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开罗会议,罗斯福想把越南和琉球交给,蒋介石为何拒绝?
导语:1943开罗会议,罗斯福想把越南和琉球交给中国,蒋介石为何拒绝?
文|师渂
编辑|林画
1943年年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了决战和反攻的阶段,随着盟军的高歌猛进,以日德等国为首的法西斯集团江河日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3年11月份在埃及召开了开罗会议,美英中三个大国商谈战后事宜。
从近代屈辱史走来的中国,第一次有了以大国身份参加世界级会议谈判的资格。蒋介石代表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正式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对台湾、澎湖列岛等区域的非法侵略,也明确了中国对这些地区的主权。
但事实上,在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提出要将越南和琉球岛等领域归还给中国,但蒋介石表示不要,最终导致这项提议不了了之。
那么,开罗会议的台前幕后发生了什么?蒋介石为什么拒绝了这样的提议?后续又造成了哪些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往事。
罗斯福的提议
第二次大战进行到1943年下旬时,局势已经逐渐明朗,意大利人节节败退最终宣布投降,德国人在欧洲战场也被苏联沉重打击,元气大伤。
但在亚洲战场上,日本人的精锐尚存,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他们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是看上去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自己侵吞整个亚洲的野心。
开罗会议的召开重点,就包含了如何加强几个国家的协作,共同来对抗日本军队。
蒋介石得到英美方面发来的邀请十分激动,因为这样的会议邀请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收益。
首先,此时的中华大地上,抗日军民还在浴血奋战,但是国力实在有限,无论是弹药物资的供应,还是士兵的作战素养,和日本军队比起来都还存在差距。
如果能在开罗会议上和苏美英等军事强国达成协议,那么中华民族的抗战必然得到更多的支持,获胜的把握也就更加大了。
其次,对于受尽屈辱的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次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从清朝后期以来,中国在国际局势上一直没有什么话语权。
此番受到这样的邀请,无疑是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一次证明。
最后,则是蒋介石自己的私心了,如果有机会出席这样的会议,那么对他个人地位的巩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激动过后,蒋介石很快又陷入了犹豫之中,因为在邀请中提到,与会的除了中美英以外,还有一个蒋介石并不太喜欢的朋友——苏联。
此时苏联的领袖是斯大林,他对蒋介石这个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可是一直都不太感冒,再加上当年蒋介石在孙中山去世后欺骗了苏联,背叛了革命,所以两人的来往很少,斯大林也反对将蒋介石政权列入四大强国的行列。
而蒋介石对斯大林也是颇有微词,他一直希望苏联可以在东北牵制住日军的主力,但苏联自己一直疲于和德国人作战所以无法分心。
就这样,蒋介石和斯大林两人都没有很快地作出回答,而是一直拖着。
英美见状,心里自然也是知晓背后的深意,于是对方案做出了修改。英美苏的首脑会晤改在伊朗的德黑兰进行,在那之前则安排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在埃及的开罗进行会议。
这样一来,双方也都满意了,蒋介石方面也很快开始筹备参加开罗会议。会议的日期定在了1943年的11月底。
但在前往会议之前,还需要做一个准备,那便是中国在此次会议中要提出怎样的诉求呢?
首先是希望可以得到其他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援助,除此之外,按照目前的战争发展趋势,法西斯国家战败是可以预见的,如何在战后争取属于自己国家的利益便成了重要的课题。
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国力的衰弱,我国被迫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国家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开罗会议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契机。
很快,蒋介石手下的官员就拟定了中方的提案,其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战胜日本后要将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及台湾、澎湖列岛等附属岛屿的主权归还给中国;
二是中国可以无偿收回南满铁路、中东铁路等交通线的主权。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在这个方案中就已经不包含琉球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了,越南则更加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那么这是蒋介石和民国政府在拟定方案时的疏忽还是背后有什么深意,所以有意为之呢?
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下,而笔者也将在后文给出自己的剖析。
同年11月18日,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以及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等一行人登上了前往开罗的飞机。
会议是在22号召开的,次日,蒋介石带着王宠惠来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下榻处,希望可以跟他私下协商一些问题。
谈话进行的比较顺利,罗斯福对于蒋介石提出的几项要求基本都保持了同意的态度,这令蒋介石十分欣喜,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
就在这时,罗斯福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在台湾的东方还有一个什么群岛,你的意思以为如何?
这指的自然是琉球群岛了。蒋介石一怔,他显然没有料到罗斯福会突然说出这个提议,那么他会作何反应呢?
蒋介石二拒琉球
反应过来的蒋介石对罗斯福说道:“你所说这个群岛是不是指琉球呢?”
