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申论综合分析题审题要告别“不清不楚”

申论考试要求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考试大纲中是这样界定的:

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通过大纲中的表述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综合分析这一能力的测查难点在于“多角度的分析”,换句话说,关键要素是要找哪些“角度”,在实际考场中经常让我们的考生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找点、不知道找什么要点、不知道如何加工呈现……林林总总,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的考生,其实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大家审题不清不楚,所以,今天教育就和大家聊聊审题这一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根据“给定资料6”,谈谈你对“文化之美,是入世而独立”这句话的理解。

这道题目,主要是谈理解,简单说,就是告诉解释清楚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但是,不要直接略过题目的分析对象“文化之美,是入世而独立”,如果这句话你都不清不楚,后面找点也必然是朦胧的、不精准的。

其实,这句话主要是围绕“文化之美”展开论述的,很显然,“美”代表好的、积极的阐述,所以,我们必须确定整个话题围绕“文化”谈了哪个“好”,自然就解释清楚了什么是“文化之美”;另外,这个“美”,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入世”和“独立”,这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入世”字面意思就是融入世界,是“外部”,所以,我们找点的时候要尤其关注这一方向的表达;“独立”相对来说,就是“自主”,是“内部”,找点的时候注意区分这一方面。自然,这道题目的三个核心要素都通了,所以,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2.给定资料3中提到:“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的理解。

这句话,通过一组关联词“尽管……但是”告诉我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磕磕绊绊”,也就是问题,是消极的表述,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磕磕绊绊”的问题都找出来,比如说问题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原因是什么等;另一个是“越过越有奔头”,是希望、积极的表述,有什么表现呢?又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呢?等等。而在加工方面,完全可以先阐述前半部分,再阐述后半部分。

3.“给定资料4”中提到,“‘忙、累、压力大’,是很多乡镇干部的深切感受,不过,乡镇干部也都认为乡镇工作是他们无悔的选择。”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通过一个转折词“不过”,也是分成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乡镇干部面临的问题“忙、累、压力大”,这些具体的表现有哪些?是怎样形成的呢?后半部分则话锋一转,却都认为是无悔的选择,按常理说,前面各种问题,不应该是“无悔的选择”,但这里确实口径一致认为“无悔”,为什么呢?把相关要素找出来即可。

透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综合分析的题干,其实本来就很耐人寻味的,需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加强分析能力,尽可能地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再结合实际给定资料,进一步确定“多角度”的内容,因为,很多时候审题的角度和材料给定的角度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的时候,材料会给我们很多惊喜,出现意想不到的一些新奇角度。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行类题总结归类。

综合分析题作答关键要素在于审题,审清楚了题干,我们可以确定大致地找点方向,以及后续的加工逻辑,即答案如何呈现。相信大家经过不断的深入的总结,定会迎来苦尽甘来。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申论综合分析题审题要告别“不清不楚”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