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关于李白的优秀诗词阅读

关于李白的优秀诗词阅读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注释】:

  (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

  (2)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3)缘:因为。

  (4)个:如此,这般。

  (5)明镜:明亮的镜子。

  (6)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7)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赏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注释】:

  ⑴西岳:即华山。丹丘子:即元丹丘,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李白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

  ⑵“西岳”两句:据《华山记》所载,从华山的落雁峰“俯眺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峥嵘:高峻貌。

  ⑶盘涡毂(gǔ)转:车轮的中心处称毂,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旋如轮转。

  ⑷荣光休气: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都是歌颂现实。千年一清:黄河多挟泥沙,古代以河清为吉祥之事,也以河清称颂清明的治世。圣人:指当时的皇帝唐玄宗。

  ⑸“巨灵”两句:据《水经注·河水》引古语:“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⑹三峰:指落雁峰、莲花峰、朝阳峰。高掌:即仙人掌,华山的东峰。

  ⑺白帝: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西方之神。华山是西岳,故属白帝。道家以西方属金,故称白帝为西方之金精。慎蒙《名山诸胜一览记》:“李白诗‘石作莲花云作台’,今观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其下如云台峰,自远望之,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也。”

  ⑻阁道:即栈道。窈冥:高深不可测之处。

  ⑼麻姑: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建昌人,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邀,降于蔡经家,年约十八九岁,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她的手像鸟爪,蔡经曾想象用它来搔背一定很好(见《神仙传》)。

  ⑽我皇:指天帝。谈天:战同时齐人邹衍喜欢谈论宇宙之事,人称他是“谈天衍”。

  ⑾九重:天的极高处。

  ⑿“玉浆”两句:是说元丹丘或许能惠爱故人(自指),饮以玉浆,使他也能飞升成仙。《列仙传》说,仙人使卜师呼子先与酒家妪骑二茅狗(后变为龙)飞上华山成仙。玉浆:仙人所饮之浆。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赏析】:

  此诗开篇,就以“西岳峥嵘何壮哉”的突发唱叹,起势宏远突兀,接着便展现黄河之雄姿。出人意外的是,诗人对它的勾勒,却用了飘忽的轻笔:“黄河如丝天际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景象迥异,这是因为诗人此刻是在烟云缥缈的华山绝顶;从万仞之上,远眺数千里外的盘曲黄河,正有细曲“如丝”“天际”来的奇妙感觉。而且诗人描述的重点是华山,用这样的轻笔勾勒,较之于重笔渲染黄河的壮阔,更可以反衬华岳的高峻入云。然而,黄河毕竟是狂暴不羁的,在它奔腾至华山脚下的时候,就不再轻细“如丝”,简直是波山浪海了。因此,诗人之笔亦突然夭矫而行、力挟千钧:“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它那蓄势“万里”的排浪,使山岳为之震撼;疾浪受阻,便沸怒而折,翻卷起巨轮般转动的漩涡,发出震撼三秦的雷鸣。这景象的确惊心动魄。

