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美国工厂噩梦:成本高三倍,工人短缺,制造业回流破产
导语:台积电美国工厂噩梦:成本高三倍,工人短缺,制造业回流破产台积电美国工厂现状
去年12月,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工厂高调举行了“迁机仪式”,庆祝首批机台设备入驻工厂,美国总统拜登还在仪式上兴奋地表示,“美国的制造业回来了,美国将再次引领世界”。
随后在场的媒体也是一通追捧,宣称美国工业回流将给中国造成很大的影响。
然而今年2月份,《纽约时报》的一份报道却无情打脸了拜登。
他们采访了11位台积电工程师,以及部分台积电供应商,得出的结论是,台积电美国工厂内部问题重重,项目建设情况堪忧。
那么,台积电美国工厂情况究竟如何?到底是怎么从被看好走到被看衰的地步?美国政府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又能否成功呢?
大家好呀,我是熊猫,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台积电美国建厂始末
2020年5月,台积电宣布: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投资120亿美元建立一座芯片工厂。这座工厂不仅将为当地提供超过1600个高薪职位,并且还将填补上美国本土先进制程芯片生产的空白。
在去年12月份时,台积电还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迁机仪式”,庆祝首批机台设备到达工厂。出席仪式的不仅有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还有苹果CEO库克、英伟达CEO黄仁勋等科技巨头的掌门人,以及最重量级的美国总统拜登。
当然也少不了各路媒体。
在这场仪式上,台积电又宣布,将投资总额从120亿美元增加到400亿美元,准备兴建二期工厂,生产更加先进的3nm芯片。
一切貌似看起来非常的顺畅。
当时拜登还在仪式中宣称,“美国制造业回来了,这些是地球上最先进的芯片,将为iPhone和MacBook提供动力的芯片,这些芯片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这对全美甚至全世界都很重要。”
不仅如此,他还骄傲地表示,这证明了美国还能在制造业上再次引领世界。
然而,令拜登没想到的是,打脸来得太快了,仅仅一年后,台积电美国的建厂计划就被爆出各种问题,至少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的风光靓丽。
首先是成本上,2月份时,台积电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受人力开支、许可证、合规性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美国的建设成本可能至少是原来的四倍。
台积电首席财务官黄仁昭更是直接对股东说,美国建厂投资可能会损害台积电今年的盈利能力。
而实际情况比台积电会议中透露的还要严重。
长春石化是一家为台积电供应化学品的公司,也跟随着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投资建设配套厂。
他们的CEO苏裕弘直接对媒体吐槽,美国的建厂成本足足是原来的十倍之多。
造成这么大成本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会闹事,人工贵、各种法律法规非常复杂等等,这些大家都知道,属于美国的老问题了,但是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美国产业链已经不能再支持他们重返制造强国。
首先你建芯片厂,得需要各种各样的配套厂吧?
然后芯片厂和配套厂你得有足够水泥、钢铁、设备、零部件等等生产的材料吧?这些生产材料美国都很少,而且有些甚至非常短缺,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说不定还有很多是从中国远渡重洋过去。
因此这就产生很多额外的成本。
从这些消息上看,台积电之所以把投资增加到400亿美元,恐怕是因为原本的建厂预算严重超支,所以才不得不加大投入。
实际上,在去年12月的迁机仪式上,在拜登喜气洋洋地发言之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曾打过预防针。
当时他说,“1995年时,台积电就曾在美国的卡玛斯建立过一座芯片工厂。起初,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座工厂就成为了一个噩梦。
成本问题、人员管理问题、文化冲突问题等等难题层出不穷,工厂不断亏损,最后台积电花了几年时间,才终于关闭了工厂,摆脱了这个噩梦。”
在演讲的最后,张忠谋说,“当然,现在的情况跟27年前不太一样,台积电已经从上次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准备得更充分了,这一次,台积电将获得成功。”
但事实证明,张忠谋还是低估了,现如今在美国建立一座芯片制造厂的难度。
在美国建厂有多难?
