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过观察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结构。
2、通过尝试、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的需要。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量角器
学具准备:练习纸、一副三角尺、量角器、活动角、各种卡纸图形、多个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说今天的学习内容。
读课题,想想今天我们可能会学习哪些数学知识?
(角的度量单位、工具,怎么度量等等)
2、比较大小
(1)小组活动:
请同学利用教师课前给学生的学具(活动角、多个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圆),自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请小组同学汇报并演示两个角的比较过程。
①利用活动角
说一说怎样运用活动角,要注意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活动角易改变大小)
②利用多个相同的小角
说一说怎样运用,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摆。缺点是什么。(小角拼的时候易活动)
③利用10°小角拼成的半圆
a说一说这个工具是怎么形成的。(18个相同的小角拼在一起组成的)
b指出这些小角共同的顶点。(在这个半圆的“中心”)
指出每个小角的两条边,指出两(三、四)个小角组成的大角的两条边。
c说一说怎么运用这个半圆。(中心对顶点,看这个角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2)比较3种方法那种最好,为什么。
(3)运用这个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小角太大,再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10份。
二、认识量角器
1、呈现“原始”状态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中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顶点)、“刻度线”、“0刻度线”(角的一条边)、“刻度”、“1°”(指出角的两条边)。
找出20°、50°、90°、150°、170°(指出角的两条边)
运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个反方向的角,引出“内外圈刻度”。
呈现改进后的量角器(现有的量角器),-----------。
2、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幻灯片演示。
(1)中心点
(2)认识零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零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零。一个0在内圈,一个在外圈。
(3)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
4、认识1度角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1小格是1度,几小格就是几度。
(2)认识平角=180°,周角=360°
(3)读度数。幻灯片出示40°,41°(内圈)79°,101°(外圈),指名读数。
三、自主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1、认识了量角器这位朋友,也知道了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下面请同学看作业纸中第1题,先估计一下这个角是几度,再试着用量角器量出中这个角的度数。(学生自主探索度量方法)
2、小组交流,得出最恰当的度量方法。
3、小组汇报演示。边汇报,边幻灯幻灯片片演示。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从与边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教师板演示。黑板出示步骤。
一盖:有量角器把角盖住;
二合: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三看: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
5、幻灯片演示度量∠2、∠3。比较大小。
四、练一练
1、完成作业纸上第二题。请用量角器量出∠4的度数。先估计,再测量。
(1)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读数时)
幻灯片演示。
注意:读度数时,角的一边与量角器哪一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就从那一圈的零刻度向上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这圈上的刻度就是所量角的度数。
(2)要区分是内圈还是外圈的数,你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还可以先判断所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锐角的话选择较小的度数,是钝角则选择较大的度数。
2、判断
打手势判断,说说为什么错?
3、量一量
学生量,指名核对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知识延伸: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度呢?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啊?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2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第五节“角的度量”
课题: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认识量解器,体会量角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具:画有两角的图,学生用的纸量角器、直尺量角器等。
学具:学具盒
程序设计:
一、情境入题: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绘图比赛,小兔子和小狐狸先画好了送给咱,你想知道画的什么吗?(出示图)
这两个小粗心,还忘记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了,你能替他们填上吗?师板书,标出一个角的名称:
他两还争论不休,各说各画的角大,我看了又看也不好下结论,想请你们作个评判,你们想帮忙吗?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有多大呢?(需要量一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角的度量”同时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刚才小兔子和小狐狸把这两个角也各送到你们书中26页上方。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吗?(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比较方法)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可是怎样才能使结果更精确呢?(指着桌子的长)要知道它的长怎么办?(用直尺量)要知道它的面积呢?(出示摆方格的过程)要知道这个角的大小呢?(用量角器来量)对,也要找到一个测量单位,再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引入27页帮学生理解: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一周角呢?一平角呢?你找到角的度量单位了吗?那么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里?单位呢?这是一个角吗?(用手比划出一个直角)这个角多大呢?大家注意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这个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板书:中心点)这条边上有一个“o”,所以这条边叫做0该度线(板书:0刻度线)指的另一条边也就是90度的角。问: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呢?对!量角器的中心,一条边是这个量角器的0刻度线,另一条边呢?是90刻度线(同桌交流欣赏)。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出50度的角,你画的尽可能和同学画的不一样,想想怎么画?(不能随手画,角的两边是射线,必须用尺子)想办法,最好投影将同学们画的不同方向的两种角展示给大家,这两个角不同在哪?(方向不同,起点不同)再投一个画130度的,问:这个50度的角画得怎样?觉得画的是130度的角的同学请举手。不过我觉得这个同学画得有道理,这不是标着50度吗?谁能说清楚?(指一名同学到讲台上讲)引导学生弄清:如果从右面开始的,应该看里面的,他看成外面的了,所以他(她)画的是130度。噢,0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就是50度了,如果到这里,就是130度了,看外圈的50度,应该从哪边开始?(再引学生从外圈数)是这位同学画的角提醒了我们:量角顺上有两个50度,究竟看哪一圈呢?我们要想一想是从哪边开始的。师演示分别从左右两边0刻度线开始旋转成内外圈刻度的角)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主要决定于什么?(让生齐说:0刻度线)其它,我们还可以这样想,50度的角肯定比90度的角小,如果画成这样(指130度的角)就比90度大了。如果是130度应从哪边开始?请看着我们纸量器上画的角,再回忆演示的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总结出: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都有一条边在0刻度线上。
三、尝试探求量角方法:现在,请大家看着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看出:中心,0刻度线。从量角器上看到角了吗?我们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那么怎样用量角器来量呢?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量一量,发的角1是多少度。小组内交流一下角1是多少度,我们应该怎样量角。谁能到前面来给大家量一量?同学们发现他放量角器的步骤了吗?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发现说出: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0刻度线和一条边重合。噢,我也听明了,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是不是呀?那么要量得准,就要怎么办?(重合得准)怎样才能重合得准呢?(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角的度量
