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说课稿
《青蛙看海》说课稿
《青蛙看海》说课稿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青蛙看海》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叙述张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后来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鼓励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人承担的课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识字,夯实基础
(1)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读书,写话必将遇到很大困难。
低年级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写字,面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是知识教学中的“重头戏”。我们知道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要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会写那么多的生字,对于每一位低年级老师来说都应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时,我始终抓住识字教学不松手,如在复习环节中认读的“苍鹰、一双、登山……”等词都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认读,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读准生字的字音,再现它们的字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一双( )”,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双”这个量词,对于“善跑”、“展翅”这些新词,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太会使用,因而采用了课文中现有的规范用语,事业帮助学生来积累词组,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这引起生词。
(2)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则是侧重了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在语言环境中较好的理解生词的意思,如理解“失望”,学生肯定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而把它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而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须要登上山项,可它又觉得自己上不去,所以它感很失望,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
(3)在学习生字环节中,再次把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认读,目的是考察、学生在脱离了语言环境还能否认出这些生字,这样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也是使识字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使更多的学生去主动识字,巩固识字效果,夯实基础。
二、诵读体味,增强体验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求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而我们使用的教材用语言描写的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得以展示,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逼真,具体富有感染力。我们在这一环节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如在读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时,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也没有……”来体会青蛙当时的畏难情绪,教学时,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先读正确,既而指导读懂,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创设情境,强化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让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用普通话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我针对本课的特点有意识的设计了几个说话的训练点。(1)在复习环节中,设计了“初读了课文,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目的是检查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2)另外一个说话的训练点,就是在读到“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时,“青蛙终于到达了山顶,它会说什么呀!”因为有了前感悟课文内容的辅垫,青蛙从失望到充满信心,一级一级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学生也是有感而发了,因而说出了“我疑义于看到大海了!”“大海真美呀!”……我想,针对每篇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说话训练点,对于提高低年级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是受益匪浅的。
《青蛙看海》说课稿2
《青蛙看海》是国标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期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中根据学段要求,确定1、2两个目标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应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 一 课 时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巩固练字”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据题质疑,青蛙为什么要去看大海?它看到大海了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课文内容,从而激发读书兴趣。(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中对话的朗读,我着重指导。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 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 二 课 时
一、巧设情境,复习词语。
播放动画:小青蛙捉虫画面,学生复习字词,小青蛙就呱呱叫一下,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细读课文,顺学而导,慢慢体会青蛙看到大海的过程
1、在多媒体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朗读,比赛朗读。
2、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我着重让学生体会“小青蛙认为自己能登上这座山吗?”“ 小青蛙的话说明当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接着让学生
表演(吸了口凉气),再模仿青蛙的口气说话,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对爬上这座高山缺乏自信,苍鹰说的话通过朗读、表演,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体会。然后我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两个自然段。
3、接着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讨论: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是谁鼓励小青蛙,给小青蛙信心的?小青蛙是怎样和小松鼠登上山顶的?小青蛙跟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山顶,容易吗?请全体学生起立跳一下,说说感觉。请全体学生起立连续跳二十下,说说感觉。再通过多媒体多媒体播放第二部分登山的配音、配乐及动画,体会他们登山的辛苦,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课件再出示句子,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再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朗读。
4、说话训练:小青蛙和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的心情怎样?
课件出示图,指名说:“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三、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分组开展竞赛,戴上头饰,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四、实践活动,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这些故事都告诉小朋友一个道理。下课后去看看这些故事,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我们在班队课上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看看谁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体验当小老师的快乐。
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借助小青蛙呱呱的叫声,出示“吸、阶、级”三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请学生交流字形的同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重点指导书写“吸”字,边引导观察,边示范板书。接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规范地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青蛙看海(坚持不懈)
爬到山顶 看到大海
《青蛙看海》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像。
二、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出示大海图)
2.看,大海的海水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清澈,那么的一望无边。你们喜欢大海吗?(喜欢)
3.不仅我们喜欢大海,一只住在湖边的小青蛙也很想去看大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0课《青蛙看海》。(揭题,板书。)
一起来听听,青蛙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它看到海了吗?(学贵有疑,有疑亦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的阅读心境,同时自然而然把教学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整体感知。
听故事。
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生答,师出示小动物头像。)
(通过听,让学生感知了故事的基本内容,又激发了学生自读的强烈欲望。)
(三)、精读感悟。
1.哦,原来青蛙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呢!接下来,我们细细地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1~3自然段)
⑴自由读1~3自然段。
⑵指名读苍鹰和青蛙的对话:边听边想: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
⑶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呢?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板书)
⑷那山能不能不过呢?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的话。
⑸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教学时我特别抓住关键语句:“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却又怕登不上山顶的害怕、失望的语气。)
(6)如果你是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又会怎样呢?
