能听到从繁茂的枝叶间传出一声声动听的歌曲。一种欢快,幸福的心情自然地涌上心头。可作家在还没有品尝够幸福的滋味时,将笔锋一转,一股离别的忧愁,无耐的隐忍就冲走了短暂的幸福。寒意在“日子一天天过去”中侵袭着这对幸福的朋友。伤感的情怀便悄然在心际萌生。无尽的思念与不舍只化作两句简单的话语——“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那是树的相约,是鸟的承诺。冬去春回,春暖花开,无限的思念也随之散去,让我们开始喜上眉梢,可弱小的小鸟又要经历一场千辛万苦的回返,一种担心,一种期盼,在文本的空白想象中随春风吹拂而至。担心它飞行途中的艰险,劳累,期盼它能与树早日相会相依。在想象中,一幅幅飞越千山万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情景呈现在眼前,惊喜、担心、劝慰,焦急,如倒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当读到“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那份期盼后的失落,伤感、急切占据了内心的深处。寻找树的下落成了鸟儿迫在眉睫的事。然而,每一次的询问,就让小鸟再一次地艰受着痛苦,向远处飞行,尽管精疲力尽,他仍然展翅飞翔,内心的执著,让人肃然起敬.读至此处,难道还仅仅是伤感可以表达的吗?当他飞到了一个小山村里,看到在那座昏暗的小村子里,一间矮小的茅草屋里,一盏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闪烁的灯火映着小女孩的脸时,我们不禁要问,小鸟看到的仅仅是灯火吗?仅仅是火柴点燃的灯火吗?不是的,这是树的化身,它用它的身躯点亮了黑暗的世界,虽然灯光微弱,但足以让小姑娘看清世间的一切,让小姑娘获得了光明,获得了温暖.此时的小鸟看到自已的朋友为人类作出"蜡炬成灰"的贡献,还有什么话说呢?此时的伤痛转为欣喜,感动安慰.他为朋友骄傲,为朋友歌唱.因此,他"睁大眼睛""盯着灯火",这一"睁"一"盯",是不同寻常的,是出人意料的,是一种惊喜,一种震撼,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他唱歌是一种诺言的实现,也是对树精神的一种高歌,他的飞走,没有丝毫的忧伤,没有遗憾。
困惑三:角色的重心.在众多的文本解读中,鸟儿成了教学的重心,成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偶像,这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我们如何把握自已的心理视线,是浮于文字的表面,还是透过文字看内涵。又如何透过文字看出文本叙述的真谛,解读出关键字的内涵就能更好的领悟文本的真谛。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设计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藏起来,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活动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我落泪了,为文中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伤感的友情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忠贞、真情,正是我们所渐渐淡忘和遗失了的东西,因此显得尤为珍贵。本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学生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堂课下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教学目标二、三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大树给小鸟说悄悄话这一环节,学生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不足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刚开始时没进入状态,老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
大班去年的树反思二:语言活动《去年的树》大班教学反思(674字)
星期三上午,我在语言组上了一堂公开课,是语言活动《去年的树》。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情深意长,带着些伤感色彩。整个童话的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句,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整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讨论――欣赏――理解――谈话。对这个故事文本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对于中班幼儿怕难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当地“小鸟看着灯火,伤心地留下了眼泪。”再有为了渲染小鸟追寻大树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鸟找寻大树的过程中用了“赶紧”、“急忙”两个词语,使幼儿更易理解。活动下来,老师们给了我中肯的评价。点出了成功之处:活动环节清楚,设计合理,课件运用较好。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题也很好,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活动中的词语解释能自然随机,把握较好。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1、语言活动中的对话可以着重复述。2、是否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说,别完整呈现整个故事,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发挥。3、在第二环节提问到最后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小鸟的朋友大树没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再教师总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这样的话目标达成度会更好。
总之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恰到好处,真是应了古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啊!通过老师们的评价和讨论。我从中发现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课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谈话环节,不用深入挖掘大树的用处,太过了会偏离主题。再例:对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情感缺乏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实践反思,使自己在业务上更进一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经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可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当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主角朗读,我力求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主角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煤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吗?有的学生说:“大树,我们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永存”有的学生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一生一齐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到达了高了。
