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行测常识大全:公务员常识40000问(三百一十二)

30302.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30303.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30304.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30305.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30306.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30307.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30308.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30309.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30310.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30311.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0312.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30313.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30314.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30315.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30316.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30317.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30318.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30319.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30320.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3032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3032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30323.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将地表岩石圈变得凹凸不平。

30324.风力作用

风力作用分为两种:风力侵蚀作用,通过风力的侵蚀,将一些大的石块、土块侵蚀成不同的形状,就形成了风力侵蚀地貌,如风蚀蘑菇、戈壁等;风力堆积作用,通过风力搬运一些碎石砂砾然后堆积在一些地区就形成了风力堆积地貌,比如沙丘等。

30325.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分为两种:流水侵蚀作用,由于地转偏向力和重力等作用,使得河流水、雨水、海水等将流经地区的岩石、土壤侵蚀搬运后形成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如黄土高原等;流水堆积作用,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流速减缓的地区沉积下来,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如河口三角洲等。

30326.雅丹地貌

成因:典型的风蚀地貌,有风力侵蚀和雨水冲刷共同形成。

特点:地面凹凸不平,有风蚀沟壑和堆积土墩,特征以西北戈壁、黄土高原为主。

主要分布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宁夏等地。

30327.丹霞地貌

成因:由堆积作用形成,包含矿物质的岩石呈红色、橙色、黄色等分层叠加,经过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显露于地表。

特点:颜色以红、橙、黄等色为主,一层一层像霞光一般,故名丹霞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西南地区、四川地区、甘肃等地。

30328.喀斯特地貌

成因:由于特殊地质石灰岩构成,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

特点:化学反应后会形成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等特殊的地表或地下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云贵高原等地。

30329.河流地貌

成因:由于河流中水的堆积和侵蚀作用形成。

特点:不同地区河流的地貌特征均有区别。

主要分布地区:从河流的上游源头开始受到溯源侵蚀的作用,会形成大峡谷;河流的出山口由于流速减缓会在山口形成冲积扇平原;河流的中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流速缓慢且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会经常改道,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出海口水流速度会迅速下降,泥沙大量沉积,最终形成河口三角洲。

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的考点比较繁多,在地理部分关于天体运动知识考察较多,难度也一直在增加,这个部分又是考试过程中不容易应对的内容。所以,教育主要以整理归纳各种考点为主,帮助考生更好的认识日食和月食现象。

30330.产生原因: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30331.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30332.在阳光照射下,月亮和地球在背向太阳的方向拖着一条影子。月亮扫过地面,产生了日食。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

30333.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

30334.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30335.日全食与日环食都有上述5个过程,而日偏食只有初亏、食甚、复圆3个过程,没有食既、生光。

30336.中国有关日食的记载:

(1)中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丰富的日食记录。

(2)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

30337.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

30338.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两种。

30339.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即望日。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30340.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30341.风海流:

成因:风海流是洋流最主要的成因之一,主要由于信风和盛行风常年吹动海水形成。

分布规律:洋流流向为东西方向的洋流都是风海流,包括南北赤道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30342.补偿流:

成因:补偿流主要是由于某地的海水流走后,海平面低于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海水流过来补充形成的洋流.

分布规律:洋流流向为上南北方向流动的洋流成因多数和补偿作用有关.比如秘鲁寒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30343.密度流:

成因:由于两个较为封闭的海域海水密度不同而形成的。

分布规律:一般发生在海峡处,表层海水从密度小的一侧流向密度大的一侧.如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3034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有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暖流交汇处常有雾。比如秘鲁、澳大利亚西岸等一些沿海地区出现了沙漠气候就是由于沿岸寒流的影响。

30345.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流流经地区会形成渔场。比如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都是由于洋流作用形成的。

30346.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1) 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速。

(2) 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30347.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的运动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海水自身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30348.喀斯特地貌: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最关键的其实就是水的侵蚀作用所导致的,比如云南石林,桂林山水以及一些溶洞,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30349.冰川地貌: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核心点:冰雪的作用。比如喜马拉雅、天山、昆仑山的冰川。

30350.丹霞地貌: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顾名思义,丹即红色,如同红色彩霞般的地貌。比如张掖的七彩丹霞。

30351.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核心点:风蚀作用。比如青海柴达木、新疆和田等都是常见的风蚀地貌。

30352.锋面雨是我国最为普遍的降水类型: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行测常识大全:公务员常识40000问(三百一十二)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