(我设计这个换位训练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在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2.学习第4~11自然段。
⑴首先让学生合作朗读第4~9自然段。
⑵通过朗读,你知道又有谁出现啦?
⑶松鼠说了什么呢?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青蛙在松鼠的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⑷教师参与朗读活动,与学生共同体会。(因为我认为教师的参与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朗读表演的积极性)
3.学习第10自然段。(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注意到了“扶”中有“放”)
(1)齐读第10自然段。
(2)课中律动:(播放旋律,全体学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断,不停地原地跳,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3)引导学生讨论想象:上山过程中青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4)它又会怎样克服呢?(集体讨论讨论,为它想想办法。)
(5)品读第10自然段。
过渡:青蛙登上了山顶,结果呢?
4.学习第11自然段。
⑴出示大海的画面。
⑵如果你是小青蛙,大海就在你的眼前,你会想说什么呢?(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
松鼠又会说什么呢?(这是借松鼠的嘴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⑶带着这种欢畅的情绪来练读第11自然段。
(四)小练笔:
青蛙看到大海会说什么呢?请小朋友想象一下,把他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青蛙看海》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9课《青蛙看海》。《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在苍鹰的指引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虽然这篇文章文字表面浅显易懂,但文字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却是深厚的。这也正是二年级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二年级学生理解水平还很有限,读了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山高,但是与小青蛙爬山难却联系不起来。因此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感受小青蛙爬山的不易。从真实的体验中让学生领悟文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青蛙为什么能看到海的原因,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我以青蛙心情的变化为主线:苍鹰的指引让青蛙看到了目标,可是山是那么高,青蛙失去了信心,感到非常失望;松鼠的出现和鼓励却给青蛙带来了希望;在松鼠的指引和陪伴下,青蛙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本课着重要达成的目标是:通过朗读、表演来体验青蛙登山看海那么艰辛,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 说教学流程
一、板画体验,感受山高。
(板画:高山)这高山,对于小青蛙来说,确实是高不可攀。体会山高其实也是让学生看到青蛙登山的艰难。教学中我就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由此感悟青蛙惊讶、害怕、担心的心理。让学生用动作来演示一下“吸了口凉气”来帮助学生体会青蛙的忧愁与无奈,让学生真切的了解青蛙当时的心情——失望。
二、实践体验,突破难点。
就在青蛙深感失望的时候,松鼠出现了,在松鼠的鼓励与陪伴下,青蛙经历了看到海的辛苦,为了让学生也能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从四个方面着手的:
第一、 生活体验。 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感受小青蛙登山的不易。
第二、 情景体验。 把课前的体验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跟着青蛙一起来跳一跳,我们跳78下,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之所以让他们跳78下,一是让他们感受跳一下两下是容易的,但是要跳那么多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是因为我们学校教学楼一共有78个楼梯,刚才只不过跳了教学楼的四层楼那么高,跟直插云霄的山相比,青蛙还要跳好长时间呢。这样以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切地体会青蛙为了看海付出的努力。
第三、 文字体验。在学生有所感受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理解“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等词句的含义。从文字中加深学生的体验。
第四、 动画体验。 课件欣赏小青蛙和松鼠登山的动画。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的形式显现于学生面前,生动形象的画面使他们深深记住课文内容。再次深切的感受小青蛙坚持不懈的登山看海精神。
三、创设情境,升华体验。
以“小乌龟也想去看海,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为题,让学生用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小乌龟。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迁移训练,促使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让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青蛙看海》说课稿5
[说教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课文所表达的道理。(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生字卡片、田字格
[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情认识而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熏陶、形象的媒体再现等形式,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其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
二、动作表演,帮助理解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表演这一环节,以表演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以演促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身演、动口评,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三、小组合作,锻炼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小组间、同桌间、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使他们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将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欢迎进入童话天地!他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谜语,考考我们,看谁反应最快。出示谜语。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故事《青蛙看海》。齐读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由猜谜导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就进入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过渡: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课件出示:①青蛙怎么能看到大海?②青蛙看到大海了吗?③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
想知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吗?快去课文中找吧!
1、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评价
●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乃是一种自主精神,一种怀疑心态,一种探索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三、角色迁移,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小青蛙生活在湖边,它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是谁给小青蛙指路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朗读。指名读,比赛读。评价
②小青蛙认为自己能登上这座山吗?指读第二自然段。
③小青蛙的话说明当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男女生读。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表演(吸了口凉气)。
口语训练:回想一下你在什么情况下也会对自己没有信心?
●就词解词,就句解句,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然而通过口语训练,说说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事,这样,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④要想看到大海,还有其他办法吗?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导朗读。范读。小组比赛读。
⑤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
课件出示指路图及句子。比赛读,分角色读。
2、细读第二部分
过渡:小青蛙能看到大海吗?它放弃了吗?
①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讨论: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小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并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朗读。
②小组自学。
③检查自学情况:
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
是谁鼓励小青蛙,给小青蛙信心的?
