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范文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怎样写?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一定要写明自己的观点,在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过程中是需要记录书籍内容以及自己读书后感受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1
说到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只知道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人的感情纠葛,却不知她是一位风华绝代、秀外慧中、多才多艺的女子。
《林徽因传》这本书完美展现了林徽因51年的人生经历。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作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绘画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广为流传。从她身上,我读懂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句话。
林徽因是美丽的,她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林徽因”,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有多重要,而不是三分钟的热度,长期的坚持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你还记得十几岁时的梦想吗?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回答:我一直在坚守梦想。但林徽因十六岁立下投身于建筑事业的志愿后,一生都在为这个梦想不懈努力。她不远万里奔赴美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将留学时的经验用于祖国。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林徽因来说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时间里 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温暖……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意义的事情是最幸福的。
林徽因为了事业,拖着病弱的身体,不惧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奔走于大江南北的荒郊野岭里,遍访了众多年代已久的名胜古迹,和梁思成一起写下划时代的巨著。国家危难之际她重病在身,穷困潦倒,但毅然拒绝了美国友人聘请他们夫妇去授学,她和学生谈话时曾说过,“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她这种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绝不认输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
林徽因的建筑,离不开梁思成的默契配合;林徽因的诗,离不开徐志摩的辅助;哲学大师金岳霖更是对她呵护有加。与她共度一生的是梁思成,金岳霖因她终身不娶,徐志摩在赶赴她演讲的途中坠机身亡。她是杰出才女,是美貌与智慧的结合;她是个传奇的女性,也是个值得仰慕的女性,她的人生中充满着爱与美。
都说人如其名、其性、其心,读她的作品,永远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都是那么完美,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就歌颂了爱的美好。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2
她,似春日栀子,清新淡雅,让人心神安定;她,如深谷幽兰,气韵独特,极惹人注目;她,像雪中腊梅,坚毅独立,使人心生敬佩。她是谁?在那祸乱的年代,她以清丽之姿独立——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林徽因。
她的一生如过山车般坎坎坷坷,此起彼伏。她的童年记忆是哀伤的,母亲本就性格乖张,脾气暴躁,给她的童年留下一片无法磨灭的阴影。童年过得匆忙,或许是因为家庭环境复杂,林徽因自幼便看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加之母亲日日对生活持有尖锐意见,较之寻常女童,她便就多出一分超越年龄的成熟心思。然而,天降一颗慧心藏纳于身,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林徽因十六岁便与父亲到国外,渐渐被世人发掘。此后她回国入读于培华女中,林徽因遇到了此生最为重要的人——梁思成。他们相互依靠,相互容忍,同进同退,最终双双拿到学位,投入建筑事业。彼时,林徽因已为世人赞叹仰慕。她美丽,才华横溢,为人处世大度,样样都令世人称道。然而,她的人生亦是短暂的,英年早逝。
林徽因是一个多才多艺,美丽的女诗人。她的诗如天籁般悦耳,轻灵,缥缈,却又极是简静秀丽,大概也只有林徽因能写出如此曼妙的诗句。她曾说过,“诗的完成或创造,一部分属直觉,更多一部分属潜意识的。诗的源泉,是意识与潜意识地融合交流错综的情感意象和概念所促成;诗的表现必是一种形象情感思想合一的语言。”写诗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此。一篇美的文章,凝聚着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抒发了心中最真挚的呼唤。从文章中个,甚至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性格,展现出作者的行为风格。亦如林徽因的奇妙之处,在于一生一世活得嚣艳刚烈,却又让人觉得浓淡相宜。连同她的每一行字,每一首诗,都是如此。用心去领会文章的内涵,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到那时,你会发现,用心灵去编织的文章,总是让人眼睛一亮。或许那时文章的好坏并没有那么重要了!用想象与心灵编织着属于我们的美丽人生,酝酿着光明的未来。共同去努力奋斗,像林徽因那样勇于挑战!