罗斯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接着对蒋介石阐述了自己的提议和主张:“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正如罗斯福所说,琉球和中华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1372年,琉球群岛上的几个小王国就开始向明朝进贡,成了事实意义上的藩属国。
在后来的多年中,这些王国的国王人选,都要经过明朝统治者的批准和册封,即使后来琉球群岛上完成了统一,建立了封建帝制,他们依然以一个“跟班”的角色和中原王朝相处。
直到1609年,日本人用武力征服了这里,打破了原本安静的平衡状态,但在之后琉球依然和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他们选择向日中两国同时进贡。
可是当时间来到1872年,随着满清王朝的实力日渐衰微,早已对琉球群岛垂涎欲滴的日本侵略者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他们绕过了清政府,用武力威胁强行和琉球达成了协议,将琉球王国降级为琉球藩,为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果然,7年后,他们不顾国际惯例,派出了军队上岛,在琉球设置了冲绳县,正式划入了日本的领土。
懦弱的满清王朝并没有据理力争,一方面他们不想多生一事,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琉球并不富裕,虽然清王朝军事孱弱,但依然家财万贯,失去这一个小岛无足挂齿。
所以哪怕琉球群岛上的人民开展了英勇的抵抗,依然没能改变沦陷的命运。
70多年过去,罗斯福提出的这个提议无疑是天赐良机,琉球岛虽然不富裕,资源也不丰富,但在军事地理位置上却十分的重要。
如果能以战胜国的身份收回这片岛屿,那么无论于情还是于理,都是最好的选择。
但蒋介石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罗斯福一听,颇为吃惊,他不知蒋介石是怎么考虑的,大概是对琉球群岛没什么想法吧,他也就没再追问下去,这次谈话也不了了之。
过了两天,在双方进行正式会谈时,罗斯福又把这个问题重新摆到了台面上:“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如果说上一次的谈话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而已,那么这一次在正式会谈中的提及,便是罗斯福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并且他也向蒋介石详细阐述了琉球群岛的重要性。
可蒋介石却依然不为所动,他当然知道罗斯福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此次出发前的方案里并不包含这项内容,如果要谈,怎么谈?蒋介石心里没底。
罗斯福见他面露难色,便又追问了一遍,还提到了如果中方愿意,越南也可以考虑划拨管理,但蒋介石给出的答案依然是拒绝:“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话说到这个份上,傻子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罗斯福意识到蒋介石的心里确实没有要收回琉球群岛的意愿,那么这件事也自此作罢了。
蒋介石的主张明确了,他人自然也不好强求,所以在之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对于琉球群岛的问题只字未提。
一段时间后,蒋介石回到了国内,这时,他终于开始有些后悔自己曾经的草率。琉球群岛没能收回来,别人提出了,自己还拒绝,这事儿要是往外传,自己的名声可就不好听了。
那么如何防止事情泄露呢?随行的其他工作人员自然是没有胆子违反保密条例的,但有一个人例外,那便是随行的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
此人身居要职,在国民党内部有一定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八面玲珑,和各界人士都有来往,如果他把这事说了出去,那可能真的就一传十十传百了。
所以蒋介石特意找到了王宠惠:“此事不要往外说了。如果有人问此事,就说我们没有条约、根据,提不出理由。”
王宠惠满口答应,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王宠惠还是没管住自己的嘴,向几个国民党内部关系极为密切的死党提到过这段经历。
到后来,愈发多的人知晓了消息,纷纷跑过来询问,王宠惠这才意识到闯了祸,从此缄口不言。
蒋介石也细心地将国民党内部的文件、档案以及相关的图书、杂志中关于琉球部分的内容都予以删减,想以此瞒过天下人的耳目。
几个月后,美军发动了冲绳岛战役,从日军手中夺回了琉球。而随着蒋介石在内战中的失败,美国方面为了对抗成立的新中国,再一次选择让琉球回到了日本人手里,日本人也得以完全控制了琉球。
几十年后的今天,蒋介石的错误行为已经不再能逃过世人的眼睛,一份份解密的档案也揭晓了当年发生在开罗会议期间的秘密往事。
这样一来,蒋介石为何放弃收回琉球群岛就成了众人讨论的焦点。
拒绝越南的主权如果是情有可原的,那么放弃琉球就实在令人费解,原因真的像蒋介石说的那样,是事先没有准备吗?