  然而这一切都是华山尚未开辟、黄河中途受阻的虚境。诗人的思绪此刻已飞向了远古。传说大禹理水之前,华山与对岸的山峰相连一片,挡住了滚滚黄河。大禹到来以后,指挥河神巨灵,将山峦横击为二,黄河才得以畅流。那击开的两半,就是现在隔河相峙的华山和首阳山。诗中的“荣光(华光)休气(瑞气)纷五彩”二句,于惊雷震荡声中,忽作舒徐悠长之音,正表现了圣人大禹降临黄河的自信闲暇之态。接着便有巨灵擘山的壮观一幕:诗人以“咆哮”状貌巨灵擘山的盛怒,以“洪波喷射”描摹山分浪奔的奇景。其运笔亦如巨灵和怒浪,显示出李白所独具的“疾雷破山、颠风簸海”(谢榛《四溟诗话》)之势。“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刚刚击开的三峰(即华山“落雁”、“莲花”、“朝阳”三峰),被巨灵震得慌忙退立,才免于倾覆之灾;但在翠崖丹谷之上,还留下了河神凌厉的掌印(即今华山东北的“仙人掌”)。与巨灵神的悍蛮擘山、不顾而去相比,西方之帝(白帝)就显得可爱多了:他仿佛要抚慰受击的山峦,竟暗运天地之气,一夜之间,将华山的顶峰,化作了一朵“莲花”,并让缭绕的白云,变为云台(即云台峰)承托着它——华山自此后便如青碧的莲花,盛开于万里白云之上。这就是诗中第一节所描绘的华山奇景。由于这描绘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想象,并且交织着黄河的涛声骇浪和绘纭多姿的往古神话,显得格外壮丽和妩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造出一个神奇缥缈之境,为友人的“出场”作铺垫。“云台阁道(栈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这两句从云烟幽渺之中,勾勒友人闲步云台的姿态,使友人带有了飘飘欲仙的风神。“丹丘”之名,恰是《山海经》神话中的不死之国。故诗人直接以“不死”二字,将他一语呼出,显得既诙谐、又有情。元丹丘之去到华山,即将度过的,无非是隐逸山崖的清寂岁月而已。但在诗人笔下,却化作了如梦如幻的连翩奇遇:传说中的华山仙子(明星),慌不迭地为他“洒扫”庭坛;手如鸟爪的“麻姑”,为他“搔背”时,下爪竟还那样轻灵。至于接待过汉武帝的瑶池王母,年事已高,就只好请她看守门户了。倘若友人想“扪天摘匏瓜(星名)”,或许还有机会与天帝攀谈上几句哩——“明星玉女备洒扫”四句,将元丹丘隐迹华山的生活,描摹得美妙、奇幻。原来互不相关的神话传说,一经诗人信手拈来,便绚烂相映、顿成化境。“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诗人想象自己的友人,从此将光辉闪闪地出入于九重之天,或者迅疾如飞地往返于仙境蓬莱。或许他还能像传说中的老翁一样,误入嵩山大穴,得到仙人的“玉浆”之赠。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向友人脱口而呼:倘得“玉浆”,可别忘了让我也分享一杯呵!到时候,我就与你像传说的汉中卜师、酒店老妇一样,骑上仙人的“茅狗”,刹那间化作飞“龙”,直上云天!悠然神往的结语,表现出诗人对神仙飞升的向往与仰慕。

  全诗运笔收放自如,“纵之则文漪落霞,舒卷绚烂”,收之则“万骑忽敛,寂然无声”(王世贞《艺苑巵言》)。明人陆时雍称李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有舒云流水之妙”。《云台歌》正可当此美誉而无愧。

  《杜陵绝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杜陵绝句》【译文】:

  出长安,往南走,到杜陵,往北望,是五陵,到处都是土包包,包着皇帝们的寒骨冷灰。

  倒是秋天的渭水被暮日抹上了一笔彩色变得铮亮,流光与余霞像埋葬皇帝一样吞没了远山的呼唤。

  《杜陵绝句》【赏析】:

  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的杜陵原上,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五陵是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李白登杜陵望五陵是不能望到的。这就留给读者许多想像的空间,登高望远,就有一种透视的效果,远远望去,迷蒙一片,什么都隐在在朦胧中,落日的余晖照在秋水上仍然是明朗的,那是想像,是虚的,而远山却被落日的流光湮灭了,这是可见的,是实写。五陵被湮灭了,寓意是就是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一切。对于李白来说,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可以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是空间对人的检验。李白的诗句千古不朽,而帝王的豪华的陵墓却被时间所淹没,这就是时间对人的检验。

  此诗从情绪上看,有些许的落寞,仿佛是李白第二次入长安时所作。从对仗上看,应该是绝了,都是对仗,尤其是后两句堪称绝对。而从音律上看,“落”字明显出律了。这就是李白,不愿意被声律束缚。这首五绝很有韵味,用字相当精当。李白这台“数码相机”真会摄影,没有亲眼看到此景的人是绝对写不来的,完全可以与“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媲美,一秀美一雄奇。另外,此诗也可以佐证菩萨蛮是李白的作品,所以李白也是词的鼻祖。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关于李白的优秀诗词阅读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