林徽因是美人,是才女,而终归根本,也许正如梁从诫所说,她不过是一位简单女子。梁思成的淑静妻子,梁从诫的温柔母亲。在让他们眼中,她善解人意,温柔善良,她总是将乐观快乐展现在他们面前,她是一位普通的人。然而她的坚强却让人觉得,她并不普通。林徽因患病期间,依旧与丈夫投身于事业中,以坚韧的性格站立起来,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彰显着自己的才华。即使面临死亡,她毫不畏惧。林徽因看得开,世事无常,生死无定。林徽因真不是寻常好,其宽阔深广、坦然生死的胸襟令人钦佩。在困难面前,她勇敢地去面对,乐观地去接受。人生难免一死,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生死何惧?我们不应抱怨命运的不公,而应该乐观、坚强的站立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要追求心中的梦想,为人生的目标努力奋斗!一个人要胸怀远大的理想与奋斗的目标,不被可观条件所束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应该像林徽因一样,一步一步,走得铿锵、热烈,勇敢、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你如明媚光束般,穿过幽暗时光,给人间送去温暖。你悠然一生的追求和成就,以及难能可贵的意志,化作世人共同的财富。你送给人间清新与明净,你的聪明才智如四月春风,常驻人间!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3
“一起流动成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久久弥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后徽因才明白,这莫可名状的情绪就是诗意。这诗意的阳光伴随着她,映照了她的一生”。
——题记
林徽因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引领中国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仅仅在于伴随徐志摩的光晕流彩于世,闻名于大家,更在于她卓越的诗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优秀的建筑才华。她是旷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诗意的表现。她的出生是那个时代的幸运,而那个时代因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绎。
令人可叹的是,在传统中国意识形态下女性总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林徽音这样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了解更多淹没在徐志摩的桃色里,因而多了分暧昧,多了份神秘。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诗情和才华证明了一个大写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动使流言蜚语在那个时代和后来的时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独特的求学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识素养以及优越而开明的家庭环境促成了她不走寻常路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些也只是那个时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决定作用的当然与林本身的聪慧、勤奋是分不开的。
一帆风顺的事业和美满幸福的婚姻,优越舒适的生活,广博的见闻以及首屈一指的社会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足以让我羡慕,让我佩服并感动的在于她独立的思想意识。正是基于这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意识形态,才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她敢于在旧家庭里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于在洋文里发掘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独处的空间,她擅于在爱情中保留自主独立,她擅于在家庭琐事中培养诗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视圣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艰辛并酿成一坛醇香的《窗》,她用毕生将爱、美、艺术融化于冷暖适宜、芳香四溢的《人间四月天》,从而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美谈。
作为扑朔迷离爱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不管对于情窦初开时的徐志摩,还是痴情一片的金岳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贯的本真作风,一直把复杂的情感交于心来抉择,所以才有后来不悔的回顾。林徽因用车站、站长、过客来比喻丈夫梁思成、她自己和金岳霖的关系再恰当不过。车站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但终归于站长,而站长常常因为过客而惊奇和吸引注意力。这样一位美丽、优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来爱的丈夫,有蓝颜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钟情于她的金岳霖,还有好朋友沈从文都不足为怪。因为她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日月精华于一体,就像她所喜爱的建筑一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谁人又不爱?谁人不喜欢呢?
本书具有可观的文学性,是一篇文艺性、文学性的传记著作。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4
喜欢在晚上净身洁面后沏一杯菊花茶,坐在床上看一阵书,在白落梅行云流水的描述中,是林徽因如诗如歌的一生.初知林徽因是因为一同事偶然说起一代才女和三位杰出男人之间的故事,后逐渐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著名诗人徐志摩,学术泰斗金岳霖等人联系起来,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于是产生了解林徽因全部生活的冲动。
林徽因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如白莲般洁净,面容姣好文采出众,在建筑方面有辉煌成就。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有她的一份贡献。这样一位被上帝垂青,集美貌才情事业家庭爱情,近似完美的女人,怎能不让令所有的男人爱慕,女子仰视?
