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六篇]

【 导语】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是教师们备课和授课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依据。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六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雨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完雨你喜欢做什么啊?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雨后做什么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2、指名读。

  3、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大声读一读。

  4、小组内学习生字。

  5、老师检查。

  6、全班交流扩充词语。

  三、理解课文

  1、自己朗读课文,遇到问题做记号。

  2、读课文,自己读明白了哪些?

  3、小组交流读懂的地方。

  4、指名说。

  5、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

  雨给你带来过开心吗?把你开心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检查。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会写的字,指名读。

  2、小组内识记生字。

  3、全班汇报。

  4、给生字组词。

  5、观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想想怎么写好看。

  6、描红,试写。

  7、小组内互评,谁写得好,好在哪儿。 
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真情的回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懂得诚实勤奋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真情。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检查预习。

  1、什么是回报?(先板书:回报再板书:真情的)

  2、学生看题后,问:看题后,你就会想到什么?

  (1)谁对谁付出了真情?(指名学生回答)

  (2)谁对谁给予了“回报”?(指名回答)

  (3)“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在“真情”下方打“?”)

  (4)“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在“回报”下方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因此我们必须把课文多读几遍,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入角色地去读,先请大家: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两遍。

  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2、第二遍读课文

  思考并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同桌可以商量。)

  3、三读课文

  (1)令你感动或喜欢的语句多读读,并且把体会到的简要地写在书上。

  (2)有疑问之处可做个记号。(打个?)

  三、交流自学成才情况

  (一)选读课文,初步体会“感情”。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谈谈自己的体会)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点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内容。

  1、第一节

  抓住“不得不”,让学生体会“我”9岁就开始挣钱,是家境所迫。

  “于是”,让学生体会得到送报工作的不易。

  2、第三节

  抓“不得不”,让学生体会“我”的家境困窘。

  又一个“于是”“只能”,让学生体会“我”的送报工作更加不便,更加困难。

  (以上两个自然段,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章。)

  (其他几个自然段,只让学生说出初步的体会,不求说得深刻,也可让学生找出问题。)如:

  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

  (1)“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绝活是什么?为什么加双引号?

  (2)“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真诚的关怀与爱意”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二)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

  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1、听写后,学生自批

  2、师述:这句话是“我”通过自己的送报经历后,悟出的真谛,所以“我”永远记住了这句话,成为“我”一生中的座右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问题未解决?

  (1)“我”的真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即付出了怎样的劳动?

  (2)“我”的付出得到了哪些回报?即换来了哪些关怀与爱意?

  那么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感受一下这次难忘的经历。

  二、组织自主学习,初步体会感情。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1、找出“真情”的句子,用“”标出。

  “回报”的句子,用“”标出。

  2、认真读读有关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批注在书上)

  3、在小组内各人发表意见,相互补充。

  三、学习课文,感悟“真情”。

  学生自学后围绕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朗读。

  (一)“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出示: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

  1、指名读这句话。

  2、什么叫“绝活”?这儿为什么加引号?(否定干扔报纸的事)

  3、比较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我没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

  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

  通过比较体会,下面一句更强调“我”对送报这份工作极端认真的工作态度,为订户们考虑,想订户所想。

  4、什么是依旧?从这两个“依旧”你知道“我”平时是怎样送报的?请大家联系课文章内容,想象一下“我”平时送报的情况,“我”没有把自己付出的真情具体描绘出来。

  5、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师述:是啊,“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不管是肩挎大口袋,还是骑上自行车,“我”都能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把一份份报纸送到订户家门口,甚至送到订户手里,这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怎能不打动订户呢?

  (二)“我”得到了哪些“回报”?

  1、交流后板书:

  非常客气推荐订户给“我”小费送自行车

  师述:订户们对“我”的回报是随着“我”的真情的不断付出,对“我”了解的不断加深而越来越丰厚。2、重点朗读第5、6自然段

  (1)哪些地方最感人?说说为什么?用——标出。

  (2)交流并根据学生回答指导读好感人的句子。

  抓住“满满的、无一缺席、鼓的、五颜六色,你是我们的送报人”等,体会订户们对“我”的真诚的关怀与爱意,对“我”工作的赞扬、肯定、支持。

  (3)抓住“目瞪口呆”引导学生想象,“我”激动得说不出来的话,你帮他说出来。

  通过设身处地想象说话体会“我”满心的惊喜、激动与感激。

  (4)自由练读5、6节,指名读、评议、齐读。

  刚才,同学们和文章中的“我”一起感受了一个平常却又感人的经历,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现在请你把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写下来。

  3、出示插图

  指名看图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讲述出来,可加入“我”的内心活动。

  4、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指导朗读、齐读。

  三、课内外结合,延伸“真情”。

  在现实生活中,付出真情得到回报的事是很多的,你能从所见所闻中选择一个讲一讲吗?
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讲读《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恐龙》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2、掌握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恐龙的特点进行小练笔。

  3、联系上下文,借助图像理解“望而生畏、庞然大物、卵生”等词语,并能说上一句话。

  4、精读重点描写句子,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将演读相结合。

  二、学重点、难点分析:

