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胤礽监国彰显治国之才,本来平步青云,却不料成为万劫不复的开始

导语:胤礽监国彰显治国之才,本来平步青云,却不料成为万劫不复的开始

康熙亲征噶尔丹,胤礽奉旨监国,治国之才博得朝野上下一致好评,本来从此会平步青云,却不料成为万劫不复的开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正月二十八,康熙帝挥师西行亲征噶尔丹,二十三岁的太子胤礽奉圣旨监国。在监国期间,胤礽谨遵父皇旨意,在列位大臣的辅佐下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在胤礽监国期间,先后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初二,受父皇所遣,祭大社、大稷。同年六月初四,胤礽亲率大学士阿兰泰、户部尚书马齐、礼部尚书佛伦到诺海河朔勘察。

胤礽虽然奉旨监国,却时刻挂念父皇的安危和关注征讨葛尔丹的战时情况,天天都派人前往西域前方向父皇请安,并将自己理政心得与总结汇报给父皇,这让远在边疆的康熙帝内心无比地感动,便在回信中对胤礽的孝顺之心特加赞许道:“尔在宫稳坐泰山理事,故朕在外放心无事,多日悠闲,此可轻易得想乎?朕之恩福盖由行善而致也。朕在此无不告知众人。尔如此孝顺父亲,诸事挂念在心,朕亦祝尔长寿无疆,子孙同尔一样孝顺,亦如此恭敬尔。尔诸事稔知恭敬,故写信寄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六月初九,胤礽迎父皇班师回朝,圆满完成了他这次奉旨监国的任务。在这次监国中胤礽展现出了不俗的治国才能,受到各方的好评,《清史纪事本末》评论的:“胤礽居储位,会圣祖亲征准噶尔,胤礽奉命监国,以性仁弱故,为政务宽大”。

胤礽这次奉旨监国的种种表现,可谓是众望所归,真正的大清储君风范。然而封建社会皇权相争是极其残酷的,皇强储壮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逐渐凸现,而且愈演愈烈。

先是消弱太子胤礽近侍力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九月十五,康熙帝下谕内务府处死曾于太子的住处行径悖乱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膳房人额楚圈禁家中。

接着分封诸皇子,牵制和削弱了太子胤礽的力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首次册封已经成年了的几位皇子。册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册封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册封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均为多罗贝勒。

康熙帝不但册封了这六位成年皇子的爵位,而且还让他们都可以参与国家政务,同时还分拨给他佐领,各有属下之人。康熙帝册封这些成年皇子,虽然增加了皇子们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壮大了皇族的力量,但是这样一来反倒纵容了这几位皇子在朝堂之上拉帮结派。随着这些皇子们的权势逐渐增大,对皇帝之位的向往,对储君之位觊觎的欲望将会不断膨胀。

这样一来,随着这些成年皇子们的权势不断壮大,逐渐加剧了他们与胤礽之间的恶劣关系。对于这些成年皇子们来说,他们共同的目标当然是胤礽和胤礽的党羽。原本不太复杂的关系,现在变成了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变得错综复杂,而且日益加剧。

最后就是翦除胤礽的党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胤礽的叔姥爷,太子党最大的权臣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被幽禁于宗人府。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康熙帝下旨赐死索额图,索额图的同党或被杀,或被拘禁、或被流放;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

胤礽奉旨监国期间,将国事打理的有条不紊,彰显其治国才能,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这一次成功的监国,才引起父皇的警觉,于是消弱近侍,分权于皇子,翦除党羽的各种措施就不断袭来,使一个本来成为一代名君的皇太子胤礽,却逐渐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感谢友友的支持!我们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