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代诗歌随想的作文
读古代诗歌随想的作文
读古诗《清明》有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赶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剧了心中的苦闷。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询问何处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我爱古诗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古诗《秋夕》,描述异常美丽的景色,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故事,让我对古诗如痴如醉,每当看到古诗,我都会无法自拔!小时侯,,我和酷爱唐诗的奶奶整日听她吟诵各种优美的,凄凉的等等古诗。久而久之在奶奶的熏陶之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情感丰富了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色古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首古诗前两句表达了农家的淳朴,待人友好的品质。后两句写了一个美丽的景色,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本来怀疑没有了路,但忽然眼前一亮,柳树繁茂阴浓,花朵娇艳靓丽,又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犹如世外桃源,在后两句,还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在逆境中往往蕴藏着无限希望,只要刻苦努力,勇于开拓,就会出现一个崭新光明的世界!古诗还能启发我们一个个有益的道理。
古诗是画与文字的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陶冶我的情操,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沉迷于其中,几乎古诗书不离手,我常常幻想,我如果是诗里面的人,我的看法和情感会是怎样,日子长久了,我变得多愁善感。
不管我是怎样表达我对古诗的热爱,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爱读古诗
我爱读古诗,因为读古诗能丰富语言,而且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东西,无意中看到一本《唐诗三百首》。我翻开一看,立刻被这种语句短小但是辞藻华丽的文章形式深深吸引了,虽然那时的自己还小,不能完全明白诗句的真正内涵。在回去的公交上我便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起来,越读越入迷,从此我和古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考试考的好就
让爸爸妈妈给我买古诗书做奖励,自己也把平时的零花钱聚起来用来买古诗鉴赏之类的书籍。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到了孟子的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它让我懂得了,爸爸妈妈给我们做的每一顿饭,买的每一件衣服都包含了他们无言的爱。俗话说:养育之恩大于天,虽然爸妈并不要求我们回报,而且我们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但是我们还是从小就要帮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读过一首诗:“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让我更加理解了爷爷对我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好好努力学习,免得长大了没知识而后悔莫及。
读古诗同样可以让我更好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年暑假时,一次偶尔的机会,和哥哥一起去雁荡山游玩,随着车子的行进,水撞击岩石的隆隆声越来越响,待车子转过山头后,宏伟的瀑布倾泻而下映入了我的眼帘。不像其他地方的瀑布像狭长的飞练,黄树瀑布的宽度甚至比高度还要长,就像仙子们把漫天的白布抛洒入人间,如梦如幻。而耳边那震耳欲聋的水击声,气魄的让我们心情澎湃,看着眼前美景,我脱口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车上的叔叔阿姨都夸我聪明,不仅能背古诗,而且能够运用自如,用这诗形容眼前的壮观场景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我当时脸红了,但是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朋友们,让我们畅游在古诗的世界里,让古诗和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吧!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读古代诗歌随想的作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