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初中物理《杠杆平衡的条件》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平衡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2.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教师进一步提问:在杠杆的使用中,杠杆的平衡状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状态,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探究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讲解: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就是杠杆平衡。

提出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桌面上放置橡皮,在橡皮上立好铁片,将直尺放在铁片上使直尺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在直尺的两端放上质量不同的物品,使直尺再次平衡。(杠杆平衡不仅与物品轻重有关,还与位置有关。)

猜想二: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的关系。(推门时,越靠近门轴的一边越费力,而靠近门把手的那端推门就很省力。猜想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动力臂越小,动力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杠杆,钩码。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记录表格,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并记录数据。改变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

(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不同杠杆,并给出动力、动力臂、阻力以及阻力臂等数值,请学生进行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杠杆,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杠杆平衡的条件》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组成杠杆示意图的五要素?

【参考答案】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1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12表示。

二、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参考答案】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

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的实验现象出不来怎么办?

【参考答案】

实验既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实验现象没有出来,说明他的实验步骤不正确,我会首先带着他回顾刚刚的实验操作,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引导他发现问题,并积极的改进。从最初的实验器材,到实验步骤、到实验注意事项等,逐一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然后鼓励他重新进行实验,同时我会在旁指导,规范其操作,让实验现象更明确。最终,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

四、为什么采用学生总结的方式?

【参考答案】

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体系及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可以是教师知道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初中物理《杠杆平衡的条件》教案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