角————量角器 顺口溜
顶点————中心点 点合
一条边————0刻度线 边合
另一条边————?度三去看。
0刻度那边开始算。
咱编句顺口溜记一记好吗?(板书到上面)
大练兵:
1、你会量角了吗?看看小兔和小狐狸画的角已穿上了红衣服去了27页,这回你该做个公正的裁判了吧?量一量,标出度数吧!
2、看28页第2题的2、4。这是一个工厂一些部件,师傅忘记标度数了,想请你们帮忙量一量并标上度数怎样?先看看你的眼力如何,先估,再量。
3、木工师傅听说你们量角的本领大,也来了信息,想选几名量角又快又准的去帮忙,那咱是不是要先较量一下?做数学游戏。游戏规则:
a)1、一个小朋友说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小朋友试着画出来
b)用量角器量一量,如果误差在10度以内。记一分,否则不记分
c)两人轮流分别画5次,谁的积分高,谁就赢了。
胜者举手,好,那咱就推荐给他们,不过没选上的同学也别急,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服务,希望大家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附: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量角器顺口溜
定点------------------中心点点合
一条边--------------0度刻度线 边合
另一条边-----------?度 三去看,0刻度哪边开始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着新课标“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思想,探索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一个新尝试。
让学生亲历实践,去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设计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因那样教学,学生获取的知识是从教师嘴里淌出来的,学生体验不深刻,所以学生测量的准确率较低。本节课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尝试测量角1产生的不同的测量结果,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从而激起探究更方便更准确的测量方法的欲望。
这样本节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在认识量角器时,看到学生拿着量角器手足无措,东张希望的诧异样子,原来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因此,我比划出一个角,问:“这是不是角” “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我想,如果学生在量角器上清晰地找到角了,量角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决定让学生在纸量角器上画角,在交流有没有不同的角,这样顺势就可以介绍中心点、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度的角、度数的写法等。
通过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后在尝试量角,从尝试体验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而且还成功突破如何选择内外刻度这一难点,所以我认为探究体验识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经历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量角的大小为何要画角呢?这就是角的度量本质所决定的,让学生体会到量角其实就是把要量的角和量角器上的角完全重合。在师生完成板书的基础上用顺口溜的方法记住量角的步骤,在找同学按此步骤量角,在体验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过程。
从为“两个小动物谁画的角大?”作评判的环境,到测量两个角大小后做裁决,使学生感知生活重量角的必要性。引发了每一个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通过亲身经历实践、自主探究、体验新知识、并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用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谈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并用数学游戏结尾,使他们更加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这密切的联系,能为社会服务,又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应对“角的大小跟谁有关”在课前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时作一下复习铺垫,以避免学生量角时出现的(边短量不准)的困难,节省时间多给学生探究尝试量角的机会,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也可避免学生遇到困难时造成情绪低落的现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课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
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 记作30。
即 角 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 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 第1题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 第 2题
3.第54页 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7--38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
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习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2、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
①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外圈110°,学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边的零刻度为始边,读内圈刻度,也可能以左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现,这个角是70°。
②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30°,外圈50°,角的一边落在左边的零刻度线上。这个角应该读外圈刻度50°。
③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20°,外圈60°,有的读内圈刻度,有的读外圈刻度,结果都错了。原来,角的一边已不在零刻度线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本领,获得了哪些认识?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5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按照新课标的分类,《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测量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用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达到了这个目标,主要通过以下两种策略:
1、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中,通过画角、摆角、量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各种角的大小表象,一方面加强对量角的操作技能形成,另一方面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2、利用先估后量,突破难点。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把直角等于90度做为参照物,通过先估一估有多少度,再动手测量,一方面能有效地突破读内、外刻度的难点,减少错误,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6~p27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度数时内、外圈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画角。
让每个学生画两个角。
2、比较角的大小。
同桌间先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小组之间比较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找两个同学到前面展示。
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怎么确定角的大小?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用目测;难于比较的,用重叠进行比较。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只可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判断角的大小,还不能说根据角的度数来判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1)、看书中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4)、想一想。
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2、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 。和平角.