  1、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课文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举数字等说明方法,并学习迁移运用课文描写恐龙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通过多媒体及平时阅读,对恐龙早已有一定的了解,兴趣浓厚,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并且,该年龄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及大量的直观图片和教师的引导,能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到电影中随着一颗恐龙蛋的冒险历程去领略那曾在两亿年前生活在地球的恐龙的身姿。(出示课件)

  刚才电影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恐龙,你们想不想认识,那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打开恐龙世界的钥匙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恐龙(板书课题)

  【分析:通过观看电影《恐龙》片段,造成强烈的视听冲击,使学生对恐龙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主动求知,从而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写出了几种恐龙,并用横线把它划下来。

  2、学生口头汇报,解决鱼龙和翼龙是不是恐龙的问题。(我们所指的恐龙,是指生活在陆地上的霸主。而鱼龙和翼龙一个是生活在水里的霸主,一个是生活在天空的霸主,由于它们生活的时代相同,生活的习性相似,所以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有时为了方便,人们又把它们通称恐龙。)

  3、这么多的恐龙,你最喜欢哪个呢?找出描写它的句子,将它读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再想想怎样才能读的更好。

  【分析: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寻疑、质疑、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①精读“梁龙”,探究写法。

  师:(点击梁龙图片课件)看,这是什么?

  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梁龙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读,教师在刚才梁龙图片课件中点击出示相应句子。)

  师:请你从这句话中找出你感兴趣的字眼?

  a、吊桥。(重点让学生感受“吊桥”,请学生谈自己所见所闻,并表演。)

  b、长。(让学生找出描写长的具体数据“二十多米”,讲解说明方法——列数据。)

  c、好像。(这是一句比喻句,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讲授说明方法——打比方。)

  d、多种方式品读梁龙的特点。(采用个读、赛读、表演读、齐读等。)

  师:同学们,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表达生动、具体,往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这里把具体写出了梁龙的长度是二三十米,这就是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把梁龙比作移动的吊桥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梁龙的外形特点,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分析: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习方法和策略。并通过电子文稿演示恐龙图片、叫声、文字资料等,帮助学生留下直观形象的印象。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体现语文课上“书声朗朗”。】

  ②小结学法,学习迁移。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梁龙,我们是怎样学的呢?(师生共同归纳出学法。板书:描写句子——抓特点——说明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小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讨论自已喜欢的恐龙。(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学生说到哪种恐龙,教师就讲哪种恐龙,相机指导朗读和学习说明方法,并运用上介绍恐龙的相应图片及文字等课件。介绍过程中抓住“庞然大物、望而生畏”让学生说上一句话。)

  6、小练笔。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用一二句话介绍课外喜欢的一种恐龙的特点。

  【分析: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加于运用。从一个句子、一段话,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教师只在一旁适时点拨。这正是“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同时,听、说、读、写在此融为一体,得到加强。】

  (三)学习课文其它的知识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像吊桥的梁龙、长着三只大角的三角龙等,这些都是写了恐龙的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进行概括。(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2、课文还有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你要介绍给大家的。(板书:食物——食草、食肉;繁殖——卵生)

  3、(出示小恐龙出生的课件)介绍卵生,学生谈还知道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的。

  【分析:学习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主进一步研究探索,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获取的知识是自己认可的,也是最持久的。】

  (四)游戏实践——走进侏罗纪公园

  今天我们班上也请来了十只小恐龙,小恐龙们很孤独,希望能和认识它们的同学做朋友,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交到好朋友吧!

  游戏设计:请十个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恐龙(其中七个是课文中学过的,三个是课外的)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走到桌椅的中间让学生观察。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组配备的道具有红色和紫色两种卡片及小队旗一面,红色卡片为恐龙名称,紫色卡片为恐龙的类别。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恐龙分别粘上名字和类别的卡片,二项贴对的,由“小恐龙”在队旗上贴上小旗作为奖励。最先完成并到达讲台终点站的小组再获两面小旗,根据小旗的面数评出小组冠军。

  将“小恐龙”按食肉恐龙、食草恐龙、恐龙亲戚三类站好,由学生点兵——最想了解的恐龙,让该恐龙扮演者用最简短的话介绍该恐龙的特点。

  【分析:游戏的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和扩展,学生兴趣盎然,在玩中温故旧知,又可在原有认知上获得新的知识。】

  (五)课内课外相结合

  根据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师生共同对恐龙的消失原因交流课外资料。

  【分析:通过交流、互助解疑增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六)小结激趣。

  至今为此,科学家对恐龙消灭之谜还只是个推测,同学们刚才说的种种原因也是推测,也许解开这个谜的会是你、他,或者是今天在座的某个同学。科学奥秘是无穷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同学们让你们勇于探索的心插上双翅,向未知的秘密发出行动的号角吧。

  五、练习(实践)设计:

  (一)课前收集资料。

  1、通过网络、书籍、影片了解恐龙生活的时期、习性、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恐龙深入了解它的特点。

  2、了解关于恐龙消失之谜的各种不同的说法。

  (二)语文实践活动。

  1、小练笔。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用一二句话介绍课外喜欢的一种恐龙的特点。

  2、游戏——走进侏罗纪公园。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黄山奇松》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对象分析

  本班为省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件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学生具备上网浏览的能力、简单的文字输入、编辑能力和网上绘画能力,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四、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五、媒体设计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 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六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