小青蛙是怎样和小松鼠登上山顶的?
小青蛙跟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山顶,容易吗?
请全体学生起立跳一下,说说感觉。
请全体学生起立连续跳二十下,说说感觉。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通过跳跃亲身感受小青蛙登山的辛苦,从而体会小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过渡:小青蛙跳几下是不难的,但要一级一级地坚持不懈地跳上连苍鹰都认为太高了的山是很不容易的。
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他们登山的辛苦,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课件出示句子,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分角色朗读,评价。
小朋友想不想听听小青蛙和松鼠是怎样读的吗?多媒体播放第二部分登山的配音、配乐及动画。
●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最爱,抓住他们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形式显现于他们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配乐会如磁铁般牢牢吸引孩子,使他们深深记住课文内容。
再次有感情分角色齐读。
3、说话训练
过渡:小青蛙和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的心情怎样?
课件出示图,指名说。
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图。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设计了说话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说出小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这样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小组合作,选一个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戴上头饰,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课文分角色表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提供一个舞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五、实践活动,课外拓展
学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课外可以多读些课外书。课件出示。这些故事都告诉小朋友一个道理。下课后去看看这些故事,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我们在班队课上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看看谁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体现了开放性,使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有机拓展到了课外,既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青蛙看海》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导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说学生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汉字的经验和方法,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姿势。他们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演读更受他们欢迎。他们想象丰富、爱好画画、乐于表演,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但他们的问题意识不强,虽然他们也能围绕某一内容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但往往不能独立的、主动地提出问题。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深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内容。
2、对学生进行四能训练,即读、说、画、想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喜爱阅读,在乐读中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难点:朗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活动让学生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不断朗读、评价、感悟中批文入境。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边积累、边运用,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运用语言,围绕这一理念,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识字教学,关注经验积累。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在开课伊时,我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复习生字、新词,并让学生在认读后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和识记经验,用这种方式复习生字新词,不仅让学生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认识与了解,还在学生介绍经验和方法时培植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和信心,也锻炼了说话能力。
2、利用各种资源,加深理解、培养想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由于我们地处刚刚开始实施课改的落后地区,各种教辅资料、工具不可能一应俱全,有些教具有了也未必方便适用。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开发一些方便易行的资源。如没有教学挂图,就用简笔画代替。没有朗读带就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代替,没有动画带就用学生演出来代替。
另外课文插图和文本也是质量高、使用极为方便的文本资源。本文的插图贴近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很好地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服务。本节课,我采用简笔画和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将课文插图再现在黑板上,使课文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为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创设了情境,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水到渠成,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了文章的价值观。如在导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陡峭、耸入云霄的大山和一条通向大山山顶的石阶,当学生看到这座大山和这无数的石阶时就会自然地感受到青蛙登山之艰辛,对青蛙伤心、失望、惊讶的心情倍感同情,同时也为学生理解青蛙勇于攀登的精神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语言含蓄、耐人寻味。如课文结尾写到“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时就戛然而止,对大海的景象和青蛙、松鼠的举动只字未提。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利用作者的这一写作技巧,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大胆描绘自己胸中的大海,并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绘制在黑板上,将语言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接着,我提醒学生站在山顶看着眼前的大海,青蛙最想说什么?它又会对青蛙说什么?对于这样的提问,孩子们会众说纷纭。他们在无拘无束中学会了欣赏美景,赞美大自然和感谢他人。这就是童话的魅力,当课堂变成了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当孩子们变成童话中的小主人时,那智慧的火花就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点燃,孩子们就会看到和青蛙所看到的一样的广阔无垠的大海。
四、创设阅读情境,体现阅读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对话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阅读理念。
首先,努力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对话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不是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而是进行和风细雨地引导,敞开心扉与学生思与思碰撞、心与心接纳、情与情交融。当孩子们的理解独特时,就表示赞同;当孩子们遇到困惑时,就热情指导,耐心点拔,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一定会愿读、爱想、乐说、喜动的。
其次,创设情境、促进美读。孩子们喜欢在充满形象、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课文情境,如在教学青蛙和松鼠对话这一部分时,创设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演读课文、跳台阶等,这些活动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相互交融,使他们自由地倾吐创意的想法,激情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幸福地体验心灵的快乐。
五、重视情感教育,恰当使用激励手段。
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对于孩子来说,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激励的话语、一下赞许的点头、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树起的大拇指、一次热情地握手。都会使他们得到一种成功感,于是就会对你的课堂倍感兴趣,自然你的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他使孩子终身受益,所以,本节课,我将力求恰当地使用激励性语言,让孩子们的心田得到暖流的浇灌,得到细雨的滋润。
六、教学流程:
1、复习字词,积累经验。
2、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加深体验。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5、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6、课外实践,学会合作。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青蛙看海》说课稿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