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田野新语|农村社区建设,不要缺了“乡情味”

导语:田野新语|农村社区建设,不要缺了“乡情味”

田野新语|农村社区建设,不要缺了“乡情味”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不少村民住进了社区。由村进居,村民除了空间上的变化,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人际关系、活动场所等等。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不少村民感到不习惯,总感觉生活中少了一些过去住在村里的“乡情味”。

为了让住进社区的村民生活过得舒心,不少地方推出了许多新举措。近期,笔者采访一“村改居”社区时了解到,为了让村民更适应新环境,社区在规划时还原了各村之间的原有布局,村民们的对门、上下楼都还是以往房前屋后的邻居,这一小举措,大大增强了村民在新社区的归属感,也助推了迁建工作的顺利完成。

小举措之所以带来大成效,关键在于强化了新社区的“乡情味”。诸多“村改居”社区或许可以从该社区的做法中获得一些经验。

在硬件设施上,除了合理安排社区布局,还可以通过优化社区环境,搞好社区广场绿化,在高楼林立中增添几抹“绿”,还原乡村一步一景的环境;增强对村庄原有文化载体的保护,资金宽裕的社区,可以通过建立村史馆等方式,保护承载着村民“乡情”的老物件。

当然,更为关键是要增强村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村改居”后,社区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能人,在社区内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也可以聘请社区能人、非遗传承人对居民进行培训,以扩大每次社区活动的受众面,让更多群众对社区文化活动产生兴趣。乡里乡亲经常聚在一起参加社区活动,社区“乡情味”自然更浓。

笔者还注意到,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上,不少社区还拓宽思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在保证原有村干部对社区事务的话语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保证了村民比以前生活得更为舒心。此外,一些社区还积极动员村民参与社区治理,扩宽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他们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新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