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文学到帝王之术,浅析星占术是如何影响唐朝五代政治的?
导语:从天文学到帝王之术,浅析星占术是如何影响唐朝五代政治的?星占术古书大全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都非常依赖非自然现象,君权神授的思想,更是让他们对上天的种种变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早在商周时代,统治阶级都会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祭祀和战争等重大事项的发生时间。
而在接下来的封建王朝当中,统治阶级也会依托专业查看天象的官员,择定国家大事。
人们将这种本领称为星占术,意思是通过星宿的变化,预测国家未来的发展轨迹,预言祸福吉凶。
原本这是专业的天文学知识,但是到了后期,这门学问却逐渐被纳入了帝王之术的范畴。占星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唐代末期的政治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君王的决策。
唐朝和五代时期,星占术是怎样影响政治生活运转的?中央朝廷对于天文官员又有着怎样的管理?
神秘现象,人为解读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体系逐渐成为了社会正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民众的思想体系和行为规范。
封建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社会的行为与上天的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上天对人类社会做出影响时,天空之中必然会出现某些异象。所以,人们也相当重视某些异常的天象情况,比如说日食。
从科学角度上来说,日食是一种相当正常的天文现象。当月亮的运行轨迹到达了太阳和地球之间时,这一庞大的星体便会遮住太阳的光芒。从地球往上看,人们就会发现,太阳正在被黑暗一点一点蚕食。
天体运行的正常规律,让日食成为了被现代人普遍接受的一种现象。但是古人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天文研究思维,既然也不会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日食既然发生,那就说明上天已经对人类社会的某些行为产生了怒意。上天是在通过日食向人们发出警告,向统治阶级警示。
所以在日食发生时,会从自身以及天下的角度去思考当前政治运行当中的错误行为。中央朝廷专门设立的观察天文现象的官员,也会在此过程当中辅助皇帝。
唐朝年间,就有皇帝因为日食现象而向天下发布罪己诏。
皇帝在罪己诏当中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向老百姓痛陈罪过,也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措施。他向公众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向大家表达了改正错误的决心。
皇帝并非真正意识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局限性,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只是在向上天表明一种态度。他在告诉上天,自己一定会采用全新的政治体系,改变当前的某些社会疏漏。
到了唐朝末期,日食现象就更加引起了皇帝的重视。
唐朝末期政治秩序非常混乱,地方割据势力纷争不断,皇帝常常在政治生活中感到有心无力。
由于手中掌控的实际权力有限,由于中央朝廷放宽了对地方政府的限制,所以即使皇帝想要改变目前这种让人心忧的局面,他也是无计可施。
若在此时天空当中出现日食,他更是会因此而焦虑和恐慌。繁杂的政治工作早已让他心力交瘁,上天的警示又让他无所适从。
所以皇帝固执地认为,唐朝末期的社会乱象,实际上是上天对人类社会做出惩罚的体现。
这是一种冠冕堂皇的想法和说法,皇帝也通过这样的借口来逃避自己的罪责。
除了政治乱象之外,古人普遍认为,日食还代表着外敌入侵、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社会疾病、官员官位升降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
所以皇帝不仅会坦诚自己的错误,还会在日食发生之后调整官僚体系的结构。
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人因为日食的现象而贬谪朝廷官员。
不过也有政治学家评价,日食只是皇帝的一个借口罢了。他真正想做的是借助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打压与自己作对的政治集团,扶持个人的心腹势力。
由此可见,统治阶级虽然依赖天象,但绝不会因为天象的变化而左右自己的意志。某些时候,所谓天象,甚至有可能还会成为他们手中的政治工具。
皇帝自然会把这样重要的工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懂得星占术的行家,几乎都被皇帝网罗到了宫廷当中。
比如说《推背图》的两位作者李淳风和袁天罡,他们二人就是典型的占星之术的行家。《推背图》是他们的智慧结晶,他们的本事当然也不仅仅体现在对未来的预测上。
比如袁天罡,他就非常擅长观察天象,也能够从天象的异常变化当中读懂某些非自然的意味。
