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海底“把脉“故事③|一个项目带出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导语:给海底“把脉“故事③|一个项目带出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带
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必须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之前我们用的是国外的设备,设备价格高,购买难”。迈向深海的十年,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贾永刚早早就体会到了被“卡脖子”的难处,他说,“只有打造一支专业化工程技术队伍,才能保证研发的装备有传承、能应用、能服务社会”。
2015年7月,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贾永刚任实验室主任。这是中国海洋大学第三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像这样学科交叉的重大项目,仅靠单个学院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以实验室作为平台,贾永刚整合了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四所学院的相关科研力量,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向“全海深”迈进。
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权永峥告诉记者,在各类项目的资助下,实验室已研发了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原位观测装备近20套,在滩浅海油田、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试采区、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区投入应用。
科研项目落地,离不开专业化的配套企业。而企业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贾永刚团队一个项目带出了三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水声通信和水下无线组网技术的领军企业;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成长为国内地质与岩土工程光纤监测技术的知名企业;位于济南的山东拓普液压气动有限公司,也成了国内知名的液压系统设计和集成商,研发的作业机械手已经在蛟龙号上得到应用。
全程参与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原位测试项目,给拓普液压的青年工程师高平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设备在深海出了问题就收不回来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高平直言“压力山大”。
“忙到睡不着觉很正常。”已经从事深海装备研发近20年的拓普液压总经理刘敬喜说。在这个项目中,验收专家最终给项目组定下的测试指标是127兆帕。“这是按11000米的海底压力110兆帕的1.1倍,再加上海水的密度带来的压力计算的。”刘敬喜举了个例子,假如放一辆密封的汽车下去,肯定就压成片了。
如何解决深海压力问题,刘敬喜打了个有意思的比方:“就像一个气球装满水,放在水里就能平衡内外压不爆炸。”“美吉号”的液压设备就应用了这个原理。
通过深度参与这个项目,拓普液压完全掌握了全海深耐压密封技术,深海探测、深海采样再到深海模拟检测设备技术趋于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品谱系。
谈及走入深海,刘敬喜说,还要归因于跟中国海洋大学和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的缘分。2008年,拓普液压和海洋一所共同承担了863海底沉积声学调查设备项目。在一次评审会后,担任评审专家的贾永刚就找到了刘敬喜,希望他协助进行沉积物原位测试的设备研发。
两人一拍即合,从水下1500米到11000米的原位测试,拓普液压都作为贾永刚团队的协作单位全程参与。截至目前,拓普液压共承担了国家级的科研项目10项,其中9项都已经完成了验收。
20年来,山东拓普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海洋装备研发。“除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再过几年一定会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刘敬喜坚信,海洋装备是拓普液压最重要的商业版图之一。
策划 娄和军
记者 张楠 王瑛琪 实习生 赵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