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学生必须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我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针对交流的情景,我及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鸟儿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看到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由于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资料了解至深,所以,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围绕在“热爱朋友,遵守诺言”方面;但对第二个问题给的答案却不够准确。于是,我做了简单的提示:文中的这棵大树,经过几次“磨难”后,鸟儿最终只看到的是煤油灯的灯火。它的不幸就像我们平时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了自我……还没等我的话说完,有几个同学就接上了话茬:“照亮了别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到达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当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当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始终要重视的问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意蕴深长的童话:小鸟和小树是好朋友。冬天来了,小鸟必须回到南方,临别前,她们相邀来年再见,再唱今年的歌。第二年春天,小鸟应诺来到了去年的地方,却再也找不到去年的树,只找到树根。小鸟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小鸟飞到山谷,仍然没有找到树,工厂大门的门先生告诉她:“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小鸟寻到村子,村子里一个小姑娘告诉她:“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小鸟睁大眼睛,盯着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此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她是用怎样的声调来唱去年的歌的?从小鸟和小树的遭遇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学生弄清了这些问题,这篇课文的教学也就达到目的了。
我抓住这一点,用课文的四次对话导入 ,在学生找出本文的四次对话后,让学生直接从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中,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情感的波动,感悟小鸟与小树的依依惜别、小鸟对小树的苦苦找寻、小鸟于小树的恋恋不忘。
其间,学生的情感已进入小鸟和小树的真挚友情中。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再来精读课文,学生就很容易找到重点词句,老师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文本与学生的对话,串讲课文就理所当然地事半功倍了。
在这篇课文的理解中,学生很轻松地找到了课文的明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然而,这篇课文,是由明暗两条线牵引着,完成文章的结构的。在引导学生找出暗线的过程中,平日的教学方法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两条主线的文章——学生只找得到看得见的。
这就要说到课文的导出了。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在反复的吟咏中,学生终于触到了小鸟内心的苦和痛,领悟了造成小鸟和小树悲剧的原因,找到了课文的暗线:保护环境、爱护小树。
课文上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篇课文的导入、导出,对学生理解课文,是多么的重要啊!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创新,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型。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见,光知道课标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千万不要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过犹不及。一定要妥善处理“放”和“抓”这两者的关系,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拿到课文后,不由被故事中鸟儿与书深厚的感情所打动,文字虽然平淡,但是却令人回味,这也许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内容很简单,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而文中的对话则是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试想通过对话教学,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和语气,理解文字。可是,在纵观一些优秀教学案例之后,我有了一个疑惑,到底要不要进行生字教学,一堂课到底要容纳多少教学内容。
本文是人教版的课文,相比苏教版而言,整册课文难度较大,不少课文都是我们高年级后才会学到的。因此,人教版在教学时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生字反而会淡化。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是否适用,却值得深思。
幸好,在教研活动时,教研组的老师们帮我解决了难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毕竟是接受苏教版教学的学生,在设计时更应该倾向于我们的课标,我们的学生,字词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却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缩短教学时间。并且也将教学的重点进行了确定,对话一定是重中之重。在试上后,师傅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建议。特别是关于抓住鸟儿三次问话的不同,体会人物心情,进行朗读教学。
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学生的语言,动作,控制好整堂课。在体会鸟儿的三次问话时,学生很容易就联系到自身,说出鸟儿越来越着急的心情,也能通过朗读来展现。特别是在教学最后,我按照设想与孩子体会鸟儿此时的心情。学生大多都认为鸟儿肯定会悲伤,当我说鸟儿其实很幸福时,没想到竟有学生也赞成我的想法。她说:“鸟儿应该很快乐,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他能完成对朋友的承诺,就是幸福的。”大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我,也很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体会到这篇童话的深意,那么即使教学时有一些瑕疵,那也不足挂齿了。只要孩子懂了,悟了,这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许也该深思。我们大多专注于课本上的字词句教学和理解,而将语文最重要的情感渐渐遗忘。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不才是重要的吗?想起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文字所包含的意义,这是学生自己可以习得的。而不应该由教师直接讲述。在以后的教学时,更应该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才是完美。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在交流阅读感受时:
生:我从文中体会到树木的伟大,他为了人们点燃灯,宁可燃烧自己。
生:这片文让我们不要破坏环境。
师:这篇文要表达是“诚信”,鸟儿信守诺言,如何都要找到树,哪怕做成火柴,已经变成火苗。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纠正偏差。
从学生交流中,当听到学生的回答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应明确给与否定,并指正。假如把文本价值取向比作靶子,那么多元理解如同靶子上大小不同的圆环,打中靶心,就是准确了解作者与编者的价值取向,打中七八环、三四环都可以肯定,但是脱了靶就不对了,就是曲解。教师要引,纠正偏差,因为多元解读必须在求对的情况下才有价值。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