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苏武传》预习案

《苏武传》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3、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二、知识链接:

  永远的苏武(高考满分作文)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旄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三、课文阅读:

  (一)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  )(  ) 且鞮侯(  )(  )  阏氏(  )(  ) 煴火(  ) 左伊秩訾(  )  浞野侯(  ) 丈人行(  ) 缑王(  )

  (二)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三)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1、引 (1)虞常果引张胜( ) (2)引佩刀自刺( ) (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

  2、节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常恐秋节至( )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6)守节情不移( )

  3、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2)会论虞常( ) (3)单于召会武官属( )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4、使 (1)数通使相窥观( ) (2)故使陵来说足下( )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 ) (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 ) (5)单于使使晓武( )

  5、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 ) (2)副有罪,当相坐。( )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四)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即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 (2)昭帝即位数年( ) (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

  2、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

  (五)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 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3、宜皆降之( ) 4、欲因此时降武( ) 5、空以身膏草野( ) 6、天雨雪( ) 7、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 8、杖汉节牧羊( )9、单于壮其节( ) 10剑斩虞常已( ) 11、反欲斗两主( )1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 13、得夜见汉使( ) 14、收族陵家( )

  (六)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为人臣子( )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 ) 4.空自苦亡人之地( ) 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6.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 7.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

  (七)古今异义词:指出下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1.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2.武等实在。( )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

  4.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

  (八)特殊句式:请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何以女为见?

  4、见犯乃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6、陵尚复何顾乎?

  7、虽欲报恩将安归!

  8.子卿尚复谁为乎?

  (九)课内阅读

  阅读“武字子卿,少以父任”至“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一节,回答问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反欲斗两主”中的“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膏草野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3、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③副有罪,当相坐 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四、课堂练习

  1、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前后十余辈 个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行辈

  C、因厚赂单于 赂:贿赂 D、召苏武受辞 辞:供词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且陛下春秋高 D、惶恐饮药而死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与旃毛并咽之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空自苦亡人之地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宜皆降之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

  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使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6、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相同的一组( )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7、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苏武传》学案答案

  三、课文阅读

  (一)给加点字注音。hún yé jū dī yān zhī yūn zǐ zhuó hánɡ ɡōu

  (二)纪传 断代 书 列传 班固

  (三)实词

  1、引(1)牵引,供出(2)拿、举(3)带领

  2、节(1)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2)气节(3)季节(4)节气(5)节操(6)贞节

  3、会(1)恰逢(2)共同(3)会合(4)应当,表推测(5)应当

  4、使(1)使者(2)派遣(3)假使(4)让(5)派遣使者

  5、当(1)抵偿(2)判处(3)抵挡(4)掌握

  (四)虚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即(1)连词,假使(2)上(3)某时)/当(时)

  2、以(1)介词,因为(2)介词,在(3)介词,因为

  (五)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 使动,使……回去2. 语,告诉3. 使动,使……投降4. 使动,使……投降5. 形容词的使动作法,使……肥沃 6.名词作动词,下 7.名词作动词,织网 8.名词作动词,拄着,手里拿着 9.意动,认为……壮 10.名-状,用剑 11.使动,使……争斗12.名词作动词,生育 13.名词作状语,在夜晚14.名词作动词,灭族

  (六)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汝,你 2.去-弆,收藏 3.旃-毡,毛织的毡毯 4. 亡-无,没有 5.决-诀,辞别;衿-襟,衣襟 6.宿-夙,早;昔-夕,晚 7.畔-叛,背叛

  (七)古今异义词:指出下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1.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2.实在。(确实活着) 3.明年(第二年) 4.虚心(不抱成见)

  (八)特殊句式:请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判断句。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判断句。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3、宾语前置。为什么要见你?(见你干什么?)

  4、被动句。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被动句。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6、宾语前置。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7、宾语前置。虽想报恩可归去哪里呢?

  8.宾语前置。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九)课内阅读:

  1.D(暗地里)

  2.A(例句和A句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B句是名词作状语,C句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3.B(①并列关系,②与③因果关系,④假设关系)

  4.B(虞常要射杀卫律,尚未付诸实施,所以还不能称为“行动”,一错;况且,他想射杀卫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在汉的母亲和弟弟“幸蒙赏赐”,这是从个人的私利出发,根本谈不上什么爱国主义,B错)

  四、课堂练习

  1、C 赂:赠送 2、D(A项,“丈人”古义是栽培,提拔;今指岳父。B项,“春秋”古义是年龄,今指季节,春季和秋季。) 3、C(A项,“旃”同“毡”,毛织的毡毯。B项,“畔”同“叛”,背叛。D项,通“无”,没有。) 4、D(D项,连词,即使。A项,前为介词,因为;后为介词,把。B项,前为连词,于是;后为副词,才。C项,前为助词,凑足音节,后为代词,代指“他们”) 5、A(例句和A项均为被动句。B项,宾语前置。C项,定语后置句。D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6、C 7、D

  四、拓展阅读

  1.D(“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2.A(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B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C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D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

  3.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4.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苏武传》预习案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