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导语: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文体对仗工整美观,内容也丰富多彩。今天人们大多在过年的时候在门上贴对联,对联写的都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对联也是一种古代流传下来的文人活动,通常是一个人说出上联,由另一个人对出下联,古代文人非常喜欢用对联进行社交。用对联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找到彼此契合的另一半。宋朝的时候一个女子就凭借对联觅得良人。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对联的传统

对联一开始并没有文学意义,最早是人们用来驱邪祈求平安的一种仪式,最开始贴在门上的纸是没有字的,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一种文学形式。

可以用在对联上的内容很多,从时事政治到日常生活都可以对,这样的特点就使得对联的包容性很强,上到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作对联。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对联的用途也很广泛,很多私塾的夫子学究喜欢用对联来考学生,臣子偶尔会用对联来讽谏,在民间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做对联。文人墨客在宴会中也喜欢用作对联的方式来交朋友,一个人对对联的水平,往往反映着这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

对联的趣味性之一也在于未知性,作出上联的时候并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下联,这是一种双方精神层面的交流,通过对联找到挚友的例子有很多,更有甚者,用对联找到了能够相伴一生的人。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女子对联选夫

对联在宋朝时期更加盛行,宋朝重文轻武,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文化蓬勃发展,当时流传着许多关于对联的故事,如苏轼和佛印和尚,经常用对联进行文学交锋,在对联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还会用对联和对方开玩笑。

不只是文人,宋朝的各个阶层都喜欢对对联,有些商贾人家还会用对联为女儿选夫婿。当时就有一个秀才靠对联成功娶到富商女儿的故事。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宋朝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这样就养出了一大批从事贸易行业的商人,这些商人在基础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开始向往更高的社会地位。当时的从商环境宽松,但是商人的地位非常低,而且不能通过科考入仕,很多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都不愿意和商人结亲。

不过也还是有例外情况的,一位富商家中有个女儿,她相貌出众且自小聪慧,连富商为她请的老师都对她赞不绝口,富商也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而且她机敏好学,别家的小孩子都害怕去读书,想出去玩,她却喜欢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每次都早早去见先生,对于先生布置的作业会认真完成,成了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富商的女儿一点点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知书达理,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气的,丝毫不输那些官家小姐。等她到了能出嫁的年纪,登门求亲的人不计其数。富商决定给女儿挑一个最好的丈夫,经过几轮的精挑细选,最终将女儿许配给了一位品貌端正的将军。

富商的眼光很好,两人的婚后生活很幸福。就这样过了几年,战争爆发,将军被朝廷派去打仗,夫妻二人再不舍也只能分开,没想到这一次的分离竟然是永别。将军在战场上战死,消息传回来,妻子悲痛欲绝,整个人失去了灵魂,只是呆呆地坐在房间里流泪。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富商也很自责,几年前天下太平,他挑选夫婿的时候并不认为他能被派去打仗,更没想到会死在战场上,留下女儿一个人,看着她在家中日渐消瘦,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想重新给女儿找一个更好的丈夫。

女儿一开始并不情愿,她还没从失去丈夫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经过家里人的多番劝说,终于同意尝试。不过这次她要自己选丈夫,她写了一副上联让富商贴出去,能够对上下联的才能同她成亲。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因对联喜结良缘

富商贴出的上联是“一人一碗一口锅”。因为富商的女儿才貌双全远近闻名,哪怕不是来求亲,也想来看一看她的对联。对出下联的人也不少,可富商女儿看着他们的下联直摇头,这不是她想表达的意思,如果连她所做的对联都看不懂,更别提以后要一起生活了。

上联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碗和锅是炊具,在这里代指平日的饮食,她现在的家境是不愁吃穿的,她需要的是和她的三观学识一致的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她宁可终身不嫁。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上联贴出一段时间后无人中选,不少人泄了气,这时一位秀才路过,看到了这幅上联。这位秀才自幼饱读诗书,也是个学识渊博之人,当即明白了这位富商小姐的意思,感叹知音难觅,当即挥笔写出下联:单被单床单身人。

下联送到富商的女儿那里,她看了之后表示很满意,这就是她想要的下联。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秀才的下联和她的上联对仗工整,所说的也都是和生活中必须的物件,向她传达出自己也是单身,想要寻找一位三观契合的妻子。

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她决定见见这个能对出下联的秀才,看看是否适合一起生活。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坐在一起聊了许久,言谈间发现对方和自己的思想观念十分契合,富商听说这件事,在对秀才的家世进行一番调查确认无疑后,将女儿嫁给了他,成就了一番姻缘。这段因为对联促成的婚姻也被当成民间故事传播开来,有很多小姐们也开始模仿,用对联来选夫。

结语

对联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思想载体,从一个人创作的对联中往往能够看出很多东西,例如这个人的学识、三观、修养等。如果两个人的上下联高度契合,那么他们很大概率会成为很好的朋友甚至更亲密的人。对联凭借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和广泛的受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在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也常常出现对联的身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