与27年前相比,在美国建厂遇到的情况,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当时的美国是主要的芯片市场,对于外来的企业自然不太欢迎,而且当时的台积电远没有现在的辉煌。
而现在美国急需芯片入驻,对于台积电是夹道欢迎,并且现在的台积电也已经成为了, 世界上芯片制造最强的企业,没有之一。
因此两个主题都在变化的时候,台积电自信心上涨也是正常的,然而让张忠谋没料到的是,改变的确有,但是这种改变不是变好,而是变得更糟了。
首先是张忠谋当年建厂遇到的三大难题:成本、劳动力以及文化冲突,这三大难题在美国愈演愈烈。
成本上,除了上面说到翻了十倍的建设成本,后续的芯片生产成本同样高昂。
2022年4月份的时候,张忠谋在美国智库的访谈中直言不讳,“美国的芯片生产成本高出至少5成。”
高昂的成本又直接影响了美国的芯片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
在1990年时,美国芯片制造业还占到全球37%的份额。但到了2020年,这个份额已经下降到了12%不到。而能够制造14nm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企业,更是只剩下英特尔一家。
这是因为芯片是高度集中化产业,周边需要部署非常多的配套工厂,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快速迭代芯片以及造出良品率更高的产品,而美国芯片随着地位不断下降,周边的配套厂都跑到新兴的亚洲去了,导致他们本土的配套厂越来越少。
这次台积电去美国建厂就将自己的数家配套厂都带过去。
除了自身的配套厂外,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大环境,导致美国现在严重缺乏合格的普通工人。
早在2014年,半岛电视台就曾爆料,波音公司的北查尔斯顿工厂,很多员工都是大街上找来的,完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甚至工厂内部,还存在员工普遍吸毒的现象。波音的员工可以轻松地在生产车间里,买到可卡因、大麻等毒品。
要知道飞机是美国制造业仅存的树苗之一,而且从未断档过,但是即使如此,还是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而芯片制造业的劳动力短缺更加严重。
根据美国Eightfold AI的行业报告,美国芯片制造业工程人才的缺口在50%以上,至少需要7-9万名的工程师才能填补上这一空缺。
当然,台积电对于这种局面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在宣布美国建厂计划之后,台积电就建立了一支600人的赴美工程师团队,以解决美国人才不足的问题。
实际上仅仅600人肯定是不够的,在台积电看来只要有这600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做班底,然后慢慢培训,美国就可以诞生处出许多人才,最后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经验在亚洲屡试不爽,然而它在美国并不适用,因为两者的文化,和彼此相处的方式都有差异。
比如出现在《美国工厂》纪录片里的福耀玻璃,就被曝光过中美工人磨合的问题,文化冲突问题、工厂管理问题、甚至上班时间问题,还有工会问题,可以看出两者的矛盾非常大。
福耀创始人曹德旺甚至公开喊话,如果员工敢成立工会,那么福耀就会关闭美国工厂。
为啥闹得这么不愉快就是因为文化冲突。
美国作为曾经的工业强国,他们员工自身有傲气,认为只有美国货才是质量最好的,对于其他国家的制造企业打心里是看不上的,而且还认为是亚洲抢走了属于他们的工作。
这个不是开玩笑!
在上世纪美日贸易战以及前几年的中美贸易战时,美国都在宣传日本和中国夺走了他们的技术和制造业,甚至上演了当众打砸日本电视的名场面。
在21世纪初,美国民众是非常痛恨外国货的。
当时美国很多企业就打出“美国制造”这个噱头,来吸引民众购买,比如苹果公司乔布斯为旗下电脑产品就打过这样的广告。
当然后来亚洲的产品又便宜质量又好,香的让他们忘记了曾经抵制亚洲货的初衷,但是在心里上他们天生就对亚洲企业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除此之外两者的生产和文化冲突也很大。
作为制造企业,芯片工厂很多时候也是人停机器不停,因此在中韩日等国家,一般采用多班倒方式来进行生产。
台积电美国工厂也采用了类似的生产模式,为了照顾美国员工,台积电提供了夜班补贴,可即使如此,绝大部分的美方员工也都不愿意上夜班,要么嫌弃补贴太少,要么觉得要享受生活,总之就是拒绝加班。
而且台积电对此毫无办法,软硬兼施也不行。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名场面,原本说好的轮班制,变成了只有台积电从某湾带来的员工参与,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即便是副总监级别的台积电高管,也不得不亲自去拧螺丝。
当然谁都不愿意被区别对待,于是台积电老员工严重不满。
其次,芯片是精密制造行业,需要的是严格执行每一个步骤,但美方员工受到的是快乐教育,导致他们往往有更多独特的想法,甚至会拒绝执行标准化的命令,认为这会让他们变成没有思想的机器。
不少赴美的管理人员表示,从事行业多年,美国人是他们遇到的最难管理的工人。
而除了内部的这三大难题之外,台积电美国建厂的外部环境同样谈不上友好。
亚利桑那州是美国第四干旱州,每年的平均降雨量只有13.6英寸,常年面临用水紧张的问题,而芯片制造需要用到超纯水反复清洗芯片基底,最大程度避免杂质干扰,用水量巨大。
据统计,台积电原有工厂每日用水量在5万-8万吨,2020年,台积电的总用水量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吨,是中国某省最大的用水户。
2021年,中国某岛遭遇大旱,居民用水严重受限,但台积电却没受到限制,最后甚至还调集了大量的水车,确保台积电工厂的供水安全。而在亚利桑那州,台积电能否享受到这种待遇,还是一个未知数,大概率是争不过自由人民。
除此之外,台积电还要面临“地头蛇”的反击。
在台积电宣布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建设计划之后,作为本土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也宣布要在亚利桑那凤凰城投资200亿美元建设工厂。
相比于外来户台积电,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布局长达40年,与很多当地高校、供应商都有合作,而美国学生毕业之后,也更愿意进入英特尔工作,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台积电获取人才的难度。
最后一个难题,就是美国越发极端化的两党之争,有很多倒在美国政治斗争问题上的制造企业,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
2017年1月,特朗普正式上任美国总统,在他上任两天后,富士康就表示将投资70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立液晶面板工厂。
这笔投资显然是在响应特朗普的MAGA计划,特朗普也投桃报李地出席了富士康工厂的动工仪式,并称富士康工厂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然而,2018年,威斯康星州州长由共和党人斯科特·沃克,变成了民主党人托尼·埃弗斯,富士康工厂的补贴申请就不断遭到州政府的拒绝。
等到2021年,拜登击败特朗普上台之后,压错宝的富士康工厂,就彻底成了烂尾工程。
投资额从70亿美元直接缩水到7亿美元,占地超700亩的工厂,只建成了一座孤零零的厂房,变成了一座大仓库。
与富士康工厂类似,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州工厂,现在是拜登政府大力吹捧的政绩,身上有太多的民主党印记。
如果下一届美国大选,共和党上台的话,富士康工厂的遭遇,很可能就是台积电的前车之鉴。
因此很多人看衰台积电美国工厂的未来。
既然有这么多的问题,台积电为什么还要花400亿美元的巨资,在美国建厂呢?
