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培养属于普通心理学情绪情感这一部分的内容,尤其小学生和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这一知识点,在各类考试中皆有涉及,但是同学们容易忽视。故将此知识点梳理出来,以供同学们学习。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情感体验的内容日益丰富通过多种课程的学习活动,小学生接触到大量的新鲜知识,从而使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内容不断丰富。学习活动和集体生活是小学生情感发展最深厚的源泉。
(2)情感表现的深刻性逐步增强
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而且在表现形态上逐步脱离了学前儿童的外露与肤浅,向着比较深刻的方向发展。
(3)友谊感逐渐发展
进入小学后,儿童社会交往的范围扩大,朋友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最重要的情感需要就是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友谊。
此时,他们选择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个性特征,但他们所依赖的个性特征是经常变化的。到了三四年级,儿童开始根据忠诚、共同兴趣、态度与价值观来选择朋友。
(4)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小学生经常是凭借情绪做事, 当时的情绪状态决定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到了中高年级,儿童的智力水平发展了,他们能运用初步的形式逻辑而不局限于特定的具体内容,因而就能理解眼前看不见的种种关系,此时一些较高级的情感开始产生。
(5)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但直到入学以后,儿童的各种高级情感才真正发展起来,逐渐形成比较稳定而深刻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是小学生情感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总的来讲,小学生的道德感还只是外部的、被动的、粗浅的。这种情感体验容易受具体形象事物的感染,还没有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
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
虽然求知欲在学前儿童身上已经显现出来,但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要突出一些。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总的看来,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兴趣要比对抽象材料的兴趣大些。
小学生的美感,一般来讲,主要指向于内容, 指向具体人物的形象, 较少注意作品的艺术评价。对事物更多地指向具体的事实,很少注意艺术的技巧。所以,小学生的美感还不深刻、不细腻,有待于后天进一步的提高。
(6)情绪、情感稳定性明显增强
幼儿期的儿童情感稳定性较差,容易改变。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还能经常看到,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易变的情绪、情感表现有所减少,所以说,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步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 当然,对这种稳定性不能估计过高。总体上讲,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还不是很稳定,
(7)情绪、情感自控力不断增强
小学生在环境的要求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抑制自己的冲动,这是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情感逐渐内化,不以外部表情表露出来。自控力的强弱在小学生中也表现出年龄特征,和中、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要差。
2.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中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中学生的情绪就容易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他们的情绪情感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两极性明显。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间有明显的跌宕。因此,中学生看起来会莫名其妙地产生情绪波动,他们的心境上也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
中学生情绪活动的两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来形容这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 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但青少年的情绪表现也不是一味强烈,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情绪的温和性是指个体的某些情绪在经过文饰之后,以一种较为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情绪的细腻性是指个体情绪体验上的细致的特点。青少年已逐渐克服了儿童时期情绪体验的单一性和粗糙性,情绪表现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而且,有些情绪感受并非直接由外部刺激引起,而是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
②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青少年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并不与此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顽固性。青少年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这也带来了他们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青少年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陷入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之中,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青少年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他们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而不予表现。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了表演的痕迹。青少年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会给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即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造作痕迹。
(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外露性是指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均形于色,他们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内隐性也称掩饰性,是指中学生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表现为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情绪的表露出现内隐性的特点。
(4)心境化和持久性
一方面,中学生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的情绪体验延长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中学生会因失败或挫折而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为不良的心境。中学生的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烦躁、失望等)往往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