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导语: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美国对华芯片制裁

2020年10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应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发表了一篇中国AI芯片的发展报告,梳理了中国和美国在AI芯片产业链的综合实力。

从这份文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美国制裁中国光刻机以及制裁华为的背后逻辑,也可以一窥未来美国继续施加更严苛的芯片制裁措施的可能性。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我们先看这篇报告的内容,其中主要比较了中美的AI芯片发展的几个方面的进展:

1,训练和推理(Training and Inference,T/I)AI芯片

在T/I芯片上,中国华为(Ascend 910)采用台积电的7纳米制程,中国燧原科技采用格芯的12纳米制程,均已经超过或匹敌英伟达和英特尔同期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盘古模型便是基于Ascend 910芯片进行训练。而英伟达继V100之后推出的A100已经是Chat GPT的标配。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2,移动处理器芯片

搭载AI模块的移动处理器芯片上,彼时中国华为和美国高通、苹果均采用台积电7纳米制程,中国华为的高端移动处理器已经可以和美国抗衡。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3,云计算和边缘计算AI芯片

下图是中国和美国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领域的AI芯片性能比较,美国主要是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中国主要是阿里巴巴、百度和寒武纪。

中国三家企业推出AI芯片的时间紧随着美国企业,差距不超过12个月。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用的是三星12纳米和14纳米工艺,而寒武纪使用的是台积电16纳米工艺。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中美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领域的AI芯片性能比较

4,神经形态AI芯片

在更前沿的神经形态AI芯片上,美国IBM在2014年推出28纳米制程、Intel在2018年推出14纳米制程芯片,中国的清华大学研发中的是28纳米制程,追赶的进度非常明显。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通过以上的4个类别的AI芯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

1,中国在几乎所有的商用AI芯片领域,几乎都与美国齐头并进,有一些方面已经实现反超。

2,华为在T/I AI芯片和加载AI的移动处理器芯片上,已经领先美国

3,中国形成以华为、阿里、百度等企业为中心的集群性的芯片突破。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正是因为中国在半导体的设计、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也让美国看到巨大的威胁。

然而,美国这份报告中也清晰的指出,卡住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关键点在第三个环节:先进制程和半导体制造工具(SME)。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这是今天我们众所皆知的一个事情,目前主要的半导体先进制造设备来自美国、日本和荷兰。而卡住了ASML的EUV光刻机,几乎就切断了所有AI芯片先进制程发展的路径。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而AI芯片的重要性,一直被掩盖在“28纳米够用论”之下。直到最近,由于Chat GPT的风靡,基于底层高性能AI芯片的算力角逐才逐渐浮出水面。

比如华为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盘古-Σ(PanGu-Σ)”的模型参数已经达到万亿级,它采用的是512个华为Ascend 910芯片组成的集群训练的。

目前美国英伟达已经采用台积电最先进的4纳米制程,重新夺回了对华为AI处理器在先进制程上的优势;而英伟达这一优势将很可能因为ASML在EUV光刻机上的垄断而继续扩大。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美国这份AI芯片报告的最后指出:

中国能否实现2030年在AI芯片上成为领导者,可能取决于是否在缺失的生产力工具的技术上有足够投资。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随着Chat GPT的推出,尤其是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GPT-4的推出正式开启了AI商业化,中国和美国在AI芯片技术上的直接竞争已经浮出水面。通过以上简单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中国芯片的遏制,是因为中国已经在芯片产业链上的局部完成了单点突破、实现反超。所以,中美竞争的焦点根本不是什么“28纳米芯片”,而是上升到半导体基础的生产力工具的角逐。

深度|中美AI芯片发展报告:美国制裁华为背后的逻辑

实际上,我国的多个先进领域的发展,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生产力工具”缺失的状况,比如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这些“生产力工具”缺失的问题,在正常的发展情况下是隐性的。然而正是这些“隐性”的结构性缺失,往往会是美国寻找“卡脖子”的环节。所以,美国卡“EUV光刻机”既不是偶然,也不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