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深得父皇喜爱的长子胤褆,因急于求成,却落个幽禁一生的悲惨结局

导语:深得父皇喜爱的长子胤褆,因急于求成,却落个幽禁一生的悲惨结局

长子胤禔,聪明伶俐,文武双全,父皇宠爱,前程似锦。急于求成,损招百出,利令智昏。高墙幽禁,二十六载,欢娱糜烂,了却一生。

欲知“康熙长子胤禔”详情,请点赞、关注,慢慢欣赏!

康熙帝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午时(1672年3月12日),乳名保清,生母是惠妃乌拉那拉·花色。其实保清应该是康熙帝的第五个儿子,只因为他的四个哥哥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都先后夭折,未成年没有序齿,保清是康熙帝第一个成年的儿子,所以就成了皇长子,后改名为胤禔。

胤禔从小就聪明伶俐,熟读史书和百家经典,骑马和射箭样样精通,可谓文武双全,长时间深受父皇康熙的喜爱和器重。而胤禔也没有辜负父皇的裁培,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仅十九岁的允禔奉命随伯父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随父皇亲征噶尔丹,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

胤禔两次随驾征讨,都有不俗的表现,让父皇龙颜大悦,便在他二十七岁那年,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初二(1698年4月12日),便被封为多罗直郡王,一时间成为了皇子中的佼佼者。

假如胤禔一直这样辅助他的父皇康熙帝,踏踏实实地为父皇分忧,以他父皇的睿智,绝对会给他一个美好前程的。但他却在成绩面前飘飘然了,一个小小的郡王已满足不了他膨胀的心,接而连三去做傻事,导致含恨一生。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十一(1708年6月28日),康熙帝到塞外围场,命诸位皇子陪同狩猎的过场中,一些突发事件导致康熙帝与太子胤礽的矛盾激化,甚至有废黜太子的想法。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1708年10月17日),在巡幸塞外的途中,康熙帝突然斥责太子胤礽是:“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等种种罪行,下令将太子拘禁,并交由皇长子胤禔看管。

如果太子胤礽真的被废,康熙帝再没有嫡出皇子,而做为皇长子的胤禔似乎得到储君的机会最大。但是孰不知,当时立胤礽为太子,是基于平三藩的危乱之际,需要赫舍里家族的支持,再加之对仁孝皇后的深厚感情,才使康熙帝违背祖制立胤礽为太子。先别说康熙帝还再次违背祖制另立太子,既便时立,由于胤礽的教训定要三思后再定。

可是心急的皇长子胤禔却连下几步臭棋。首先是向父皇进言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此话已出立刻引起了康熙帝的反感,直接斥责他为“乱臣贼子”。并对大臣们说“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眼看着自己渐渐失宠,争储无望,接着便开始支持他生母惠妃的养子皇八子胤禩,甚至还找了看相的说胤禩是富贵之相,并在宫内到处传播,康熙帝觉得事情有点蹊跷,派人一查原来是胤禔所为。康熙帝十分生气,便派人严加监视胤禔的一举一动。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十五(1708年11月26日),皇三子胤祉向康熙帝揭发,说胤禔利用巫术镇魇胤礽,企图谋害自己手足。康熙帝派人一查,事情属实,让一向重视亲情的康熙帝龙颜大怒,立刻“派人将胤禔严加看守”。

幸亏有睿智的生母惠妃及时的涡旋,才使胤禔免遭杀身之祸。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一(1708年12月12日),康熙帝又下谕旨,将三十七岁的胤禔革去郡王爵位,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

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因避圣讳,改名允禔。作为一个“夺嫡”的失败者,允禔被囚禁整整二十六个春秋。二十六年间他及时兴乐,共纳妾就有十五位,生了十五个儿,十四个女儿。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1734年11月25日)去世,享年六十三岁。他的丧事最终是按照贝子之礼办理。

原本聪明伶俐,文武双全,深得父皇喜爱与裁培皇长子,前途一片光明,只因心高气傲,急于求成,一盘好棋,越下越臭,最后只落个在高墙内欢糜生活的悲惨结局,可悲可叹啊!

感谢友友的支持!我们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