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史——江苏 睢宁篇
导语:中国城池史——江苏 睢宁篇睢宁又称
睢宁之地,远古时为东夷少昊之国(泛指曲阜、宿迁、连云港一带广袤区域,这一片都称为少昊遗墟)。
三代时,县境北属邳,南属徐。春秋时,境内有徐国蒲隧邑(前526,齐侯伐徐,齐师至于蒲隧,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吕人会齐侯,盟于蒲隧)。
春秋 蒲隧邑
秦统一后,睢宁之地分属取虑、下邳、僮三县
秦代 取虑、下邳、僮三县
西汉置睢陵县,属临淮郡。治所在今泗洪东南洪泽湖中。东汉属下邳国。三国时曹魏移治于今址,属下邳郡。南朝宋为侨置济阴郡治,泰始中入北魏,县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复置,属淮阳郡。北齐时改临潼郡为潼郡,治取虑县城(俗称潼郡城,如今一半在灵璧一半在睢宁),后取虑县并入睢陵县,迁郡治于睢陵。
睢宁县志中的睢宁县城图
隋开皇时,睢陵县废,县境北入下邳,南入泗州。
南宋初,睢宁境内有韩世忠所建城寨,县志中称为“新城”。绍兴时,淮北地尽数割让于金,到了金兴定二年(1218年)始置睢宁县(取濉河安宁之意,但事与愿违,之后的睢宁依旧水患频繁),属泗州。后因战乱建置一度被废。直到元至元年间方才恢复睢宁县建置,属归德府。
民国初年睢宁县城厢图
明初属凤阳府邳州,洪武十四年(1381),划邳州南部入睢宁县(这一划把古邳镇也给划走了,下邳故城的内容放在上一篇文章邳州篇中,睢宁篇就不再介绍,由于下邳故城名气太大,以至于现在网上搜睢宁城墙,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写的下邳故城考古内容,而睢宁县城明清城墙却鲜为人知)。次年睢宁又随邳州改属淮安府。
睢宁城池大致范围示意
明代之前睢宁就有土城,周四里许,高仅丈余。正德年间,知县王苍建东南北三门楼。嘉靖二十五年知县陈嘉略以砖石包砌城墙。隆庆三年城墙塌于大水,当时众议迁县治于邳州城,但未果。万历十三年重建城池,设城门四座:东门崇文,西门耀武,南门朝阳,北门拱辰,城门之上各有城楼,东城楼匾额提“保釐东土”,西城楼匾额提“淮西保障”,南城楼匾额提“畿南重镇”,北城楼匾额提“北门鎻錀”。
1936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睢宁城图
天启二年,大水冲垮近半城墙。天启六年知县请修城墙,但之后连年河决,至崇祯二年洪涛汹涌,直接冲没女墙,民舍官衙无一幸存。崇祯八年,流寇至,因为无城可守,县城又遭屠戮焚毁,县志记载“烧痕遍野,僵尸数万” 。崇祯十一年,知县高岐凤重建城池。
民国睢宁县最新全图
康熙四年知县石之玫修护城堤,后因数年无水患,又以砖石包砌培筑坚实。光绪十二年,知县侯绍瀛再次重新城墙,周长五里许,城高七米半左右。这也是睢宁明清城墙最后一次大修,彼时大清王朝已行将就木,而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城墙也亦如是。
1944年美军航空测绘睢宁城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