3、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三、巩固应用。
(一)练一练:1、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 ,再指名演示。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4、总结:角的两边所画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二)数学游戏.
1、 读懂游戏规
2、 同桌比赛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零线对一边
中心对顶点
对边看度数
内外要分辨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6
一、设计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三、教学流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滑梯吗?老师这有两个滑梯(课件1),说说你们喜欢玩哪一个?为什么?(陡、高)是由什么决定的。(角的大小)出示课件2,这两个角你能看出那个大吗?那这两个角(课件3)你能看出谁大吗?那我们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测量工具来学习(板书:角的度量)
我们学过长度、面积、重量等。谁说说测量长度用什么单位,重量单位有哪些、面积呢,哪有没有同学知道度量角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人们把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人们制作出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伙伴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出示课件)
2、小组讨论角的度量方法。板书
3、判断
4、书 28 页1题找同学说说,并说明理由。2题大家在书上量,找三名同学板演
5、量 4题,说明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角的度量
6、判 断多少度 角 量角器
顶点重合 中心点
一条边 重合 0刻度线重另一条边 重合 刻度线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26~28角的度量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正确认识量角器的内外刻度线,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四,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 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 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 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 为什么 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练一练 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 大约是多少度 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8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本26~2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量角器的使用。
学具、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让学生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来量
(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移动后来比较。
(4)用活动角来比较。
(5)用小角来量。
(6)用量角器来量。
学生探索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
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
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解说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始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
(师讲: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
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平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
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
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
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
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如果不出现,还得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
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比如,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
巩固练习:
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习
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
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
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 )
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
(补救方案二:如果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教师画“线段”)
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引言: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教师版画: )
“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
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
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做铺垫。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
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
(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
2、认识角
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
(补救方案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
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教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
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 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
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
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
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 < ”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二笔是平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角多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1 ∠ 2 ∠ 3 ∠ 4
3、角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活动角
“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现在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
师把=根硬纸条*开。(生可能说“分开”、“张开”、“*开”、“撑开”等)
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开了。
师讲述:现在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 1两条边是这样*开的, 3两条边呢?(*开的比 1大) , 2两条边呢?(*开的比 3小)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开得大,角就大;*开得小,角就小”。出现在投影片上。
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开的程度)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
在投影片上比较,着重比较的过程。
(三)巩固扩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较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较的?
生操作后回报。
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 射线 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书上第126页练习二十八第1、2、3题。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板书:两合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
【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教学准备】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 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
(2)交流比较方法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
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
[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
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
老师这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
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发明。
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
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
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
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
(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
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
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佳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 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渗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
【点评】
对于一名优秀教师,面对着一群优秀的学生,据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包括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这里所说的基本目标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内容,一般都在教师用书中有明确的规定。拓展目标,多是教师基于学生调研,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或高层次思维能力而设计的目标。
从王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我们能够看出王老师很希望在这节课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把熟练测量的技能准备随时调整到下一节课。王老师的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赏的,但是对此也存有一点忧虑——太多的期望都寄托在四十分钟里,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比如对于“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简单体验一下,而“经历”其“产生”的过程真的不是40分钟的课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测、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想象在1节课中都能关注到。(编者)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