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细典雅,自出新意:评陈少梅的绘画艺术
导语:工细典雅,自出新意:评陈少梅的绘画艺术陈少梅作品欣赏
北派山水主要表现了北方雄强一脉的山水画风,如五代时期的荆浩、关仝,北宋的李成、范宽、郭熙等人都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后来的马远、夏圭在北方画法的基础上,结合了南方烟雨氤氲的水墨表现技法,创造出刚劲有力、沉着痛快的画风。马、夏的画风被董其昌称为“北宗山水”,其根基在北,所以也可以认为属于北派一脉。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国山水画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向了改革道路,开始学习、借鉴西方的绘画艺术。国画的发展出现两种方向:其一是创新;其二是以传统为核心,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作品,其要点是以传统画法为根基,在传统的土壤里不断临摹、写生与创作。陈少梅无疑属于后者,也是其中的主要代表。陈少梅(1909—1954)是近现代杰出国画家。他以山水画为主要创作题材,兼善花鸟、人物画,其功力深厚,才情俊逸。陈少梅是金北楼的弟子,金北楼是著名的传统绘画继承者。受他的影响,陈少梅在北派画法的画理、画法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津门画坛在少梅的带动下盛况空前,他的绘画成就在天津逐渐走向成熟。自己也由一位青涩少年,成为一代丹青高手。在绘画方面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其中尤以山水画最为出色,早期山水处于仿古阶段,以郭熙的画法入手,逐渐掌握了郭熙的绘画特点和笔墨技巧,“郭熙山水其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多鬼面石。乱云鹰爪树,松叶攒针,杂叶夹笔,单笔相半,人物以尖笔带点凿,绝佳。”(选自元代曹昭《格古要论》)。
当时他的山水画主要是从“北宗”传统艺术中来汲取营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随着其艺术技巧的日臻成熟,山水也渐渐脱去郭熙的痕迹,而更倾向于马远、夏圭和浙派画风。进入上世纪50年代,陈少梅的绘画从意境、笔墨、章法以及构图等方面都已经脱去古人成法,逐渐形成了自己工细典雅的绘画语言,有的作品表现了现实生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作于1953年的《江南春》,此画为细笔青绿山水,画面的近景是荷塘,远景是青山,在一片青山绿水环绕下的中景是绿柳掩映的农田、村舍,在田里插秧的农民,送饭的小姑娘和老奶奶,使整个画面呈现一派清新和谐的新农村氛围,画面中用毛笔点了很多小而密的苔点,感觉画面十分细密。同年绘《小姑山》,在其款识上写道:“小姑山耸立大江浩渺之中,岩石叠倚,绿树蓊郁,饶有奇致。”
陈少梅并不满足于郭熙画风的再现,他有着自己的思考,并作了一些尝试性实践。他或以郭熙的笔致与青绿相结合,风格柔秀淡雅,如《柳村渔舟图》(1930年);或将郭熙的鹰爪树、山石笔法与马、夏的斧劈该揉于一体,笔墨较为粗放,如《秋日轻舟图》(1930年)、《雪景山水图》(1933年),足以显示出其绘画的变通和融合过程。
总之,陈少梅是近代“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设帐授徒,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在传统绘画的范畴内探寻中国画的继承和变革,循古法而出新意,与美术史学者的研究思想相互启发、互相印证,成就了南风北骨的艺术风采,培养了众多重视传统,推陈出新的优秀画家,以艺术实践促进了对传统绘画的全面继承和发展。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实践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