台积电为何要在美国建厂?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被逼无奈。
2021年,美国商务部要求各大芯片企业,提供库存、产能、原材料采购、销售等等生产数据,用以控制各大芯片制造商。
紧接着,2022年8月,美国政府又出台了《芯片与科学法案》,规定只要企业接受了美国政府的补贴,在未来十年内,都不能在中国进行投资、扩产。
这等于是在逼迫芯片企业,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站队。
而对于台积电、以及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等芯片制造企业来说,他们有大量的技术、设备都来自美国,或者涉及到美国的专利。
此外,台积电最大的股东,是美国花旗银行托管账户,占比达到20.5%,三星、海力士等韩国企业,同样有美资背景。
所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站队,台积电只能选择美国。
当然,美国政府也知道大棒和胡萝卜得两手抓,挥舞完大棒之后,提供的胡萝卜也是足够香。
在《芯片法案》中,美国不仅将为芯片制造企业,提供了527亿美元的建设项目资金支持,最高可补贴项目建设总额的35%。
并且,美国政府还为相关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了总额为24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而且企业购买芯片制造设备,还可以抵扣最高25%的税收减免。
在美国的双管补贴政策之下,不仅是台积电,三星也宣布了170亿美元的美国工厂计划,SK海力士也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建立芯片封装工厂。
因此对于美国制造业来说,芯片就是一个美国要打造的一个样本,如果它能成功,那么其他制造业也可以成功,即便只是一部分,美国制造业的话语权也会逐步增加。
然而可能吗?
美国制造业回流,恐成幻梦
从台积电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制造业回流美梦,恐怕只是一场幻梦。
一方面,是美国芯片工厂问题重重,生产成本过于高昂;另一方面,是美国不断施压,芯片工厂的销路堪忧。美国的制造业回流美梦,却是芯片制造企业的噩梦。
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升级了对华为的芯片出口管制,只要华为设计的芯片使用了美国商业控制清单上的软件和技术,在交付前都必须得到美国的许可证。
此后,美国政府又不断升级芯片制裁范围,扩展到大批中国企业。截至2022年12月初,被美国列入各类限制清单的中国企业数量,已经高达1100多家。
对于台积电等芯片生产企业,这等于说是在逼迫他们逐步放弃中国市场,张忠谋对此看得很透彻,他说“全球化已经接近死去,自由贸易也几乎要死了,很多人希望它们还能再回来,但我认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它们是不会回来的。”
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失去这一市场对半导体企业来说是伤筋动骨的。
根据韩国2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已经连续下跌了8个月,出口总额缩水超过三成,而对华出口占到韩国芯片出口整体规模的60%。
所以三星电子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只有4.3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2.74亿元),同比下滑了68.95%;另一家韩国芯片巨头——SK海力士2022年全年营业利润同比减少了43.5%。
再加上中国半导体企业的不断追赶,芯片制造企业赴美建厂,越发成为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于是才有了美国媒体不得不说出台积电出现大问题的预测。
而美国其实也看出这个问题,现在他们制造业战略先是从美国制造回流转到近岸外包,
2022年4月,美国众议院马克·格林提出《西半球近岸外包法案》,就是将墨西哥等美国周边邻国都纳入美国制造业的版图。
这些地方人工便宜,而且距离美国近,可以轻易控制产业链,后来他们又提出“友案外包”将盟友扩大到整个西半球,而不仅仅是美国的邻国。
但是结果是这个其实也失败了,因为你这么做那不是将韩国、日本、越南、印度也排除在外了吗?
所以至今进展都特别缓慢。
所以从台积电的案例来看,美国已经很难主导制造业了,未来制造业更多还是以中日韩印越等亚洲国家为主。
当然中国面临压力的也同样不小,需要继续加油。
好了我是熊猫,本期内容就到这边,欢迎点赞关注,我们下期见!