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数学中的烙饼问题(烙饼问题中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怎么做能让学生由感性经验到数学模型,怎样理解“烙饼问题中的最短时间”?可以这样安排活动:

活动过程

1.明确题意,理解“满锅”。

一个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个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客人、妈妈和我每人1个。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1)请同学默读,同桌相互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烙1个饼需要多长时间?用实物示意图反馈烙饼过程,再用图示记录烙饼过程,椭圆表示锅,小圆表示饼,列出表格。

(3)烙2个饼需要多长时间?

(4)比较并思考:烙1个饼和2个饼,数量不一样,为什么需要的时间却相同?烙1个饼时,锅里还有一半空着没用起来,浪费了空间;烙2个饼时,把锅充分用起来,没有浪费能量,可以叫“满锅”烙。“满锅”烙是省时的关键手段。

2.自主探索,体验“轮换”是优化的方法。

烙3个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烙饼过程。

(2)自主探索后,同桌说说烙饼的方法,指名边烙边说过程。

方法一:12分钟,12分钟是最少时间吗?不是,后面两次只烙1个饼,锅空着一半空间。③号饼的正面和反面不能同时烙,那怎么才能实现“满锅”呢?

为学生营造实践感悟的空间,12分钟虽然不是最优化的结果,确是优化的思维起点和关键,有了这样的操作,学生才能从“做”到“思”,实践中体验比较中寻求,达到直观到抽象由“做”到“思”的思维升华。

方法二:3个饼一共6个面,每次烙2个面,至少烙3次。第一次是烙①号②号饼的正面,第3次烙②号③号饼的反面,那么第二次呢?①号饼的反面和③号饼的正面。烙三次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第二次把②号饼拿出来换成3号饼。教师介绍,这种方法叫做“轮换”烙,这样可以做到3个饼“满锅”烙。

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对比思考充分体验轮换烙饼,理解“烙饼问题中的最短时间”。

如何让动手操作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经验?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的做?还是放手让学生热闹的“做”,我认为都有偏颇,数学的操作是为了提升思维,因此动手操作不是直接做对,而是有一个经历的过程,操作“失败”才是操作的精华所在,因为“失败”带给孩子的思考最有价值。因此本课不急于用最优方法烙,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性经验烙,烙后在思考才发现了最优方法,将行为的感知升华为理性的思维认知,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理解抽象的数学思想。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