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徘徊:汾河源头 碧水如镜
导语:天光云影共徘徊:汾河源头 碧水如镜
山西宁武,汾河源头汾源阁。 高瑞峰 摄
中新网忻州4月28日电 题:天光云影共徘徊:汾河源头 碧水如镜
作者 高瑞峰
谷雨过半,暖阳下的管涔山,郁郁葱葱。雷鸣寺旁,一处水塘,清澈宁静,宛若明镜,蔚蓝天空、如烟薄云倒映其中。传统上,此间被视为汾河之正源,汾河由此蜿蜒向南灌注千里,纵贯大半个山西。
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西北约1公里处,一股甘泉从漏崖涌出,经上下三层的汾源阁底,流入一水潭内,潭壁镂刻“汾源灵沼”四字,泉水过水潭由汉白玉龙头之口喷出,汇而成塘。诗人元好问曾赞:“管涔汾源大车轮,平泉八丈琉璃盆。”
山西宁武,管涔山下,雷鸣寺旁,一股甘泉从漏崖涌出,汇而成塘。传统上,此间被视为汾河之正源。 高瑞峰 摄
“汾源灵沼”失色
20世纪70年代起,煤炭产业一度是宁武经济的支柱,粗放式开采,加之过度砍伐,汾河源头生态环境恶化,“琉璃盆”退化为“小水坑”,水土流失加剧,当地人称,“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
“小时候,常到这里玩,就是一个不大的水坑,周边到处是荒草,夹杂着各种垃圾。有时候会有外地人来,稀奇看一看。”土生土长的东寨人韩海兵回忆,“那个时候,拉煤车白天黑夜不停歇,把路压得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坑,晚上走公路得用手电筒照着,要不就掉坑里了。”
据《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宁武府志》载:“楼子山,管涔诸峰之一也,其西山间有神祠,祠下汾水源所出,有古碑刻云‘汾源灵沼’,岁月不可考。”
彼时,汾河源头林丰水肥,管涔之木可束为木筏,顺汾河而入黄河,柳宗元《晋问》即有“晋之北山有异材,梓匠工师之为宫室求大木者,天下皆归焉”之记载。后经历代采伐、垦殖,及煤炭工业的兴起,汾河源头黯然失色,盛景渐去。
1988年起,宁武整合煤矿,关停污染企业,控污、增绿、治水一体推进,持续开展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河滩、恢复湿地、退耕还林……几十年来,汾河源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30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输沙逾146万吨。
2017年,《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明确禁止在汾河源头、主要支流源头等区域开采矿产资源。持续治理,汾河源头生态向好。
山西宁武,汾河源头景区。 高瑞峰 摄
旖旎风光再现
“到处栽得都是树,环境肉眼可见地变好了。”经常承揽栽树活儿的韩海兵感慨道,“十多年来,荒山秃岭能栽树的地方,基本栽满了树。早年间栽树,需要浇水,不浇水树不好活;近些年栽树,不用浇水,随便飘来一片云,都会下雨。”
如今,汾河源头草木丰茂、天蓝水碧,旖旎风光再现,其与管涔山的茂密森林、芦芽山的万年冰洞,成为山西著名的游览目的地。
置身汾河源头,远处群峰青翠,林海茫茫;眼前亭台楼榭,岸柳垂垂。莺鸟百啭间,恍若世外胜境。登顶雷鸣寺,极目所至,群山汇聚、翠峰穿云……千般景致、万般风情尽收眼底。
汾源阁巍峨矗立,飞檐翘角,游人多会经其正殿,到水母像后的水母洞一探究竟,亦多半会怀着一颗好奇、虔诚的心,尝一尝汾源泉水。太原女孩刘路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刚灌入瓶中的泉水,猛地打了个激灵,笑着说,“好凉,好像还有点甜。”
“现在的汾河源头太美了。”韩海兵的话语中掩饰不住的自豪,今天的景象与十多年前截然不同。“交通发达了,景色更美了,游客更多了,村里人开起民宿、农家乐,卖些土特产,日子很好过。”
从“琉璃盆”到“小水坑”,再到碧水如镜,汾河源头的变化,折射出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巨变。从源头始,曾经遍体鳞伤的汾河,焕发新肌,“碧水清如许,锦绣入画来”的图景,次第铺陈开来,昔日“素汾千载傍吾家,常对衡门忆浣纱”的大河盛景,正在重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