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7篇(优质)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一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用数学解决问题。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5.数与计算的数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8.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2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 ...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2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 .............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8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二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28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生活中的数…………………………5课时

观察与测量…………………………4课时

加与减(一)………………………10课时

有趣的图形…………………………8课时

加与减(二)………………………15课时

购物…………………………………5课时

加与减(三)………………………6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三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平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习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数与代数:

·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1) 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xx——20xx)下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教材学习后,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课堂常规还不算好,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有趣的图、 购物、 统计等知识。

教材的编写特点有: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本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1

(一)数与代数

1、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四、教法及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8、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六、教学具体措施

1、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3

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五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同学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同学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同学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同学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同学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4、用数学。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同学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同学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同学,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同学,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六

我们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2人,其中独生子女占90%以上。经过了半年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本册教材包括“南极小客人”、“下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几个部分。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地任、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1、认真学习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习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1、“南极小客人” 4课时

2、“下雨了” 2课时

3、“农夫与牧童” 4课时

4、“绿色行动” 8课时

5、“小小存钱罐” 4课时

6、“大海边” 10课时

7、“阿福的新衣” 4课时

8、“我们的鞋码” 2课时

9、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篇七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免费7篇(优质)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