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城里人去村里当“生产队长”?很行——农业经理人李志斌

导语:城里人去村里当“生产队长”?很行——农业经理人李志斌

城里人去村里当“生产队长”?很行——农业经理人李志斌

“我们干的就是组织农民地里干活儿,帮农民就业,让农民增收。”

清晨,沿顺平路驱车向东,行至张镇,道路两侧的柳树绿意渐浓,树下一簇簇二月兰开得正盛,紫色小花沐浴在晨光里,被朝霞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

这是李志斌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眼前的美景让他颇感欣慰。

今年37岁的李志斌是北京顺义张镇集体林场场长。走进田间地头以前,他是干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的。2021年,张镇集体林场成立,把小区物业搞得有声有色的李志斌被任命为林场场长,成为了一名农业经理人。

“既没学过,也没干过,能干好吗?”李志斌心里打鼓。

挑战,很快出现了。张镇集体林场规划面积约25000亩,李志斌走马上任时,算上他自己,林场一共7名员工。第一个任务,是对此前交由第三方公司养护的一批树木进行验收——2884亩地,每亩地平均40棵树,得全部验收一遍。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李志斌带上他的全部人马,一头扎进林子里,一棵树一棵树地数。一个多月,李志斌和同事们每天起早贪黑,每次从树林钻出来,大家都是一身白,“裹得全是蜘蛛网。”更折磨人的是蚊虫叮咬,一个大包叠着一个大包。

林场面积大,员工少。李志斌四处呼吁,终于,在镇社保所的支持下,林场开始大规模招聘。有了社保补贴、工资性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本地村民走进林场,不仅解决了人手紧张问题,也带动了本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可李志斌不满足,“不能光靠财政资金的支持,咱们得自己‘造血’。”在镇政府的牵线下,去年,张镇集体林场和一家农业公司合作种植了1500亩万寿菊,林场工人负责种植、养护、采摘。培训时,李志斌带着林场的各层管理人员、一线生产组小组长一起学习种植技术,怎么浇水、怎么养护、怎么采摘,李志斌仔仔细细做着笔记。最终,万寿菊先后采摘了三茬,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

不但如此,万寿菊进入盛花期后,京东顺义张镇有一片金黄“菊花海”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许多城区的游客专门来这里打卡。这让李志斌萌生了新思路,“咱们搞林下经济,可以考虑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游客来了,要吃要住,都能带动村民增收。”

张镇紧邻木孙路、顺平路、白马路的1064亩地,被划定建设“千亩花海百禽园”。除了日常的树木养护,地里撒上二月兰、紫花地丁等花籽,每到春天,紫色花海蔓延林下,如梦如幻。借此契机,李志斌计划在这里建设露营基地,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今年,林场还将和北京农学院合作种植中草药,进一步丰富林下经济形式,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经理人”,这个新的职业名称,在李志斌看来是为今后的职业道路指明了方向。“啥叫经理人,那得要专业,要求咱得真有本事、有能力,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带着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王天淇

编辑:李拓 匡峰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