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
四、小结,句式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发现了一幅幅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来读读这句话,老师相信你能读得更好。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
?
师: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房前还是屋后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是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地方,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师:除了课文中描绘到的画面,你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也来描绘一道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吗?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来写,也可以用自己的句子写。
交流:
生:乡下人家那绿油油的稻田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的房屋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总结
师:《乡下人家》让我们体会到了乡村那恬静的生活和独特、迷人的景色。
课后有一篇短文《在天晴了的时候》回去读读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六、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春、夏、秋
乡下人家 白天、傍晚、夜里 独特迷人
房前、屋后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稿:《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乡下人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设计说明:
本课以《乡下人家》为载体,以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体现“美术、人文”融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引领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善于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激发创美热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乡下人家》文本的细谈、赏析。
结合自己生活的环境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家乡。
再通过作品展评。
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以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难点: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让学生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观察家乡,了解家乡。
2.绘画工具材料。
3.。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导入。
1.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2.田园小诗:(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二、探究学习最美乡下人家。
1.生:交流:你认为小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2.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
田园风格的家园(自然环境的优美,花草树木、鸡鸭、小动物、房屋、生活方式,返璞归真、健康环保等)
3.揭题:美丽的家园。
三、分小组创作
描绘美丽的氛围,创作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1.创作指导:①工具、材料;②创作方式;构图、添加;③方式(蜡笔画、水粉画、剪贴等)
2.学生创作、教师巡导。
(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评
生:介绍画中的新园。
(小组中有特色一点的作品)
五、课外延伸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张。
教后记:学生学会了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稿:《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课文原文: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教材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sháo)药,凤仙,鸡冠(guān)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
织,织,织,织呀!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试讲要求:
1、试讲10分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设置小组讨论
试讲参考答案: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2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乡下人家》,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音乐情景体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没有?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
开始吧!
师: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师:美好、快活、诗情画意,多美啊!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作者认为它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咱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那好吧,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
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师:谁的朗读?同学们给老师推荐一个人吧?来,请你读读这一段。
师:读得非常不错!不过有一个字咱们得注意它的读音,“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这里的“种”要念四声,这样吧,我们把这一句话一块儿念念。
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到底哪些景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哪些景物?
师:有瓜、藤和叶。
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
师:为什么说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构成的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呢?我们城里有没有那样的装饰?
师:是啊,你们看,这个瓜架图颜色多么丰富!抬头一看,满瓜架都是。
还看到什么了?那瓜的种类有什么?
师:是的,叶子很密,密密的叶子下面有南瓜、有丝瓜。
再瞧瞧那些瓜的样子。
师:这些瓜颜色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这颜色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真是太可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师:乡下人家的那些瓜藤比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杆可爱。
可是我们这大旗杆、石狮子也有它的可爱呀。
今天就把它们搬到乡下人家屋前,你感觉怎么样?
师:是呀,感觉不协调,比咱们那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逊色多了。
这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让我们感觉这是一道怎样的装饰呀?
师:正因为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师:下面,我们按照老师给大家的建议,自由读课文。
①默读,想想你看见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②自由轻声读,想想你对哪一处乡村风景最感兴趣,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准备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谁先来说说?你的眼睛告诉我你特别想先来说。
来吧!
师:为什么喜欢那笋刚刚长出来时的风景?
师:觉得“探”字用得好。
刚才老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都喜欢“春笋”这一处。
你们从这个字看出了什么?
师:你怎么觉得他们很新奇?它像什么啊?师:多有好奇心的笋娃娃啊!这都是别处看不到的,只在乡下才有的美景啊!
师:说他最喜欢雄鸡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的风景。
为什么?
师:它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保护着母鸡、小鸡。
这是一位多负责任,多有爱心的鸡爸爸啊!除了鸡爸爸,鸡妈妈呢?
