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银行”——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前沿
导语:“电池银行”——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前沿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开启试点
来源:网络
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十四五”计划的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利好政策频出,产业整体已进入成长期,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动力来源,其行业亦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和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业参与主体的实践中,围绕动力电池资产管理的一系列痛点问题逐步显现。鉴于此,构建完整有效的商业模式对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和闭环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电池银行”概念逐步引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投融资机构的高度关注。
一
行业痛点
(一)企业重资产运营
从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开始谈起。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成本占比可达40%。并且,自2020年底以来,矿产资源的供需失衡加剧,导致金属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据预测,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动力电池成本增长量可达20-30%,进一步拉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更高的售价也拉大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价格差距,降低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随着今后行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移,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
(二)换电模式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动力电池需求空间
此外,新能源汽车售后运营的问题,尤其针对“车电分离”模式下的换电车型。根据文献数据预测,2021-2025年电动车换电车型渗透率将从3%提升至13%,换电车型保有量有望由25万辆增至约400万辆。为了保障换电站的正常运营,换电站需要储备更多的电池。数据显示,换电模式下每台车需要储备1.3-1.8倍的电池。也就是说,到2025年换电渗透率提升10%的同时,动力电池的资金投入将随之增加13%-18%,进一步加剧换电模式下的运营压力。
图1 预计到2025年我国换电车型渗透将高达13%
(数据来源:行业研报)
(三)电池产权不统一导致退役后回收较难掌控
新能源汽车用户全款购车模式下,拉高购车成本的同时,动力电池产权完成了由新能源汽车企业向消费者的转移。在生产者责任延伸的要求下,当动力电池面临退役回收问题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较难引导和掌控退役电池去向。尤其针对C端用户,存在二手交易、报废回收等多种退役方式,此时不仅电池产权再次转移,且存在二手车销售商是否规范进行电池回收或二次售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综合利用企业的回收难度。
(四)电池规格不统一导致换电站客户群受到限制
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是保证车电分离模式下可持续运营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电池在不同车型上的规格标准不同,换电需求量无法保证,换电站的运营成本会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问题很难满足。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型号众多,动力电池标准化程度较低,动力电池的容量、电压、材料、尺寸、安装位置、接口标准也各有差异,导致换电车型兼容性较低,这也成为了制约换电车型及换电站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内对于换电模式的探索也较为曲折,伴随着政策的更新,我国换电站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整合期以及爆发期三个成长阶段。其中在整合期内,由于换电站投入成本高、换电车辆少、兼容车辆少,使市场转而选择充电模式,换电模式一度陷入困局。但随着价值层面车电分离模式的提出,购置成本的降低为换电站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统一电池的标准进一步激励换电模式的发展是下一步需要重要关注的部分。
二
电池银行”模式下的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行业存在的痛点,“电池银行”模式也应运而生。
电池银行发展之初是针对车电分离模式下提出的电池资产管理业务。电池银行通过与整车企业或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以动力电池进行资产抵押获得金融机构投资后,承担电池采购和换电站运营的责任。此模式下,整车厂和换电站从高昂的动力电池购置成本中解脱出来,有效缓解了重资产运行问题。消费者也通过直接在电池银行租赁电池获得更低的购置成本并获得更好的电池健康状态监控体验。电池所有权全部归电池银行所有,还有效解决电池产权不统一的痛点,便于对电池全生命运行数据的收集,保障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更有效、更安全的推进。
此外,电池银行可借助自身的行业整合实力,联合拥有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共同主导动力电池规格和型号,促进技术端的统一,解决电池标准不统一造成的换电“运营难”问题。
不仅只针对换电车型,电池银行对于充电车型同样可以通过价值意义上的车电分离减少整车企业的制造成本和运营压力,降低消费者的购置成本。动力电池的产权同样可统一至电池银行,促进回收端综合利用企业的有序发展。
可以说,电池银行参与了从前期融资到动力电池制造、销售运营再到回收利用全链条的运行,对维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图2 ”车电分离“模式下”电池银行“商业模型架构
表1 ”电池银行“商业模式各流程参与主体
三
“电池银行”的企业实践
目前,很多大型企业纷纷布局电池银行业务,形成企业、用户和电池资产公司之间的商业闭环。
表2 企业对于”电池银行“模式的实践
四
“电池银行”参与主体如何获益
电池银行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将电池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在电池银行商业模式下,包括金融机构、电池厂、整车厂、换电运营商、消费者和回收综合利用企业等在内的参与主体通过自身优势输出,进行合理利益分配,助力多方参与主体实现共赢。
电池银行:获得融资支持、动力电池产权及电池健康状况相关数据。
金融机构:开拓绿色金融业务,获得绿色金融投资收益。
电池厂:统一电池规则,降低设计生产难度,增加电池销量,减轻运营压力。
车企:增加整车销量,减少电池购置和维护成本。
换电运营商:轻资产运行,缩短投资回报期。
消费者:减少汽车购置成本,获得电池运行数据。
综合利用企业:退役电池产权明确,便于回收。电池残值数据清晰,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包括储能企业、风光等新能源企业在内的其他相关主体均可通过电池银行生态圈进行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
图3 ”电池银行“合作生态圈参与主体
-----END-----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动车|智慧停车|智慧园区|
|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
|智慧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运营平台建设|
华远系统是致力于人工智能(AI算法以及流媒体技术),信息软件技术,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的集成商,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停车,新能源及充电桩软件管理平台,车联网有整套解决方案以及成功的项目案例。
说明:本文章所引用的资料均通过互联网等公开渠道合法获取,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原资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小编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版权方、出版社认为本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