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语文《花之咏》教学设计

语文《花之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花之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花之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背诵喜欢的段落;

  3、初步感受拟人写法;

  4、积累词语。

  5、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的主题是什么?(花)

  (2)你积累了哪些带花的四字词语。

  (3)听到了这些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4)谈话:是啊,多姿多彩的春天为我们捧出了锦簇的花团,绚烂的鲜花将春

  天装扮得分外妖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与花有关的诗歌〈花之咏〉。

  (5)介绍作者:这是黎巴嫩的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作品,这位诗人最擅长借物抒情。

  2、《花之咏》,借助字典查一查“咏”字的义项,解读课题。(指名交流,出示词意。)

  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诵唱

  用诗词等来叙述。

  3、《花之咏》中该选哪个解释呢,我们学习完课文后就能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听了这篇文章的朗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字词。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们学会了生字词了吗?

  2、自由读书,同桌互听,读准字音。

  3、指名读四会字,作小老师——全部掌握的站起来读——没掌握的再站起来读。

  4、开火车读所有生字。

  5、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了呢?

  6、学生交流。(强调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四、理解感悟。

  1、轻声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再读一读,想想为什么你最喜欢这些语段。

  2、学生交流。

  理解朗读品味美: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词语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理解准确用词的好处。

  吐、收、藏(爱)

  湛蓝、碧绿(美)

  孕育、降生、抚养、催(被爱)

  一分礼品、一顶彩冠、一件赠物(奉献)

  携手、宣报(追求)

  舞姿轻盈、叹吁呼吸、芳香四溢、醉卧、招徕

  啜饮、琼浆、聆听、仰目朝天(追求)

  3、感悟朗读表现美: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尝试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把自己读后的感觉表达出来。

  4、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读——配乐读)

  五、明确人称代词。

  1、你认识他们吗?

  2、出示语句。

  3、讨论理解。朗读。

  六、理解“花之咏”。

  “花之咏”——“花的歌唱”

  七、发挥想象,创造美。

  1、真好,我就是花,作者把自己幻化成美丽的花儿,借花儿唱出了自己心中所想,这是什么写法呢?

  2、多好!我就是花,听,我在歌唱……花们,你还会歌唱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唱出你的心里所想,让它们也象这些花儿一样美丽。

  2、读给同学听一听,请同学当小老师。

  八、存疑、释疑。

  1、讨论:为什么叫《花之咏》不叫《咏花》

  小结:这是当题目比较合适。

  2、畅所欲言:说说你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3、提问题。

  九、课堂练习:听记生字。

  十、作业:1尝试背诵全文。

  2找一找,像本文这样用第一人称拟人化写法的文章来读。

  板书设计:

  花之咏

  我是(一句话、星星、女儿、)感受美好

  我是(礼品、彩冠、赠物)奉献美好

  草原上、空气里、黑夜追求美好

  宣报、告别、招徕、拥抱光明

语文《花之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学生分析:

  花是我们身边十分常见,也是大家喜欢的事物。学生对它比较了解。《花之咏》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作为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读自悟,自己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课文时会更积极。]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学生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读后的感受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再结合原文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思维习惯。]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为主,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第一人称、拟人化的写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这种写法已经有所了解,这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四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大部分学生的仿写都比较成功,能够做到基本相似,个别人的语言还相当精彩,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

  孩子在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时,虽然老师告诉学生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绝大部分孩子都选择用语言来表述,而且表述缺乏个性,这很值得我思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语文《花之咏》教学设计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