师:鸡妈妈也一样耐心负责!真是幸福的一家子!其实,城里我们偶尔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可是,为什么作者说它是乡下独有的呢?注意,老师这儿要变一个句子了。
这儿删除了“照例、总、肯定”三个词,我们不读这三个词,然后把这一段话再念一念,比较一下,和删除前意思有什么不同?师:对呀,如果将“照例、总、肯定”全部去掉的话,就说明乡下只有几家几户有鸡,其他的都不养鸡了,就跟咱们城里人家差不多了。
所以啊,这就是乡下人家独有的美景。
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师:还有同学说喜欢门前的几株颜色绚丽、生机勃勃的花;那温馨的院落晚餐;秋天纺织娘“织,织,织,织呀”的歌声!其实啊,咱们乡间的美景还多着呢!你们看这些乡村美景图。
师: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也看不够啊!
四、回归整体,归纳升华
师:不知不觉,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
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打开你的本子,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选一个人归纳总结,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小组的想法,同学们做小评委,看看哪一组的想法。
师:是啊,乡村生活非常自然,非常清静,乡下人家自然亲切,优美宁静,作者向往着、热爱着乡村生活。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都已经深深爱上这里了。
乡下美丽的景色将永远都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小学语文说课稿
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2.本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比如,《古诗词三首》中的提到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乡下人家》中的“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惬意、美好;《天窗》中通过透过天窗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
《三月桃花水》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表达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要写出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爱在你的乐园干什么,你的乐园带给你什么快乐。
写之前学会仿照表格列一下提纲。
3.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材分析: 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动物朋友”、“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质”、“童话故事”。
一共选编了 27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 20篇,略读课文7篇。
教科书围绕1、“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4、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景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文介绍了乡村的景致和乡下人家的生活,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练习说话,写出自己眼里的乡村生活。
乡下人家》描写鸡鸭的那两个段落,让学生在熟悉不过的场景里从修辞来感受这些动物像人一样有性情、从对比、替换来体会用词准确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进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和习作。
单元要点
单元特点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教学建议:
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本课教材解读
开篇从门前写起,抓住瓜架上瓜、藤、叶的颜色,绘出了“瓜藤攀架图”;再以“有些人家”衔接,依着时令介绍门前的鲜花,寥寥几笔,勾勒出“花开三季图”;又以“还有些人家”过渡笔锋转向屋后的青竹和鲜笋,描绘了“雨后春笋图”。
细腻而有条理,让人仿佛置身在绿意盎然的画卷中。
紧接着.作者的视线从春笋转到竹林中的母鸡和小鸡身上,再移动至场院上的雄鸡,最后转到小河中的鸭子,绘出了“鸡鸭觅食图”。
由静到动,由房前屋后到小河石桥,画面一下子变得丰富而又灵动,展现出乡下人家生活的自在与生机。
而最突出、最动人的风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者以夏天傍晚、秋天月夜为轴,选取了门前晚餐”和“秋虫夜吟”两个场景,让画面一下子立体、热闹起来,有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这些独立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而又清晰,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很适合朗读。
如,开篇第一句分成五个小短句,读起来轻快、活泼、舒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
如,用高楼门前石狮子或旗杆的威严、单调,衬托乡下人家门前瓜架装饰的可爱;用“朴素”和“华丽”两个看似相反的词
语形容门前的花;将母鸡和雄鸡对比着写活动;用妇女捣衣衬托鸭子不怕人的自在,让画面多了份灵动。
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
如,鲜笋探头,母鸡率领小鸡,雄鸡大踏步,纺织娘唱歌,使文章多了份童趣。
其四.作者还使用了些生动有趣的词句,如“时令、倘若、捣衣、向晚”等,还有门前晚餐是“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再如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这些新鲜的乡村生活场景和独特的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有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遐想。
作者在描绘乡村人家的画面时,对乡村生活中的朴素、生机、自在、和谐的欣赏和向往之情,贯穿了全文始终,最后凝聚在结尾,用“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文有一幅写意风格的插图.给人留下了诗意的想象空间。
朦胧的意境,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乡下人家生活的场景与环境.又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③教学建议
要初步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需给足学生时间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大意,再抓关键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中写了哪些画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整体的乡下人家图。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泡泡中提示的中心句,抓关键语句,深入探究最感兴趣的景致和生动形象的句子,想象画面,表达感受,体会乡下人家生活的独特、迷人。
