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预防“四过”
小暑节气需要预防“四过”
小暑这天的日照长,而且能够接收到的阳光是最多的,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节气预防“四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暑节气预防“四过”
一、空调过冷
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2℃~24℃,很多人却将空调温度调在20℃以下。因夏季人的全身毛孔是张开的,特别是经常从燥热的室外突然进入冰冷的室内,寒气长驱直入,直达骨髓,长期下去易引发疾病。
二、喝水过量
在夏季高温天气,人在大量出汗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三、降温过快
有些人在大汗淋漓时,会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或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实现“快速降温”。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经常会让人“快活一时,难受几天”。
四、衣服过露
专家指出,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作用。而夏季的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5℃,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从而使人感觉更热。
小暑的气候
在小暑这个节气之后,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雷雨最多的时候,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气候气象,也是我国一种对于夏天所独特的时节气候。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气温气候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盆地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省盆地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前后,我省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小暑节气的传说
在小暑的时节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更加的了解我国的文化和一些民间的说法。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夏天小暑感冒的防治
夏天也会得感冒。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使身体受凉而发生感冒。
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口于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
在夏季大家也要注意身体的保暖,特别是在入睡时,不可大意。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节气还不宜贪凉而露天睡觉,更不要在大汗后而吹风以防感冒,而引发其他疾病。
病情较轻时适当服些感冒药,一般2日-3日即可痊愈。对于较重的暑热感冒可用香薷饮、三仁汤等中药治疗。预防暑热天感冒,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暑天的多变性。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小暑节气预防“四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