蒋介石的顾虑
其实蒋介石打心底对琉球并不是没有想法的,甚至在之前的时间里,他收回琉球的意愿是非常迫切的。
在1932年9月18日,也就是东北九一八事变发生一周年之际,蒋介石曾经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预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秋节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
除此之外,在1940年,收到美国战争援助款的蒋介石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有了更强大的信心,便又再一次在日记中提到了上述的话语。
两年后的1942,宋美龄访美之前,蒋介石还曾特意找到她共同商讨中国未来的战略计划,直到此刻,收回琉球依然是民国政府明确而又有力的诉求。
但时间仅仅过了一年有余,开罗会议上的蒋介石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背后一定有着更加深刻的原因。
首先,蒋介石不知道罗斯福的提议背后暗藏着什么样的目的。虽然中美两国此时是盟友,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的分歧。
在指挥权和战略战术上的一些具体问题,两方始终争执不下,蒋介石也并不是完全信任罗斯福。
在他看来,罗斯福的提议并不是真心实意的,很可能只是在试探蒋介石在东亚地区的军事野心。自己虽然对他心生不满,但作战还需要依靠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惹得金主不高兴的事情他自然是不会办的。
再者,战斗此时也并没有结束,依然存在着变数,协议中的内容也不是马上就可以实现的,如果琉球岛上发生了什么新的事件,那一切可就都不好说了。
其次,蒋介石对是否可以真的实现收回琉球并没有多大的信心。
此时的中国虽然加入了同盟国,也受邀请参加开罗会议,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但蒋和其国民党政权终究是帝国主义的附庸,担不起一个“大国”的资格。
英美等国的政客对蒋介石是处于一种俯视的状态,一切有利于中国的提议在他们看来都像是一种好心的施舍,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提出任何条件都是需要权衡的。
外蒙古、东北,有太多的事项需要磋商,自知力量不够的蒋介石并不敢得寸进尺。
因为在会议开始前,国际上就有这样一种声音。美英想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制造一个缓冲国,以此来保证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对抗日渐强大的苏联。
他们还想通过关于台湾的托管法案,而不是真正地将台湾的主权归还给中国人民,台湾的特殊位置可以帮助他们在太平洋建造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
所以前面这些重要地区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尚且是个未知数,琉球自然就不会摆在优先的地位。
最后,蒋介石认为琉球地区在法理和历史上来说,与台湾省等地区存在着质的区别。
虽然琉球在历史上就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且长期纳贡,但究其根本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跟北边的高丽(今朝鲜)更为相似。
再者,日本对这块土地一直是垂涎欲滴的,虽然战争的局势大概率决定了日本的失败,但美国人已经透露出在战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日本利益的倾向。
如果自己贸然提出主张,和日本发生了冲突,那么就会增加自己在今后执政的风险因素。
同时,琉球经过日本几十年的殖民经营下,无论在文化还是民众立场上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他们是否有脱离日本的意愿,蒋介石也拿不准。
事实上,在后来披露的文件中证明,在美国国内政府中,关于琉球问题确实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意见。
美国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就认为,他国对于琉球的占领是不符合《开罗宣言》中关于放弃暴力,尊重地区主权的主张的,他们确实想让琉球脱离日本,但并不愿意交到中国人的手里。
综上所述,蒋介石在琉球问题上的顾虑不无道理,但这也无疑彰显了他的短视和懦弱。
在他的眼里,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国家看成是一个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国,他在政治上每走一步都要受到帝国主义的掣肘,甚至还要考虑日本侵略者的脸色。
而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他却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反而瞻前顾后,而不是信任自己的判断,也不信任中华民族的能力。
过去的历史无法改变,终究留下了一声叹息!
今日的琉球群岛属于日本的冲绳县和鹿儿岛县境内。
正如罗斯福所说,琉球岛虽然资源并不丰富,也不是什么经济发达地区,但却有着重要的军事屏障作用。
前几年中国和日本闹得沸沸扬扬的钓鱼岛,也与琉球岛隔海相望,可以说,这一地区如今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正是由于蒋介石当年的犹犹豫豫和优柔寡断。
但这也让更多的国人明白,在外交和政治的这盘棋局中,只有自身的实力强大,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占据先机!
而不应像蒋介石一样,由于顾虑他人的威胁和掣肘,而白白损害了自身的利益。
参考资料:
开罗会议揭秘:蒋介石拒接琉球群岛始末 缪平均 中国人才 2013-09-15
二战期间蒋介石“拒琉”问题新论 刘玉山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2-08-25
蒋介石两次拒绝接收琉球群岛 王言 文史博览 2008-01-05
中美在开罗会议上关于琉球问题的讨论及其影响 侯毅 中国边疆学 2017-12-31
冷战的预兆:蒋介石与开罗会议中的琉球问题——《琉球:战争记忆、社会运动与历史解释》补正 汪晖 开放时代 200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