所以他极受皇帝的器重,在整个朝廷体系当中也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不过,他的个人自由自然也会受到限制。他只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不能随心所欲地在社会层面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星占术本是一种从民间兴起的非自然学术,但是到最后,这种学术竟然逐渐沦为了皇帝手中的工具。
可见在封建社会,任何一种上层建筑都是以满足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为核心的。
古代的政治和经济的社会建设,因为占星之术而得到了推动。
与此同时,这门与众不同的学术体系也唤起了某些民众对于科学的追求。
在此基础上,古代天文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到了清朝后期,我国已经有了结构相对完善的天文观察仪器。
那些被德国抢进他们的博物馆,后来又主动归还给我国的天文仪器,正是我们珍贵的历史文物。
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天文学最初只是一门单纯的学术,但由于统治阶级对其作出了利用之举,所以天文学逐渐演变为了帝王之术,成为了为帝王服务的工具。
不少天文学研究专家也因此而产生了世俗的欲望,脱离了相对纯粹的学术研究环境,来到统治阶级的身边,用毕生所学为他们服务。
皇帝也因为掌握了帝王之术而获得了许多的政治便捷,因此,他绝不可能放弃在专制主义实施过程当中的主导权利。
唐朝以前的朝廷机构设置中,太史局和太监局都有专门的夜观天象的官员。他们负责的是研究天文学体系,研究天空当中的种种正常或者异常现象。
他们被纳入到了常见的官僚结构当中,并未完全独立出来。
直到唐肃宗时期,司天台才正式从官僚体系当中独立出来,成为了皇帝的心腹。
唐肃宗本人也非常重视占星之术,常常找到司天台的官员,与之进行天文文化的交流。天文官员也会对皇帝的执政手段作出建议,他们的建议往往比言官的监督更具有作用。
这是因为,对于皇帝来说,上天的约束作用往往会比其他官员的约束作用更为显著。他作为天子,作为一国之主,完全不用在与官员的争夺当中让步。
但是受到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皇帝是绝对不敢跟上天作对的。身为人间的君王,他必须要顺应上天的旨意,要在上天做出惩戒之时及时改变自己的手段和举措。
所以,天文官员对他说的话,往往更具有约束作用。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诗当中所描绘的封建帝王的形象,让普通老百姓感到无可奈何。而这,也确确实实是封建社会的常态。
皇帝乐于与司天台的官员交流,同样也是为了询问一些非自然现象和力量。对于人力所能及的苍生大事,他反而并不会过多关心。
本末倒置,罔顾规律,难怪每一个封建王朝最后都会以灭绝而终结。
另外,在唐朝,中央朝廷对天文官员的管控也渐成体系,并逐渐完善。
中央朝廷统一管辖的带有官府性的司天台,官员只能与皇帝直接交流。他们的人身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皇帝绝不允许他们与普通官员私相授受。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皇帝在预防一些结党营私的事情。若是朝廷当中的政治官员与天文官员相勾结,那他们就会利用一些天文现象做出祸乱朝纲之事。
当年的安史之乱,不正是因为如此吗?
或许也是因为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唐肃宗以后的唐朝皇帝,对中央体系当中的天文研究更是管理严格。
不过相比之下,民间的天文学研究则显得更为自由。
许多追求更抽象的价值体系的天文学家,往往不会选择进入到朝廷管控之中。
他们在民间组织成立了一些天文学研究的协会,大家在彼此的交流当中实现了专业知识的增长,也把天文学带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范围中。
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之下,天文学逐渐失去了作为一门科学专业的纯粹性。但也正因为带上了政治色彩,天文学才能在帝王的支持之下不断发展。
占星之术,影响帝王帝王本人对天文学研究是颇为依赖的,所以占星之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帝王的政治举措。
帝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必定会受到占星之术的影响。
一般来说,天文学的官员主要会在帝王的实际举措以及品德修养上对其提出意见和建议。
当天空出现异象之时,皇帝必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必须在现有的政治结构之中做出调整和改善。
官员的选用,官员的升迁与贬谪,这些政策都会受到天文学的影响。而且,皇帝的德行也会因此有很大的改善。
上天做出警示以后,帝王本人必定会更加勤勉于政事,也会以更加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处理官员之间的纠纷,以及民众和官府的纠纷。
当天文学逐渐沦为帝王之术以后,它也成为了包装帝王形象的工具。
比如说,某一位领袖得到了上天的认可,紫微星便会大放异彩。皇帝迫于上天的压力,有时甚至会直接做出禅让皇位的决定。
由此可见,占星之术甚至会直接影响到皇位的更迭,它对古代政治生活的意义也可见一斑。
结语:
天文学本身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体系,天体运行的规律也在天文学研究中逐渐被人们所知晓。
但是当这一门学科染上政治色彩之后,它便逐渐被纳入到帝王之术的结构当中。帝王将之做为工具,用来包装,用来造势,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参考资料:
《大唐新语》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