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0个。
其中前四个“构、冠、朴、素”集中在第1至2自然髟段中,“率、倘、附、捣”集中在第3至4自然段中,“绘、谐”集中在第5自然段中。
生字较多,初读时可按照段落划分,进行归类集中识记,从而引导学生在识记生字的同时,整体感知课文结构。
也可以鼓励学生迁移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先交流哪些生字是常见的,已经会读的,哪些是不熟悉的,哪些是可以借助形声字构字方法识记的,然后集中教学部分难字率"需注意声母是"sh",识记时,可以用扩词法,如"率领、统率、率先、直率”,帮助学生归纳出“率”表示带领、带头,读“shui“。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5个,难字较多。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笔画繁多、笔顺复杂的“蹲、率、谐”,还有偏旁易混淆的字,如“饰、序”,可以集中突破这些难点字,编一些字口诀,也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其他方法识记,以加深学生对难字的识记巩固。
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写字要细心,短撤位置要留心,如,“谐”,“白”字短撤不能丢饰”,右边短撤要盖住横。
“序”是广头盖住予,写字要注意顺序,尤其是“予”字的指导,教师可用醒目的颜色,提醒学生写好第二笔的点画。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r”第五笔短横在横中线上侧。
“尊”第三笔横从“”上侧起笔,略宽蹲率四笔在竖中线上,框内短横靠近横中线;“寸”长横在“”下起笔,点竖中线右侧亠”居中,首笔点在竖中线上。
“幺”在竖中线左右;末两笔的横段与点都在横中线,“幺”两边的四点左右对应,向中问聚拢。
“十”横要长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初读时,可以从课题讨论开始,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带着思考,用自由读、分段读、看图读或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抓自然段关键句,感知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反馈时,借由疏通难点生字词的过程,引导学生围绕生词,代入句子朗读,感知画面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如,开篇首句中“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这里看似浅显,但需要教师适时补充棚架、屋檐等生活常识的介绍,从而想象、理解“门前瓜架”的样子。
在感知画面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抓景物位置来提炼关键词,给场配画、取名,如,“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绿竹,林中鸡群,河中戏鸭”等;也可抓景物特征,如,“瓜藤攀架。
鲜花绽放,绿竹成荫.鸡鸭觅食”等。
可以给一两个例子后,让学生迁移表达方法给下文每个场景配画取名,最后汇总整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乡下人家风景图。
2.词句段理解。
1)抓感兴趣的景致,表达感受。
课后练习二要求学生交流感兴趣的景致。
景致不仅指景象画面.还有蕴含其中的情趣。
交流景致,体会情趣,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谈最感兴趣的景致,一般会从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画面入手。
交流时,可以以语句为抓手深人体会。
在精读时,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留心课文中一些有新鲜感的句。
如,第2自然段中,可以抓住“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看似矛盾的表达,启发学生想象,文中这些花不用精心打理,自由生长,难怪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开三季,姥靠孆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
再如,“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可体会“探出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好像在好子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进而理解乡村生活的生机盎然,再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欣喜之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圈画标记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语句,鼓励学生说出自已的想法或」感觉.再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帮助提炼乡下人家生活给自己的印象。
有条件的,可以提供一些农家景物的插图,丰富学生感知,来指导朗读。
然后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圈画其他段落画面中的新鲜语句.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初步的感受
(2)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体会情趣
课文虽然提示了结尾一句话是关键句,但教学时,不宜直接将这一句中的“独特、迷人”作为解读乡下人家生活的唯一感受,让学生去作贴标签式的“求证”。
教师需注重给予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在语言文字中自主发现,想象,体会
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这个话题来交流。
集体交流时,可以指导学生跟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抓住乡下生活中特有的“景”,想象乡下生活独有的情趣。
适时指导学生再次精读.把自己的感受说清楚。
第1自然段中,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会认为瓜架比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可爱”一词.联系上文的“爬、结、挂”以及颜色等词语,创设客人来访的情境.跟石狮子的威严庄重对比,想象客人会怎么评价,从而理解瓜架是“别有风趣的装饰”,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与赞美。
然后剧读体会。
还有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这一段景物丰富,意境开阔,如“红霞”和“鸟儿”,一静一动.就连看不见摸不着的“微风”,也成了乡下人家的“好友”。
而“好友”一词别有意趣,抓住“好友”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景物与乡下人家的相伴与融洽.就能体会田园风景的自然与和谐。
