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给海底“把脉“故事④|让“大国重器”走更远

导语:给海底“把脉“故事④|让“大国重器”走更远向海底进发

“装置海试与应用”课题由海洋一所牵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等共4家单位共同参与。

“这几家单位具备国内最先进的深海科研能力和测试水平。”宋玉鹏说,后勤保障也至关重要,这几家单位都有大型的综合科考船。

组织深海测试,船舶费用不低,如果单独租用大型科考船,费用高。海洋一所工程中心副主任宋玉鹏说,项目海试期间,课题组充分利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科考船共享机制,高效、节能地完成了海试工作,海试验收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美吉号”获取的深海沉积物力学特性参数用于深海采矿车的设计,而要到公海采矿,只有提交环境评估报告才能获取“许可证”,采矿羽流环境影响监测预测是其中的关键。

目前,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贾永刚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海采矿羽流影响监测模拟关键技术”的课题三“羽状流对底层环境影响”,也由海洋一所负责。采矿羽流就是指采矿车采集、运输、排出尾矿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再悬浮与扩散。

“采矿车把底层沉积物干扰了之后,悬浮起来的沉积物会扩散和沉降。那么扩散和沉降的范围有多大?主要在哪个方向和哪些区域?深度有多少?会持续多久?通过做羽流模拟模型就可以进行预测和预判。”海洋一所资环中心主任孙承君给记者上了一节科普课。

“对沉积物进行化学参数分析,能够反映沉积物的特征和变化。”孙承君说,化学分析可以为传感器观测的数据作补充,比如判断采矿羽流影响的沉积物深度。羽流预测模型逐渐完善后,只要输入矿车工作参数和环境参数,经过计算,就可以预测采矿羽流影响的范围。

建立羽流模型、完善环评报告是项目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在海底组成监测物联网,数据可以实时传回实验室和相关部门。”贾永刚说,还要实现物联网的双向驱动,在实验室动动手指,就能调整万米海深现场的监测策略。

这是2022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结题通过后,贾永刚再次立项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将在6000米的深海矿区打造海底监测物联网,建立数值模拟系统。这是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环境评估报告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30多年科研成果转化到商业采矿的重要节点。

策划 娄和军

记者 张楠 王瑛琪 实习生 赵佳乐

给海底“把脉“故事④|让“大国重器”走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