我想林徽因一定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在异国他乡极尽浪漫,徐志摩当时已经结婚,林徽因这样传统的女子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爱情,将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之地呢?虽然当时她并不知道徐已经结婚,可这样的经历使她始终对徐的前妻抱有愧疚之心。在临终之前都没有忘记向徐志摩的前妻表示歉意。林徽因出自现实的考虑,选择志同道合的梁思成为终身伴侣,夫妻相扶相携成就事业的巅峰。可以看出不论在何时林徽因始终是清醒的,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始终不愿在世间有愧于任何人。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生命以何种方式结束,徐志摩为赶赴林徽因的一场讲座飞机失事丧生,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另娶其学生林洙,而金岳霖为了心中的挚爱终生不娶。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深思,我想林徽因那样聪慧的女人或许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切,她知道徐志摩是她灵魂中的爱人,而她自己是金岳霖灵魂中的爱人,她知道不论她是否还在世这两人永远对她不离不弃。
林徽因就是一位女神,得到的人觉得她和凡人无异,没得到的人始终会以向上的态度去膜拜她。真正的爱情双方无论付出多少都是无怨无悔的,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都是幸运的,能遇到并结识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再读《再别康桥》更加深刻的体会徐林那份真挚的情感,林徽因在徐志摩心头激起的千层柔波如同西湖之水。我不禁得为世间情投意合的恋人而感动。
都说女人多思多智必体弱,可惜林徽因早早就病魔缠身,年仅51岁就离开了人世,或许连上天都嫉妒她的才情。在那个时代那些个平凡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为国为民为世间贡献自己的力量。林徽因为国家做出的成就真是令我们现代人佩服。
我喜欢散文,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散文,有人一生飘散浑浑噩噩不知所以,有人理性的解决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便是这样的散文,给人无尽的遐想,如轻缓的音乐潺潺流出。细雨般描述出林徽因的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送给所有的有情人。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时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5
昨日读完白落梅著的林徽因传,很是感动和深思。
林徽因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是这样子总结的,这样的女子当养在深闺中,当花草为邻,当诗书作伴。然而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她热爱烟火人间,渴慕与世俗为伍,愿为事业献身。她虽洁净出尘,喜爱浪漫,可她不清高遗世,她向往烟火、惧怕孤独。
她在临死的时候要求见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孩子一眼,是她一生对徐志摩的愧疚、牵挂与爱。比起陆小曼,林徽因是太过清醒,还是太过懦弱?又或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是爱徐志摩还不够多?陆小曼未来徐志摩,决然离开丈夫,敢于承受世俗诸多压力,纵是万箭穿心亦要和他在一起。而林徽因明明深爱,却假装轻描淡写,不肯对人提起。她甚至冷静地说过一句话:“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真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而徐志摩相比却对爱有了勇敢的承担,他说过,“我这一辈子只那一春,说也可伶,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人与人不同,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后,一个极力想要擦去过往痕迹,另一个则想珍藏曾经的美好。谁都么有错,只是对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林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她真正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梁思成母亲俨然当时已经对林有了很大的意见,不同于徐对待生命的洒脱,林是一个官宦家族出身,为了日后的生活和人生她更要隐藏心中的真实想法,要不也不会在临死时见徐的孩子。
看完此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林的一生确实耐人询问,真因为对她的人生我自身有强烈的理解和所谓的同样的轨迹下行走的引子。我更加希望多的了解她,她对待感情的冷静和对待事业的渴望。
她是清醒的,她是世俗的,她却也是浪漫的。这都是她,不是很纯粹,但是让人品味,我曾一直把她当榜样,我将还视她为我的榜样,我是多麽的渴望去读她些的每一首诗。她创造的每一个作品。
也许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读完你的一生,也许因为白作者的影响,自己眼中一直噙着泪,这对你来说不公平。你如白莲一样的人生,做到了生如夏叶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你对待人生的修行自是很洒脱和安静,我不该带着丝毫雨丝搬的心情。抱歉没有好文采来描述我对您的喜爱,我多麽希望自己也如您般写出自己的人间四月天,我多么希望可以用如您一般坦然乐观之心态,描述每一次人间的变故和情感。但是我却做不多,我只想在您死后的56年来临的时候,告诉您,我懂你。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6
这本书是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教师启明星奖的奖品,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静静地躺了两个月。初次看到这本书时,富有诗意的书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几页就再也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本书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这本书,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贵,有突出的个性、丰富的内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才会永远美丽。
人生就是修炼,修身养性,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学、静心读书、唯美舞蹈、真诚待人,说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丽的自己。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7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白莲一样的女子,纯净而美好。不仅在诗词文学上大显身手,更在建筑学领域舞弄风骚,卓有成就。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痴迷钟爱一生。就是这个走在人间四月天的女子,让众男子“渴望仰慕爱”,让众女子“羡慕嫉妒恨”。作者结合其生平和写过的句子展现一代才女多情动人的人生传奇。在这寒冷的夜里,我坐在这里听着音乐,感受着一本书,或者不妨说这本书所讲述的女子,带给我的温暖。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样的诗句让我温暖、感动。我不知人世间多久还会有这样一个女子,她美丽、灵动、温婉,有着遗世而独立的气质。她诗歌、散文、戏剧均造诣非凡,她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独一无二的女建筑学家。她才华横溢又一生淡泊。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