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让传统村落保持本色助力乡村振兴

导语:让传统村落保持本色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传统村落

□ 曹志政

前不久,住建部、文旅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向社会公布了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甘肃58个村落入选名录,这是甘肃入选村落最多的一批,至此,甘肃省共有112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村落被称为“民族的记忆”,是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的缩影。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是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遗产承载地,是传承和体现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4年,《甘肃经济日报》曾用13个整版报道了甘肃前两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13个村落,对这些村落的形成,以及村落在建筑、艺术、文化、历史价值等方面予以了全方位挖掘,展示了这些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近年来,随着入选传统村落越来越多,入选的村落在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乡村文明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观,但也有一些村落以开发为名,大兴土木,搞仿古造型,过度“复古”。

其实,保持传统村落的本色,才能留住真正的“乡愁文化”,才能体现传统村落的特色。传承和发扬传统村落人文底蕴,才是国家评选传统村落的本意,让传统村落发挥传统光芒,传统村落在新时代广大农村的各项发展中将大有可为。

传统村落适度开发有助于农民增收。传统村落大多都有传统的建筑、特殊的文化地位、独特的农耕遗存,对这些传统元素进行保护性开发,盘活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文创度假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产业,必将吸引游客前往,带动农家农产品销售等,带来经济效益。统计显示,仅2020年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中国传统村落,接待游客数量3.6亿人次,大大带动了村落农民的收入。

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风文明。传统村落大多都是形成村落有上百年或数百年的老村落,是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凝聚在一起,村民之间多年形成具有共性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孵育了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和睦乡风。在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中,有助于激发和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创新村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留住乡愁。传统村落建设中有助于形成新的村规民约,弘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道德文化和乡风文明规范。

传统村落保护助推乡村振兴。有关部门在传统村落名录公示中明确提出,传统村落开发要在保护中开发,保护要在开发中保护,做到传统村落活态传承、活化利用。在保护中激发传统村落的内生动力,明确不同村落的历史定位,发挥村落在历史文化、绿色生态、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等方面的特色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情境下,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将有助于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村落文化,在乡村振兴中让传统村落文化元素生生不息、保持本色、薪火相传,不断得到激活与创新、赓续与发展。让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广大村落生机和活力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