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培养了无数忠臣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站出来反对
导语:曹操培养了无数忠臣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站出来反对
对于不少的三国迷来讲,在三国历史的后半段可能会有一个难以接受的点:就是魏蜀吴三家争霸多年,却最终被司马家“窃取”了天下。
司马氏的夺权和篡位从古到今一直饱受争议,不少人认为司马懿一家均是不忠不义之人。
也有很多的朋友会有疑问:为什么那些曾经在曹操麾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历史客观原因。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司马懿的生平经历以及各不同时期的曹魏时局做出分析。
曹操时期的司马懿
在早期的群雄割据时期,作为彼时一方枭雄的曹操知人善用,拥有了大批优秀的谋臣将帅,并在这些下属的帮助下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
曹操用人主要看重人品和才学,不拘小节,不过分看重出身,也善于从“敌对势力”中吸收人才来充实自己的力量,因此军中能人辈出。
就单从谋臣角度来看,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和贾诩等都是当时的杰出人才,名噪一时,为曹操的领土扩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司马懿在那个时期并不是很活跃。或者说,在曹操当权时期,司马懿大多数时间一直保持低调。
曹操安排了司马懿担任儿子曹丕府上的主簿,这也许是曹操看中司马懿能力所以将其留给自己儿子当作政治资源的一项考量。
曹丕时期的司马懿
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曹丕在用人上与曹操有所不同,他更加注重门第,即古代社会中世家子弟的出身观念。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曹丕不够任人唯贤,人才供给上明显是存在问题的。以至于早期的著名将帅逐渐年老去世后,没有足够的优秀新鲜血液补充上来。
作为出自曹丕府上的谋士,司马懿算是曹丕的亲信。曹丕深知司马懿的才华,而在曹丕的继承爵位和建国的斗争过程中,司马懿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身居朝中要职。这一时期,司马懿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臣子,可以说毫无造反的心思,为魏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只可惜曹丕英年早逝,享年39岁。作为其左膀右臂的司马懿,理所当然的留给其儿子曹睿做托孤大臣。
曹睿时期的司马懿
曹睿时期,魏明帝虽年幼,却有着较强的政治手段,能与群臣之间保持平衡,与司马懿之间的君臣关系依然是占着上风。
不过曹睿疑心比较重,对司马懿颇有忌惮,早期并没有在军事上给司马懿安排要职,而是重用曹休曹真等宗亲统领军队。
诸葛亮开始北伐后,曹魏方的将帅在谋略上被孔明压制,屡战屡败,一时之间蜀军竟无人能挡。无奈之下,曹睿重新启用司马懿,任命其为统领兵马的大都督。
重归权力中心后的司马懿,展示了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多次阻击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因此在军中积累了非常高的威望,在朝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稳固。
值得一提的是,汉末纷乱时期,将军们可以凭借领土扩张的战功向上发展。而三足鼎立以后,曹魏在势力范围上并没有明显的扩张,将士们能凭借军功出人头地的机会比较少。
时任兵马大都督的司马懿,在抵御诸葛亮进攻的过程中,完全有能力影响战功和人事任命,这为其以后的权倾朝野打下基础,减少了阻碍。
司马懿担任大都督时期,收拢了较多的亲信,如郭淮、孙礼等高级将领,也培养了较多的军事人才,如后期灭蜀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邓艾、钟会等。
曹芳时期的司马懿
戏剧性的地方在于,不论是曹丕还是曹睿,身体都不太好。曹丕死的时候39岁,曹睿就更短了,只有35岁。曹睿死时,司马懿作为朝中权臣,依旧被赋予托孤大臣职责。
与上一次托孤不同:曹丕为曹睿选定的托孤大臣里,还有曹真、陈群等军中、宗族中或者朝政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四位托孤大臣分别有擅长的领域,气势上能与司马懿旗鼓相当。
而曹睿为曹芳选定的托孤大臣,是司马懿和曹爽两位。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没有过多的战功,仅仅依靠宗亲身份,承袭父亲爵位,与司马懿辈分和威望相差较大。
曹睿此时不是不想选别人,而是有能力的大臣基本已经都去世了。
司马懿常被网友们调侃为“老王八”,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实在太能活了。在古代那个平均年龄四五十的阶段,他活了70多岁。
早期的著名将领,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张辽、张郃、李典、乐进、徐晃等大将均已去世;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等初代曹魏宗亲合伙人早已不在;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等谋士文臣,更是已经驾鹤西去。
司马懿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同期的同僚们都熬死了,朝中没有比他资历和威望更高的了,也找不到能力比他突出,可以制衡他的人了。
这也不得不提到前文中所说的人才供给体系出了问题,老一辈去世后,年轻一代难当大任。
且曹睿即位时22岁,尚能控制朝政。而其子曹芳继位时,却只有8岁。只是一个孩子的曹芳完全没有手段镇压权臣,不得不完全依附大臣们,也分不清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
年轻气盛的曹爽,听信谗言,想要排挤司马懿,独揽朝政。
于是曹爽暗中给曹芳建议,给了司马懿一个明升暗降的官职,一定程度上架空了司马懿,这直接与司马懿接下了梁子。
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没有明显表露出不满,而是选择回避曹爽锋芒,韬光养晦,以弱示人,司马懿如此姿态大大降低了曹爽的戒备心。
曹爽在目的达到后,提拔了很多没有能力或名声较差的人在朝中担任职务,这引起了百官的抵触,却都敢怒不敢言。
司马懿则一直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终于在时机成熟之际,趁曹爽和其兄弟带着亲信外出祭祀的时间,蛰伏已久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军政大权,诛杀曹爽三族,权倾朝野。
小结
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为魏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人说司马懿的夺权是被逼无奈,也有人说司马懿是蓄谋已久的厚积薄发。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司马懿篡权时,在朝中和军中均具有较高的威望,是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与之对抗的。
且司马懿活着的时候,一直做的是“魏臣”,并没有将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在不少的官员和将领看来,司马懿只是在正本清源。
但司马懿篡权,给后续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为其孙子司马炎称帝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的纲常崩坏、五胡乱华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