这一段话中写门前吃饭的画面也很有情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天高地阔”是形容空间大的,怎么用来形容吃晚饭呢?如果把天高地阔”去掉,或者换掉.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可以联系下文,作者把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说成是好友来进行理解,体会乡下人家不仅用餐空间宽广,聊的话题也可能天南地北,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用餐.“天高地”正表达出心是轻松愉悦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
这些句子理解后,可让学生再找一找、画一画类似的生动语句.迁移方法品读想象。
为积累作准备。
想象画面时,还可以利用课文插图。
课文插图以农村房屋为主体背景.一条清溪贯穿村庄,使两页插图融为整体。
画面中有飞鸟、鸡鸭,还有绿荫.整体看上去和谐悦目。
教师可启发学生适时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说出画面内容。
如:文中的插图优美宁静,让你理解了文中的哪些内容?可回答“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鸡鸭觅食,自由自在”“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等,然后指导学生适时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深入想象体会后,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乐或配图,通过个人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体悟.适时提炼小结,丰富学生对“独特、迷人”的多元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充满生机、多姿多彩、无拘无束、自然和谐等,从而升华对中心句情感的理解。
3.积累表达。
课后练习三要求学生抄写生动形象的语句,教学时,可以在学生交流感受、朗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准备摘抄哪些优美语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摘抄的兴趣,但不需要给学生讲拟人的修辞概念或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文中把竹笋当成人来写了,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像这样把物当作人写的句子还有不少,你愿意跟大家分享哪一句?”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句子之外,还有什么样的语句你也觉得很不错?”刚开始的摘抄习惯需要在课堂中培养,教师应注意给学生留有摘抄的时间。
指导学生把字写好课后练习中还有“选做”,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摘抄的基础上,联想自己眼中的村美景,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或所想,再明白地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就可以了。
教学时,也可以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不同.来启发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词语表现乡村生活的特点。
《乡下人家》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21课《乡下人家》。
本次的说课我设计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各方面。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 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 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 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导读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乡下人家自然、质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三、说学法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对比法、读说结合法、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育界前辈刘国正老师提出语文训练要讲求“实”与“活”。
所谓“实”指教学体现务实态度,扎实教风,学生在不同阶段学有所得,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所为“活”,指教学要目中有“人”,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学。
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受。
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展示乡村生活画面,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了铺垫。
(二) 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课分为两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本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围绕“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潜入文本,默读课文。
(三) 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欣赏画面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句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学生通过读,可以体会到“探”字用的好,因为“探”字让人感到嫩笋的长势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机。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体会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引导学生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作对比,通过具体事物的想象,一动一静,乡下人家瓜藤的可爱与独特便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通过“读文想象画面——凝练概括画面——动情欣赏画面”,充分感受到乡下风景的独特、迷人。
(四)课堂小练笔,学法迁移:
为了进一步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试着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课后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一处美景,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写作顺序和修辞方法,突出本课的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